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捨身抗金保漢宋,洪承疇求生叛明平江南,誰才是民族英雄?

2020-12-14 文旅河北

近期,全國網民的注意力都被「看起來那麼有錢,實際上寒酸到拼酒店,拼名包甚至拼絲襪的拼奢奢「名媛」們和成都大學黨委書記毛洪濤發絕筆朋友圈「以死明志」引發的成大高層「鬥爭」猜想兩個熱點所吸引,在筆者看來,前者是美女結交闊少渴望人生逆襲的努力,後者是書生從政意氣過重缺少鬥爭經驗的悲劇,乍看牛馬不相及,其實都是階層固化所致。

相較於此,歷史人物定性問題,則更應倍加關注,因其不僅與經濟政治緊密相關,更關係民族情感關乎民族凝聚力,本篇試著從宋金明清歷史背景出發,結合近代外族入侵史,通過剖析嶽飛和洪承疇兩位重要歷史人物面對國難身死時的個人抉擇、最終結局以及後世評價,儘可能較為全面有深度的詮釋民族英雄之要義,以期今人在正確認識和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學而效仿之,這也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要義。

不知從何時起,嶽飛是不是民族英雄這本該毫無疑義的問題成了頗具爭議的「懸案」。起初,筆者並不在意,只是簡單地認為不過網絡世界裡的妄語,或居心叵測擊垮英雄形象,或歷史小白標新立異的醜劇,可當學生教材或模稜兩可否認嶽飛民族英雄稱號,或斂聲息語版撤掉嶽飛版《滿江紅》時,才愈發感覺事情並非那麼簡單,教材變動,至少是官方教育也就是主流學者的態度,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理解和無法接受的。

歷史人物定性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情,並非變更個人符號,而是否定民族精神,摧殘民族基石!

靖康之恥

究其否定嶽飛民族英雄的原因,主要是在現階段,女真人和漢族人已經融合為統一的中華民族,宋金戰爭只能是兄弟間戰爭,鑑於此,嶽飛繼續稱作民族英雄,不利於中華民族和諧團結!

看似很有道理,畢竟強調科學無國界摒棄狹義民族觀的當下,執著於嶽飛是不是大漢民族的英雄實不應該,待到不久便至的世界大同日,漢民族也許都不值一提,更何況霍去病嶽飛文天祥史可法等漢民族英雄乎?

劉伯承元帥指揮八路軍抗擊日本侵略

但現在不提以漢民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行嗎?當然不行,因為一切拋開時代背景評價當時人物的行為,都是耍流氓!同樣的道理,評價嶽飛等歷史人物,必須以當時的時代背景為前提,斷不可以民族融合為一為後置條件而否定當時抵抗外族侵略的英雄及其歷史意義,否則將來果真實現世界大同日,中華民族抵抗侵華戰爭以及抗美援朝豈不是成為阻礙世界大同的逆歷史潮流而動?簡直荒謬至極!

從更深層次講,定義嶽飛民族英雄與否涉及到距今約九百年前宋遼金戰爭的性質,是兄弟鬩於牆之爭還是敵我侵吞之爭,前者看似符合國家統一和匹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格局,實則是根據自我需要隨心調整歷史底色的唯心主義;後者看似有分化民族疆域挑撥民族矛盾之嫌,實則是按照歷史原樣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

之所以會有前後者「看似」誤判,在於如何用發展眼光來看待歷史,往往是主流學者刻意忽略或者企圖混淆時代基本事實,這是文化極不自信的表現,當然也不排除其他勢力渾水摸魚以達不可告人之目的,無論哪種情況都與當下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格格不入,也並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要義,我們必須要 旗幟鮮明的反對並予以駁斥!

皇太極大戰吳三桂

我們不妨以宋金和明清兩個外族入侵時代為歷史背景板,比較彼時戰爭性質是「兄弟鬩於牆」還是「敵我侵吞之爭」,你會發現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物解讀,甚至會擊碎你的歷史價值觀;

當外族入侵戰爭是兄弟鬩於牆時:

首先是得否定「華夷之辯」的存在,顯然這是不符合歷史現實情況的,中國本是「中原之國」,自古視華夏為天下中心,歷代王朝均已正統自居,假設彼時有兄弟民族之認識,那「華夏之辯」壓根就不會存在,宋遼宋金以兄弟之國相稱,那也只是迫於軍事實力孱弱的無奈之舉;即便是匈奴、遼等遊牧民族尚能與漢民族沾點關係的話,那起於黑龍江流域女真人壓根跟中原王朝沒半點關係,彼時女真也不認為自己是華夏族後裔,無論是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還是努爾哈赤創建金國(史稱後金,清朝前身)均為女真人(滿族前身)政權,至少在當時不會也不可能有兄弟民族之共識!

其次,歷史人物形象必會「忠奸倒置」,《三國演義》開篇即言「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也符合自夏商周以來封建王朝更替歷史進程的,按此邏輯,當立國已久腐敗沒落的中原王朝宋和明,面對初創龍興的金朝和清朝軍事打擊時,除束手待斃自動滅國請降外採取的軍事抵抗均是反動逆勢而為,百姓均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而諸如嶽飛、文天祥、史可法等抵抗名將更是阻礙華夏一桶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反動將軍?反而像秦檜、賈似道、洪承疇等民族罪人則成為民族統一奔走呼號的歷史功臣?

秦檜與宋高宗

如秦檜遊走於金國和南宋間,不惜莫須有罪名殺死「反動將軍」嶽飛,其功莫大焉;如賈似道假傳情報專打敗仗欺君誤國置南宋入萬劫不復之境地,猶如「汪總裁」曲線救國之妙,直接促進了蒙元統一,反而數十萬臣民隨趙皇跳海是「崖山之後無華夏」的罪魁禍首?;如洪承疇叛明降清獻策帶軍平定江南,為清朝平定中華建奇功立殊勳,位列清楚四大漢臣之首,理應封王入廟。若假以時日,世界實現大同,那抵抗侵華戰爭難道也是阻礙世界大同的發動之舉?這天下還有比這更大的笑話嗎?

事實上,無論是宋金、蒙宋還是明清,其結果均是戰敗後,文化遭空前浩劫,尤以蒙元直接造成中華文化斷層;百姓遭大肆屠殺,尤以清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比之南京大屠殺尤過之無不及,這還是「兄弟鬩於牆」嗎?

揚州十日 嘉定三屠

另外,筆者非常支持確立發展前進的歷史觀,也非常贊同陳寅恪文化重於民族(《北史》)觀點和楊義中華文明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碰撞和融合發展而來(《重繪中國文明地圖》)的觀點,關鍵在於他們完成漢化的時間節點,如魏晉南北朝時之北魏,五代十國之遼國,兩宋交際之金朝,明清之際之清朝等等,鮮卑、契丹、女真和滿族均在歷史進程中被融合漢化,但他們的漢化均是在實現局部統一和全國統一後基於政權穩固的現實需求不得已而為之,絕非在立國之初策馬南侵中原時主動漢化,可以確定的是嶽飛抗金和洪承疇降清時,特別是金朝尚未開啟漢化,依然是「原汁原味」的奴隸漁獵文明,與漢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族,有意思的是,當清朝皇族徹底漢化後,乾隆皇帝反而推崇保明抗清誓死不降的史可法,將叛明降清建立不世功勳的洪承疇打入《貳臣傳》,要知道,洪承疇降清身居高位後回家建豪宅親屬鄉親無一登門祝賀,其母其弟羞於與他為伍發誓不踩清朝地在船上度過餘生,當初民心如何,諸君自鑑!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明末清初之際,當清軍在大肆侵吞明朝疆域時,農民起義軍摒棄前嫌主動加入明軍結成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抗清,這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何其相似,實際上毛主席是對歷代王朝更替尤其是明清之際的歷史研究是相當透徹的。

對於非同源同宗誕生的文明,我們不應也不能簡單機械的以結果倒推起源,即不能認為當今已完全融合漢化民族其起源時也是融合漢化的,這才是靜止特定極其錯誤的歷史觀!

況且,如果僅以文明延續及其相似度來辨別兄弟民族或者固定疆域,那麼承襲漢唐文化的日本,延續朱明文化的朝韓,與內蒙同宗的外蒙,以及華夏文明輻射的東亞,豈都是兄弟國或固有疆域?那抗日戰爭呢,難不成定性為內戰?這顯然是荒謬和不現實的!

很顯然,嶽飛是民族英雄在約九百年前就被歷史定格了,是鐫刻在歷史長河中的活化石,我們絕不該以今天現狀倒推和解讀歷史,這既非尊重歷史的態度,也絕非兼顧合理性和可持續性的政策,即便考慮純政治純功利性也是十分短視的。令人憂慮的是,近年來為秦檜之輩翻案風愈刮愈烈,如南京博物館裡秦檜坐像,一改以往跪姿足以說明一切!如此下去,真要是歷史形象本末倒置,民族基石必然會瞬間瓦解,民國漢奸帶路黨數量相較於明末多出豈止數以百倍還不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嗎?

切記,中華文明可以兼容並蓄開放融合有容乃大,但中華歷史就應保持本來面目,絕不可憑利弊喜惡隨意更改其底色!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嶽飛是民族英雄,真實的歷史嶽飛竟是這樣的人物!
    嶽飛,南宋抗金名將,前後打了十幾年的仗(當然有時沒打,不然就是二十年左右了,敗少勝多。因與趙構意見不一,一個主戰,一個主和,這就違背了領導意圖。從現代企業管理來分析,和老闆唱對臺戲,確實不是個好員工。有時,老闆的決定錯誤就會送掉企業的前途,而建議老闆的員工即使再對也因為不合老闆的心思硬是被打擊,甚至被殺頭(就像嶽飛,本來就算不合老闆心思,頂多解僱而已,犯不著消滅人家肉體吧?)。可歷史就是這樣,有宋以來武將就拿嶽飛開刀,可見金國對嶽飛的忌憚,不殺嶽飛就不和南宋朝議和!
  • 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嶽飛遇害879周年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
  • 嶽飛、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歷史學家餘桂元稱:抵禦外敵才是
    引言談及民族英雄,相信大家都會想到如嶽飛、文天祥等為國家抵禦外辱,艱苦衛國的偉大人物。實際上,他們也一直以民族英雄的形象存在於世間數百年。然而2003年以後,這兩位英雄人物卻再也不被稱為民族英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嶽飛被移出課本,連「民族英雄」稱號也被取消,他做錯了啥?
    一提起嶽飛,我們總會先想到「精忠報國」這4個字。在亂宋時期,金人屢屢進犯,而嶽飛19歲便從了軍,一生戎馬與麾下的嶽家軍挺起了宋朝的脊梁。然而這樣的忠臣良將最終卻沒有戰死沙場,而是倒在了黑暗的政治鬥爭中。
  • 同為抗金名將,比嶽飛先上戰場的民族英雄,种師道為何被後世遺忘
    种師道畫像北宋末年到南宋時期湧現出了很多的抗金名將,但在眾多的抗金名將中一直被世人銘記的當屬家喻戶曉的嶽飛了,但是有一位抗金名將比嶽飛出名的更早,但是後世知道他的人卻不多,他就是抗金名將种師道於是在宋徽宗宣和八年(公元1126年),金兵突然襲宋,並迅速包圍了北宋都城開封之時,宋徽宗倉皇逃命時便想起了种師道,於是他急召師道入京。當時的种師道雖然已經是75歲高齡了,但他依然身強體壯,不辭辛勞,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到了京城。
  • 誰告訴你,嶽飛不是民族英雄了?18年前的謠言何以流毒至今?
    前段時間有一位粉絲給我留言說:他近期看到很多文章都在說,嶽飛、文天祥不但被取消了民族英雄的稱號,反而從中學歷史教材中取消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希望聽聽我的意見。眾所周知,精忠報國的嶽飛在中國民間有著崇高的地位,自宋以來,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心中的民族英雄,同時也受到歷代統治者的肯定和追崇。
  • 嶽飛不再被稱為民族英雄,取而代之是另四個字,你怎麼看?
    其中十分著名的民族英雄嶽飛,想必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嶽飛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抗金名將,除了帶兵打仗上很厲害之外,計策謀略也是十分精明的。這樣一位英雄,可惜天妒英才,年僅三十九歲便與世長辭。嶽飛的一生都在為祖國而奮鬥,一生精忠報國。
  • 南宋抗金名將嶽飛
    嶽飛(1103年—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人物介紹嶽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嶽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嶽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 歷史的軌跡定格南宋,精忠報國民族英雄嶽飛,永垂不朽,名留青史
    嶽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嶽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
  • 《精忠嶽飛》:嶽飛為何被移除課本?還取消「民族英雄」的稱號?
    提起嶽飛,大家對他已經不再陌生,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將,他生於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經歷過「靖康之恥」的嶽飛,有抗金之志,他還把抗金作為一生的一項偉大事業,三次參軍,十年北伐收復鄭州,洛陽等地,他率領的嶽家軍與大大小小的金兵戰鬥數百次,所向披靡!
  • 嶽飛被踢出「民族英雄」!專家解釋:宋金是兄弟鬩牆,家裡打架
    ——嶽飛·《滿江紅·寫懷》這首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南宋抗金名將嶽飛在第二次出師北伐失敗後,退守鄂州,感慨壯志未酬寫下了這篇千古絕唱的名詞。在百科上關於嶽飛是這樣說的:嶽飛,字鵬舉,宋相州湯陰人,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嶽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2年1月,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嶽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 嶽飛為何被移出課本,還取消「民族英雄」稱號,專家:因為不合適!
    自從周末以來,七國紛爭,戰亂頻起,到最後由秦始皇統一全國,待秦滅,出現楚漢紛爭,天下又並於漢朝……在這條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無數仁人志士,他們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拋頭顱,灑熱血,犧牲自己寶貴的性命,這才鑄就了今日的中國。
  • 嶽飛當年作為民族英雄,現如今卻被移除教科書,這又是為何?
    嶽母刺字嶽飛家裡一直都很窮,所以小的時候沒有錢上私塾,母親便拿起樹枝在沙地裡教嶽飛寫字。並教育他要勤奮學習,好好鍛鍊身體,長大後才可以報效國家。而嶽飛也並沒有辜負嶽母的期望,不僅學習了不少知識,還練就了一身武藝。
  • 韜晦顧問第52篇:抗金民族英雄嶽飛精忠報國
    一個月後,他見金人修整完畢,並擄走北宋皇室北撤後,才知自己失去了金朝的靠山。此時朝中及民間便有恢復「趙宋王朝」的輿論呼聲。張邦昌見此大事不妙,於是在宋朝留守的「應天府」即今河南商丘城,召見原被廢的宋哲宗趙煦之孟皇后回宮。於是孟氏便被重新立為宋朝皇后,下手書立北宋皇室康王趙構這棵關係最親近的「獨苗」為大宋皇帝,史稱「宋高宗」。
  • 2003年後,嶽飛和文天祥被踢出民族英雄行列,這是為什麼?
    嶽飛和文天祥兩位都是對國家有著突出貢獻的人,一般將他們稱為民族英雄。但是在2003以後,中學的歷史課本不再將他們定為為民族英雄而是變成了愛國者。嶽飛是南宋的抗金名將,南宋時期,金國屢犯邊境,不僅多次侵佔南宋的領土,還使得南宋的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國家風雨飄搖之際,嶽飛扛起保家衛國的大旗,從公元1133年到公元1140年,前後四次帶兵,身經上百次戰役。他帶領的嶽家軍紀律嚴明,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多次重創金兵,收復失地。最後卻因為得罪朝中權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實在是令人痛惜。
  • 抗金名將嶽飛一生嚴以律己,不貪圖半分享受的故事
    ,他對於抗金這件事情是一直不變的,在他的一生當中,和金人打的仗的次數達到了幾百次,這樣的數量估計整個歷史當中都很少有將領做到吧。可能大家都對嶽飛抗金的事情非常的熟悉,但是對其他的一些關於他的事就不是那麼的了解了,嶽飛在同金人的對陣中,他的主張是和黃河北面的一些抗金勢力合作,共同夾擊金兵,達到最好的抗擊效果,以此來收回被金人佔領的國土,這個想法真的是非常好的,但是主和派卻不這麼想,他們壓根就不想這樣幹,這樣幹了之後,他們的利益就會被損害到。
  • 大學教授:稱嶽飛「民族英雄」不太合適,結果被日本專家直接打臉
    「要從歷史角度看,嶽飛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是愛國主義的榜樣,誰否定嶽飛就是別有用心」,這是很多人對一位歷史學教授否認嶽飛不是民族英雄的回應。嶽飛,公認的民族英雄,南宋抗金名將,一生都在保家衛國的最前線,所率的嶽家軍令金人聞風喪膽,正所謂「撼山易,撼嶽家軍難」。九百多年來以來,嶽飛的愛國精神早已被人廣為推崇,嶽王廟裡香火不斷就是最好的說明。然而,總有一些人對嶽飛產生質疑。2013年黃曉明版《精神嶽飛》熱播,嶽飛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歷史人物。
  • 滅了大金國的民族英雄:完成了嶽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的願望‖
    翻開【中國歷代戰爭史】蒙宋戰爭,在大宋積弱之時,卻有一人在其最關頭時刻,為南宋朝續命半個世紀。而且還滅了大金國,完成了嶽飛壯志飢餐胡虜肉。。。
  • 嶽飛不愧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
    嶽飛堅持抗金愛國的正義行動,受到了投降派的打壓和陰謀迫害,在內外兩股惡勢力的夾擊下,民族英雄嶽飛倒在了投降派殘酷迫害的陰謀中,但嶽飛精神卻天之昭昭、永垂不朽!嶽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朮連夜棄城北竄,準備北渡黃河,使嶽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嶽家軍被「措置班師」回營後,這時,有一個無恥的書生,騎馬追上金兀朮扣馬而諫:「太子(兀朮)毋走,京城可守也,嶽少保兵且退矣!
  • 嶽飛為何不再是「民族英雄」?背刺「精忠報國」,以移除教科書收場?
    一代名將嶽飛正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那刻入骨血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也成為了他人生中抹不去的志向所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民族英雄」卻被移除出了教科書,這是為何呢?這還要從嶽飛的生平說起。 習武少年之才 北宋崇寧二年,嶽飛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的一個農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