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懶人經濟」漸起:學生付錢找人取快遞、買外賣、代打卡

2021-01-07 澎湃新聞

「各公寓如發現訂餐、送餐的同學,將給予該同學寢室斷電3日;如有同學舉報訂餐、送餐情況,一經查實並對商家進行處罰後,給予該同學500元獎勵。」近日,一則落款為大連財經學院後勤集團的通知引發輿論關注。

高校禁止學生叫外賣的做法固然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以外賣、快遞為代表的「懶人經濟」、「宅經濟」在大學校園日漸流行,更有甚者,連買水果、生活用品都要花錢請人送到寢室……現在的大學生變懶了嗎?

2017年4月27日,不少高校學生在跑腿平臺上發布跑腿需求和跑腿費,任務內容包含取快遞、買外賣、代打卡等。手機截圖

高校漸起 「懶人經濟」

在「網際網路+」時代,年輕人打開手機叫外賣、上門送快遞等服務已是常態,他們習慣於用手機社交、支付,通過手機購買所需物品更是常見的生活方式。除了使用外賣軟體和購物軟體,高校學生中還流行在某些平臺上發布有償「跑腿」任務。

「在一些手機軟體上,提供的賞金足夠,就能找到人把要買的東西送到寢室。還有一些可以直接購買物品的微信群,『水果群』、『麵包群』、『黃燜雞米飯群』……太多了,簡直數不過來,真是懶到家了。」北京某重點高校大二學生劉子鈺告訴中新網記者。

記者下載了一款號稱專注於高校跑腿服務的手機軟體,學生通過該平臺可發布跑腿需求和相應的賞金,若有人響應接受任務,完成後即可當面獲得賞金。任務內容包含取快遞、買外賣、代打卡等,賞金由5元到20元不等。

對於一些時間方便的學生來說,幫忙跑腿成了閒暇時的小兼職。劉子鈺偶爾也會接受一些代跑腿的任務,賺點賞金,「算是互惠互利吧,有些人不願意跑食堂排隊,要是有錢我也想下課後在寢室等飯吃,而不是去擠食堂,端著盤子排隊打飯。」

2017年4月21日,北京交通大學南門附近,由於快遞電動車無法進入校園,一名學生隔著鐵門取外賣。中新網 圖

宅生活催生跑腿需求

高校「懶人經濟」予以學生方便的同時,揭示了如今大學生存在的不少問題。

「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宅在宿舍,享受上門服務。」 北京交通大學一位溫姓輔導員表示,「有些人長期宅在宿舍,整日與手機、電腦為伴,生活不規律,精神面貌不佳。」

在該輔導員看來,「懶人經濟」、「宅經濟」在高校日漸流行,背後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大學生對新事物接受度高,新興的購物方式在大學能很快流行;另一方面,一些大學生沒能適應「放養」的生活方式,沉迷於網絡,缺乏自律。

同濟大學一名張姓學生談起自己的一位同學,十分惋惜,「大一時成天宅在宿舍打遊戲,也不跟人交流,餓了就叫外賣,最後被學校勸退,如今被家裡人送去當兵了。」

有專家分析,大學生的許多跑腿需求實際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的延伸,長此以往,容易造成與現實社會脫節,影響精神狀態和社交能力,值得警惕。

2017年4月21日,中央財經大學校園內,集中放置的快遞櫃,扎堆取快遞的現象得到有效緩解。中新網 圖

管理不該「一刀切」

禁止外賣,並非大連財經學院首創,廣州現代信息技術學院、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等高校,也都出臺過類似的規定。據媒體報導,鑑於外賣餐盒給學校衛生環境帶來的壓力,大連財經學院才做出此決定。

有觀點認為,出現了問題,學校不是想著如何紓解,而是一禁了之,太過粗暴,這種「一刀切」的方式是包辦思維的結果。而一人外賣、全寢受罰,這種「連坐」做法,更是無視學生的尊嚴和相互間的信任。

北京某理工大學學生董雲逸今年大四,已經保研的他無須面對找工作的壓力,平時經常忙於打遊戲和參加社團活動,叫外賣、讓人幫忙取快遞對他來說是常事。

董雲逸表示,這不能代表大學生變懶了,校園人口密度高,需求更多樣,學校提供的服務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懶人經濟」的存在是對資源的優化配置。「禁止叫外賣」這樣的規定,他認為過於誇張,「大學生基本上都成年了,不該被這樣管。」

記者走訪發現,北京大部分高校尚未有類似「禁止叫外賣」的規定,相反,北京高校普遍允許外賣人員步行入校、設立快遞櫃集中放置、設置快遞包裝拆卸投放點……

「學生的消費習慣一定程度上在倒逼學校管理改革,疏的功效顯然大於堵,簡單的一禁了之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董雲逸說。

(原題為:《高校「懶人經濟」日漸凸顯 大學生變懶了嗎?》)

相關焦點

  • 高校「跑腿經濟」火熱:有人代拿快遞月入3000元(1)
    原標題:代拿快遞、代買水果 高校內「跑腿經濟」漸火熱湯琪攝中新網北京11月21日電(湯琪)鄢奕沒有想到,4年前他所設想的收費代拿快遞的跑腿業務,如今已經在手機應用上實現了,並在各大高校悄然興起。「雙11」過後,高校快遞數量激增,大學校園內「求代拿」的需求成倍增長,樂於「跑腿」的學生也從中發現商機。代打熱水、代取外賣等,高校裡新興的「跑腿經濟」值得關注。
  • 高校「代現象」 代跑代課代拿快遞代抄作業明碼標價
    這是記者潛入泉州某高校「兼職代課交流」QQ群裡看到的群聊內容,群內有1300多人。在泉州另一所高校的「代課群」,群公告寫著:「本群的建立是為了代課、代跑、代取包裹、代買東西,無所不代。」在其他高校的類似群裡,還有代上網課、代寫論文,甚至有代升國旗的信息發布。
  • 高校「跑腿經濟」:幫學生代拿快遞月入可達3000
    「雙11」過後,高校快遞數量激增,大學校園內「求代拿」的需求成倍增長,樂於「跑腿」的學生也從中發現商機。代打熱水、代取外賣等,高校裡新興的「跑腿經濟」引來各方關注。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一位畢業生告訴記者,代拿快遞讓他幾年前就月入2000到3000元不等。
  • 代跑、代課、代抄作業明碼標價 泉州高校「代現象」探訪
    這是記者潛入泉州某高校「兼職代課交流」QQ群裡看到的群聊內容,群內有1300多人。在泉州另一所高校的「代課群」,群公告寫著:「本群的建立是為了代課、代跑、代取包裹、代買東西,無所不代。」在其他高校的類似群裡,還有代上網課、代寫論文,甚至有代升國旗的信息發布。
  • 雙11餓了麼跑腿需求猛增 幫取快遞量環比增長超四成
    雙11收快遞有了新姿勢:外賣小哥1元起代取快遞,直接送到家門口,同城取送一小時達。數據顯示,尾款交付後,餓了麼藍騎士幫取快遞訂單量增長四成,平均配送距離1.4km,最短配送距離僅10米。付尾款當天0:21分,已經有用戶收到了快遞,並下單請餓了麼小哥幫忙取出。
  • 中學生僱同學「代跑腿」送快遞按裡程計費
    10元錢可以讓同學跑回自家取練習冊北青報記者發現,學生「客戶」的需求各式各樣,最熱的是學生們的「快遞」,一些學生為了省時不費力,願意找人代勞跑個腿、偷個懶。除了送快遞,跑腿服務還經營著其他各式代勞業務,如有一項業務為代購外賣,「周一至周六(節假日除外)下午辦理麥當勞代買業務,請先付款,除食品本費外加5元大件運輸費。
  • 大學校園興起跑腿經濟 只要出錢事事有人代勞
    眼下,在島城一些高校,還真就出現了專門代人跑腿的業務,人稱「跑腿經濟」。這種業務是如何開展的?生意又怎麼樣呢?   張文豹是青島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大一的學生,這天上午沒課,他就幫著同學來拿快遞。十點之前,他已經送了三單。剛剛拿到的這一單,從校外的快遞點到7號宿舍,距離不超過一千米,五分鐘就送到了。   不一會兒,快遞的主人大二學生鄭好出來了。
  • 學生有償代人跑腿取快遞遭禁?
    「學校不讓學生代取快遞,還拿畢業證來威脅學生。」日前,網上出現這樣一個帖子,直指無錫太湖學院禁止學生代人跑腿。11月7日,太湖學院相關負責人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表示學校不反對也不支持學生的代跑腿行為。目前,該校已經設立「菜鳥驛站」,解決學生們接收快遞路程較遠的問題。
  • 住酒店叫外賣,「網紅店」找代排隊…今年長假,上海人旅遊有了新變化
    得益於網際網路平臺提供的各種即時服務,人們可以一邊逛景區一邊請跑腿小哥在周邊網紅店代排隊,還可以把景區買回的特產實時寄送給親朋好友,旅途更加輕鬆愉悅。 熱門景區外賣訂單近3成來自導遊,他們偏愛川菜、湘菜,訂單平均單價超60元。一些景區,一人份的盒飯銷售較好,其次是漢堡,炸雞塊排名第三。 除了旅遊出行,不少人選擇宅在家中,消費數據呈現出品質化和「嚮往遠方」的特點。異國特色外賣訂單量比節前增長60%,其中韓國料理、日料、泰餐、西班牙海鮮飯等品質餐食單量增幅較大。
  • 送外賣、寄快遞的生意:跑腿服務平臺如何擴大?
    外賣服務做快遞的想著利用快遞員資源,近水樓臺,拓展些送鮮花、外賣服務;而做大了外賣配送服務的企業,也看準了上門服務這一市場,兼職做起了快遞送貨、代買服務。所謂相融相生大概就是這樣吧。網際網路外賣尋求增量在宅急送試水外賣、百度外賣做代買服務後,北京商報記者獲悉,今年「雙11」期間,餓了麼於國內15個大中型城市投入2000-3000名配送員,幫助快遞公司配送快件。餓了麼與快遞企業的合作是基於蜂鳥物流體系,以及幫助配送員攬件的App蜂鳥飛俠系統。
  • 男子混入高校學生微信群,以交友等名義詐騙多名女大學生
    時下,各種微信群聊越來越受到當代大學生青睞,代取外賣群、代取快遞群、圖書館佔座群、失物招領群等等,給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提供了更加便利、新穎的模式,然而這些微信群往往管理十分鬆散,掃碼即可入內,不需要實名登記,便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 小本加盟校園快遞!
    藉助「包小遞」微信小程序,將校內外的快遞點整合到快遞平臺裡,學生無需排隊就可以快捷拿到快遞或者寄快遞,大大提升了寄遞效率。大學生創業-校園快遞成都懶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依託成熟穩定的軟體技術、強大的團隊和高校學生的成功經驗,打造一套專屬於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服務O2O產品矩陣,更好的服務於大學生,為高校學生生活帶來便利。
  • 高校將廢棄大巴改成快遞站:不僅方便,還炫酷好看
    近日,天津某高校將廢棄大巴改成快遞站走紅校園和網絡。這種兩節車廂的大巴本來是接送學生的校車,被廢棄後放在學生宿舍樓下,學校歷時20天、花費5萬元將它改造成了快遞站。這個改造創意不僅讓資源有效回收利用,還因為其炫酷漂亮的外觀成了網紅打卡點。
  • 高校禁止學生定外賣引發「外賣大戰」工作人員:為了學生著想,但我...
    在這名網友提到的視頻裡,幾位外賣員在圍牆上試圖通過繩子將外賣遞給牆內的女生,但是牆內有幾名中年男子使勁拽住繩子阻止女生取外賣,外賣員則將一個一個飯盒大力扔向這幾名男子,地上一片狼藉。而在網上流傳的部分視頻中,有學校辦公室工作人員回應稱「沒有發生推搡,網上視頻是歪曲事實,視頻也是外賣商戶發的,不是不允許學生買外賣,而是不允許這種形式送外賣。」
  • 外賣櫃取餐,更方便還是更麻煩?記者實地探訪:騎手認為節省了時間...
    不同的人對外賣櫃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們就來嘮嘮外賣櫃的那些事。「您好,您的外賣已經送到xx樓取餐櫃25箱,請憑取餐碼到取餐點取餐。」自快遞櫃後,如今不少城市中心的寫字樓或公寓樓下,出現了一排排的外賣櫃。方正的格子間,有著醒目的提示光,格外搶眼的同時,也讓取外賣有了新姿勢。
  • 農村快遞點亂像:大媽抱怨快遞只能次日取,被懟不要在網上買東西
    今天去快遞點取快遞,快遞員跟一個大媽起爭執了,然後快遞員很生氣地對大媽說:「你以後不要在網上買東西了」。老家是農村,一般來說除了郵政、京東、順豐這三個快遞到村,其他快遞都要去鎮上的快遞點取。今天去快遞點取東西,看到一個大媽與快遞員起了爭執。起因是這樣的,這個快遞點承包了韻達、百世、申通、天天、優速、德邦、安能、丹鳥一共八個快遞。因為承包太多了,剛開始還可以做到今天將快遞拉回來今天就可以取,這段時間乾脆是今天拉回來快遞,給人籤收了,然後發簡訊讓人第二天九點以後去取。
  • 關於快遞菜鳥驛站、摩西管家等代取點
    這也就不難看出,大部分菜鳥驛站和摩西管家的老闆都是當地的快遞公司老闆。我們先說說最初的便民代取點。最開始的便民代取點,是由快遞員開發的,為什麼呢?因為快遞員是計件工資,每天快遞員的派送件數直接影響到了它的工資收入。那在派送途中遇到電話打不通,家中無人在家的情況怎麼辦?
  • 【910關注】校內「速來寶」統一收件 學生快遞丟失誰負責
    關注 校內「速來寶」統一收件 學生快遞丟失誰負責上網買東西什麼的~最心累的就是等!包!裹!快遞丟失...快遞拿不到更是受傷...快遞到學校後,會由中心的工作人員接收,再通知學生來收件,本來是件好事,但是由於管理不到位,出現了快遞丟失,甚至無法退貨的現象。
  • 西安的快遞、外賣到底能不能進小區了?
    但跟大家息息相關,接觸最多的就是快遞和外賣了。一般的快遞員都是打電話要求大家自取的,而且現在有各種驛站、快遞櫃和代取點,大家往往都是自取,即便在疫情期間也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