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被俘,為何朱元璋寧願用3000人命贖回,卻不願用一個「俘虜」交換?

2020-12-27 騰訊網

透過歷史的瞳孔可以看到歷史長河波瀾壯闊,同時也蘊含著哲理,讓我們一起推開歷史的大門,感受古人的智慧吧

發生在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六月的渡江之戰,是朱元璋奪取天下的重要轉折點。正是因為成功渡江,朱元璋才得以攻取採石、太平、蕪湖,並於次年奪取集慶,改集慶為應天(今南京),建立根據地,為日後覆滅元朝、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出自《中外戰爭戰役大辭典》)

而這場關鍵戰役的成功,則是得益於一員大將的率隊來投,他就是巢湖水軍將領廖永安。

朱元璋發跡早期,手下雖然人才輩出,大將雲集,卻單單缺少一支能徵善戰的水軍。就在朱元璋打算渡江又苦於無水軍可用時,巢湖水軍將領廖永安攜所部投靠了朱元璋。對於朱元璋來說,廖永安的到來,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廖永安畫像)

廖永安投靠了朱元璋後,忠心耿耿,屢立戰功,不僅打贏了渡江之戰,奪取了集慶,還率水軍接連攻克了鎮江、太沙、沙祝家、金壇、常州、宣州、池州等軍事要地,多次擊敗徐壽輝、張士誠,軍威大振,因功升任為同僉江南行樞密院事。

朱元璋對廖永安既器重又仰仗 ,只可惜好景不長,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十月十二日,廖永安與徐達、邵榮鄧收復宜興後,乘勝深入太湖追擊張士誠軍,開始時,廖永安所向披靡,大獲全勝,但後來卻因後援沒跟上,加上船隻擱淺,不幸被張士誠部將呂珍所俘虜。

(出自《國朝獻徵錄》:十月十二日,與徐達邵榮復宜興,既拔其城,復率舟師擊士誠眾於太湖,乘勝深入後軍,不繼俄水淺舟膠與戰不利,遂所獲。)

(朱元璋劇照)

廖永安兵敗被俘,這對朱元璋來說無疑是個重大打擊,他三番五次想辦法營救廖永安,可惜均已失敗告終。張士誠這邊呢,他俘獲了廖永安這位天才水軍將領,自然想要留為己用,於是好言相勸,極力招降。但是,廖永安鐵骨錚錚,寧死不從。

恰巧這時,徐達也俘獲了張士誠的弟弟張士德,於是,張士誠派人與朱元璋談判,想用廖永安換回張士德。朱元璋雖然心系廖永安,但是,張士德不僅是張士誠的胞弟,更是張士誠軍中最強悍有謀的將領。張士德對張士誠的意義,要遠勝於廖永安對朱元璋的意義,所以,權衡利弊後,朱元璋拒絕了張士誠的交換提議。

朱元璋為除後患,殺張士德,張士誠因此與朱元璋結下不共戴天之仇,廖永安也因此被張士誠囚禁了整整8年時間。

(出自《國朝獻徵錄》:士誠欲降之,永安不屈,遂拘囚。之後徐達援常州,士誠弟來戰。達遣王玉擊敗,擒士德。上喜曰:「士德,士誠謀主,其人智勇。今擒之,張氏之成敗可知矣。」遣人往求和好,士德母痛之,議歸永安以易。上不從,士德死,(永安)竟不獲歸。)

(張士誠劇照)

鄱陽湖大戰擊敗陳友諒後,朱元璋集中兵力對付張士誠,期間俘虜了張士誠3000多部將。此時,雖然時隔多年,但朱元璋仍沒有忘記身陷敵營的廖永安,於是派使者去與張士誠商量,承諾願意用3000俘虜贖回廖永安。但張士誠記恨當年殺弟之仇,斷然拒絕了朱元璋的請求,並一怒之下殺廖永安於獄中。

廖永安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平定張士誠,特地迎回廖永安屍骨,安葬於巢(今安徽巢湖,廖永安的老家),並多次親往祭奠。明朝建立後,朱元璋追封廖永安為鄖國公,配祭功臣廟。(出自《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原文略去。)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回看廖永安的被俘和慘死,從朱元璋的態度和做法中,我們既能看到他的愛才之情,也能看出他的梟雄之狠。朱元璋願意用3000條人命,換廖永忠一人平安,可見他對廖永安的重視。但當張士誠提出用廖永安換張士德時,他卻狠心拒絕了。對於拒絕的結果,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你殺了人家弟弟,人家殺你愛將,這是必然的。但縱然如此,朱元璋還是在權衡利弊後選擇了犧牲廖永安,因為在他心中,成敗遠比兄弟重要。

如果用張士德換回廖永安,朱元璋必定沒有那麼容易平定張士誠,他要贏,他要奪取江山,他要成為天下共主,所以,不得不犧牲廖永安。可憐了大將廖永安,忠心耿耿,被俘8年寧死不降,最終卻落了個悲慘下場。

歷史中的哲理總是這麼令人著迷,好了,今天小編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下期再與小編一起走進歷史長河,感受歷史的波瀾壯闊吧

相關焦點

  • 大明不和親、不納貢,為何《大明風華》中孫太后用重金贖買朱祁鎮
    然而,由於孫皇后是電視劇《大明風華》中的女主,她的戲份實際上人為增加了不少,而關於其用重金贖回朱祁鎮這件事便是如此。明英宗被瓦剌俘獲,孫皇后真的用金銀贖人了嗎?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親徵瓦剌,卻遭遇「土木堡之變」,不僅損失慘重,且自己也被瓦剌俘虜。那麼,在兒子被瓦剌俘虜之後,孫皇后是如何做的呢?
  • 網站編輯的工資有5000多,為何大學生不願幹,寧願當3000塊的白領
    網站編輯的工資有5000多,為何大學生不願幹,寧願當3000塊的白領?很多文筆不錯的人都想靠寫文章賺錢,出來後都會尋找一些文字類的工作,比如說做公眾號運營小編,還有的更是直接入職網站編輯,據說工資還是挺高的,畢竟是成為一個網站的編輯了。不過做為過來人告訴大家,大家別太興奮了。
  • 元朝被滅後,數十萬蒙古女人被俘虜,最後她們下場如何?
    元朝末年,朱元璋派徐達、常宇春率二十萬大軍北上。出乎意料的是,元軍已經是紙老虎,經不起打擊。明朝軍隊就像一個竹竿殺手。只是想著逃跑,卻忽略了手無寸鐵的蒙古族婦女。這不難想像。朱元璋的軍隊攻破北京城門時,皇帝可能連自己的性命都救不了,他急忙逃跑,連自己的妻妾都不想帶走,更別說那些普通蒙古族婦女。這些沒有時間逃跑的蒙古族婦女成了朱元璋的俘虜。
  • 大臣被朱元璋賜死前提了一個小要求,朱元璋大笑:正合吾意
    明朝初年,有一位大將人稱「雙刀王」,此人雙手各持一把短刀,縱橫戰場,連朱元璋手下第一悍將常遇春都直言:此人乃是一員猛將。這個人名叫王弼,從朱元璋打天下開始,王弼就聞名於戰場,朱元璋稱帝後,封王弼為定遠侯,和武定侯郭英一起,被稱為朱元璋的「左右宿衛」。
  • 二戰被俘的日軍最高將領:拒絕自殺謝罪,理由說出來可笑
    文/快哉風 二戰期間,盟軍想俘虜一個日本高級軍官很不容易,比如中國抗戰十四年,俘虜到最高軍銜的日本軍官只是一個海軍大佐,這個名叫衝野亦男的倒黴蛋,是因為座機故障迫降在國軍第3戰區,從而當了俘虜。
  • 朱元璋兵敗自刎,大將說:您衣服借我穿下!拯救了一個偉大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梁,靠自己一路拼殺才開創了大明朝的基業。在鄱陽湖之戰中,朱元璋也曾深陷重圍,甚至被逼自刎,在關鍵時刻,一位大將穿了朱元璋的衣服,成功解圍,拯救了一個偉大的王朝。提到朱元璋,就不得不提他的宿敵陳友諒。
  • 戰場上,士兵們為什麼寧願被俘也不躺下裝死?其實原因很簡單
    如果說如果實在沒有辦法逃離戰場,他們寧願被俘也不敢躺下裝死,為何在戰爭中士兵們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同時戰事的發展方向也是未知的,所以躺在地上裝死相當於讓敵人掌握了處置自己的主動權,就算是屍體,說不定敵軍也會為了永絕後患,再給這些屍體補上一槍。由此可見,打仗時躺下裝死可能還沒有成為俘虜安全,畢竟從人道主義出發,敵軍通常不會隨意槍殺俘虜。
  • 29軍宋哲元:我寧願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殺掉這5000俘虜
    對於殺還是不殺,宋哲元: 「我寧願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殺掉這5000俘虜。」 這次戰爭,宋哲元大敗敵軍2000餘人,同時俘獲俘虜5000人。歷史上,對於俘虜,大將的做法一般都是教導遣散,或者收歸麾下。 但這位大將可不同,他考慮得比常人多得多。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放虎歸山難保他們不會再次結幫成派狼狽為奸,做盡歹事。
  • 抗戰中我軍抓個日俘為何這麼難?日軍:寧願自殺,也不能淪為俘虜
    日軍很難俘虜,這是大家的共識。日俘有多難抓?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抗戰之初的首次大捷,八路軍消滅了1000多名日軍,結果一個俘虜也沒抓到。長沙會戰是國軍和日軍進行了大規模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後,蔣介石在軍事會議上大發雷霆,因為國軍俘虜日軍不到10人。
  • 中印邊境戰爭,中國善待俘虜,我國唯一被俘戰士被印軍當肉盾!
    甚至最後統計,整個戰爭期間,我軍僅一名戰士被俘,還是因為受傷昏迷被俘,可惜這位勇敢的戰士最後光榮地犧牲了!反觀中國軍人對待印軍俘虜,我軍共計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準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一貫秉持著我軍優待俘虜的優良傳統,給他們提供吃穿住,甚至還有娛樂活動,最後部分印軍俘虜眼含熱淚,都捨不得回國了。
  • 抗戰中被俘日本最高軍官,卻被自己人「逼死」,日本人死了才好
    而在這14年中日兩軍交手無數次,但是卻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我軍很難在戰場上俘虜日本軍人,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是抗戰中被俘的日本最高軍官,但是卻被自己人「逼死」,死後還有少數日本人還直呼:死了才好。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為什麼有人寧願人工除草,也不願用化學除草劑?聽聽農戶怎麼說
    除草劑,一種用於農田、果園、菜園、花卉、鐵路線、路邊等防治雜草的物質,用在農田中,可以殺滅田間的雜草,但是不影響農作物正常生長的化學藥劑,最開始農田中使用化學除草劑的時間可以上溯到19世紀末期,據悉當時在歐洲種植葡萄時,葡萄霜黴病發生比較嚴重,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發現波爾多液(無機銅素殺菌劑)能夠傷害田間的一些十字花科雜草,而對葡萄幾乎沒影響
  • 10年兩山輪戰,解放軍僅有6人被俘,回國後,為何只有他被判刑?
    解放軍有個優良傳統,在戰爭中寧死不做俘虜,這是作為軍人的氣節。 因此,我軍在歷次對外戰爭中,敵軍是很少能夠抓到我軍俘虜的,但也會有特殊情況存在,就比如在對越反擊戰及其十年兩山輪戰中,我軍就有人被俘。
  • 只因刀身所刻9字,日本軍方願以千萬贖回,中國:門都沒有
    1934年,日本高層頒布「皇室令第三號」和「敕令第二十六號」,制訂了「大元帥陛下御佩刀」和「陸軍將校用制式軍刀」兩種新軍刀。 在確認他們已經改過自新,喪失鬥志之後,我軍都會讓他們回到自己家鄉,可是卻有一大批日本人不願回國。
  • 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英國俘虜在德國集中營運輸戰友屍體
    -----《孟子·告子上》01二戰時期,英國與德國的一次戰役中,英國士兵不幸被俘。被俘虜的英國士兵被安排在德國臭名昭著的集中營。為什麼說是臭名昭著?因為,在這個集中營中,沒有人權,被俘虜來的士兵在這暗無天日的地方備受折磨。過著連牲口都不如的生活。
  • 他曾處決3000日軍俘虜,成解放軍師長,韓戰打完,卻神秘失蹤
    在中國近代史上,怎麼也繞不開日本,自清朝時期,中國和日本就連接在了一起,當然是日軍侵略野心,在民國時期,日軍更是「胃口大開」要一舉佔領中國全境,不願做亡國奴的中國人奮起反抗,爆發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中華大地無惡不作,欠下了累累罪行,對於日軍沒有人不痛恨,他在日軍投降後,毅然處決3000日軍俘虜,後來還成為解放軍師長,抗美援朝更是戰功赫赫,但戰爭打完後,他卻神秘失蹤了。他就是方虎山。方虎山方虎山出生於1916年的朝鮮鹹鏡北道,朝鮮族人,不願做亡國奴的他流亡到中國東北,九一八事變後,他參加了東北抗日遊擊隊。
  • 夏侯惇為何始終都是曹魏陣中的第一大將?
    在名將輩出的三國時期,夏侯惇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甚至還有被俘虜的不佳記錄,為何會成為最受曹操倚重的曹魏第一大將?僅從戰績來看,夏侯惇在三國的名將中似乎並不矚目。夏侯惇成為曹魏第一大將的原因,正與朱德高居十大元帥之首的原因十分相似。他是曹魏政權和曹魏軍隊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夏侯惇在曹魏政權中的地位,也可與朱德在共和國的地位相比。
  • 希特勒用史達林兒子交換德軍元帥,史達林大喊9個字,字字戳心
    看一個領袖是否稱職,就要看他是否能夠公私分明,能否為了國家利益而捨棄個人利益。史達林有一個大兒子叫雅科夫,出生於1907,蘇德戰爭爆發時,史達林讓雅科夫上前線參加戰鬥。
  • 朱元璋攻打廣東,大將問:能不能屠城?朱元璋悄悄說了10個字
    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梁,最終一統天下,建立明朝。朱元璋性格剛猛,晚年大肆殺伐,給人以「暴君」的形象。實際上,如果單純說朱元璋是「暴君」,未免有失偏頗。朱元璋在創業時期,也曾以「仁義」奪天下。當時猛將常遇春雖然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喜歡「殺降」,被朱元璋多次批評。
  • 為何現在女人寧願當剩女,也不願結婚?難道真是男人配不上?
    長大後,很多女生放棄了當白雪公主的念頭,越來越不相信婚姻,寧願當剩女也不願結婚,雖然她們承受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但就是不想結婚。大齡剩男的困惑:為何現在的女人越來越難追了?馬上過年了,小瀟又要面臨一個世紀難題:那就是來自七大姑八大婆的花式催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