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仙妖魔、鬼怪傳說、妖狐走獸,是國產影視劇取之不盡的寶藏庫。最近上映的奇幻片《赤狐書生》選擇了人妖共存的奇幻世界,採取雙男主的設定,分別由李現和陳立農飾演狐妖白十三和書生王子進。
奇幻世界,引人遐想。其實奇幻本是西方舶來詞,臺灣翻譯家朱學恆在把《魔戒》譯成中文時,首創「奇幻小說」一詞,從此「奇幻小說」一詞流行開來。奇幻片也沿襲了這一概念。國產奇幻片可以細分為五大類:仙俠玄幻、西方魔幻、驚悚靈幻、異域探險以及歷史科幻。
玄幻一詞,最早來源於黃易小說,指的是「一個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的嶄新品種」。廣義來說,這一嶄新品類相當於「高度幻想」型小說,是黃易在傳統「低度幻想」型小說(武俠、偵探)基礎上的改造。他的世界,是與金庸、古龍「低武世界」對應的「高武」世界。因此網文界稱黃易是「網絡小說的鼻祖」,是誇讚他在現代玄幻小說上的成就。
隨著網絡文學的興起,仙俠也逐漸與玄幻混為一談。不過,仙俠更偏女頻,而玄幻則更偏男頻。比如《誅仙》、《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就是仙俠片;《畫皮》、《悟空傳》,就是玄幻片。總之,「仙俠玄幻」就是對傳統武俠的繼承和發展,還是中國古典浪漫主義風格。
《赤狐書生》開頭有個細節,一道士當街展出的掛畫,裡面全是被封印的妖精。那個鏡頭的畫面非常鮮亮,但畫中妖精被道士隔肉放血,咿呀叫喚,痛苦不堪,又走不出畫的束縛,山海經般民間志怪的詭異讓人背後發寒。奇幻也。
《赤狐書生》的故事前提是狐族需要取丹成仙。這個操作流程是要想成仙,要先有名額,然後去人間尋得一個蚌人,得到他們體內獲得能助自己一舉飛升的元魂丹。
元魂丹也分三六九等,黑丹最差,紅丹次之,要是拿到了成色最好的白丹,一個小小狐妖就能瞬間站到整個狐族的最高地位,獲得萬狐敬仰。
取丹過程也有講究。如果蚌人自願獻丹(獻了丹就會死,相當於獻命),這顆恰好又是白丹,那麼拿到的成績就是頂尖水平。但想讓蚌人獻丹,某種意義上是騙術,能取丹,也說明是做了壞事。譬如有個狐妖,化為美人,哄得蚌人結婚。婚後又假裝重病,騙得蚌人獻丹。
所以取丹成仙,以欺騙手段得來的敬仰,真的是好事嗎?帶著這樣的疑問,看狐族受人尊敬的長老,也覺得彆扭。
主角白十三是狐族中最底層的一類,土狐。因為他是土狐,所以常常被其他狐狸排擠和孤立。一次偶然的機會,白十三在狐族聚會上意外拿到了取丹成仙名額。很快,他去人間找到了那個身懷白丹的蚌人。對方是一個為人正直的書生,名叫王子進。
之後的故事類似於《倩女幽魂》,妖也動了真情,他倆為了成全對方,放棄自己。白十三下不了手,狐族長老告訴他,蚌人命運早已定下,取丹,是天命。白十三問狐族長老,你曾經取丹的那個蚌人呢?長老說,他早已輪迴。這個回答不禁讓人聯繫長老當初是怎麼取丹的,是欺騙,還是對方自願?
電影最讓我喜歡的一處設定是,別人巧取豪奪的黑丹,到了白十三手中,變成了珍貴稀罕的白丹。
原來,幾百年前,白十三還是個小狐仔的時候,曾經差點跌落懸崖,當時被一個小書童救了。小書童自己卻摔下懸崖送了命。小書童死後,傷心的小狐仔流下了眼淚。其中一滴淚水落在了小書童的手上。
前世今生互相羈絆。那滴眼淚就是白十三種在王子進體內的白丹。這也可以從側面解釋,千載難逢的不是白丹,是為成就彼此、捨生忘死的真心。能夠成為九尾狐仙、受人敬仰也不是強取豪奪,而是以真心換真心。
全片拍得最好的兩場戲,也是人物和特效集中的重頭戲,一場是苦海書院投宿,一場是貢院考試,這兩場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電影的深度。
苦海書院氛圍詭異,整個書院瀰漫著一股可怖的寂靜。在那裡,考生們一個個坐著學習,行為木訥、兩眼無神。
再看貢院考試。白十三和王子進到達貢院後,苦苦尋找的道然兄終於出現了。但曾經眉目清秀的青年劉道然,鏡頭一轉已經變成仇大苦深、滿臉陰鬱的惡鬼。
原來他屢試不進,鬱郁不得志,最後直接死在了貢院。他執念太深,死後沒入輪迴,化身惡鬼,終日在貢院裡遊蕩,以筆為刀,以墨為牢,囚禁他人,更禁錮自己。
功名利祿、金榜題名、美人美酒,一切光鮮亮麗的東西,卻勾得人一步步墜入黑暗深淵,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像劉道然這樣的人,不在少數。貢院的考場中,都已經是孤魂野鬼的考生們,還在正襟危坐地答題。
那一個屢試不中的人,像範進中舉般的瘋狂大叫著「我考上了」。那一幕陰森可怕,讓人不寒而慄。那個地方根本不是考場,而是功名利祿的地獄。
最後的結尾,狐妖是否取丹成功,書生生死前途如何,留待影院解答了。
來源:中國台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