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歡迎加入軍隊文職交流群:491922335,關注江西華圖官方微信(jxhuatu),新浪微博@江西華圖官方,了解更多資訊信息!
江西軍轉幹考試網同步江西華圖招聘信息:2020年軍隊文職備考之——教綜大事年表(20世紀——21世紀),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更多關於2020軍隊文職,軍隊文職考試,軍隊文職備考,軍隊文職資料,江西軍轉幹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江西金融招聘考試頻道/江西人事考試網)!加入軍隊文職官方交流群()獲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備考資料。
招聘公告:2020年軍隊文職備考之——教綜大事年表(20世紀——21世紀) | |
招聘人數:人 | |
報名時間: | 考試時間: |
江西華圖諮詢電話:0791-86627628 | 公告匯總: |
文職教育學考試當中,教育學中的年度大事件也是我們的備考重點,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17世紀-19世紀的重要年度事件,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0世紀——21世紀的年度大事件吧。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的《欽定學堂章程》,1902年為壬寅年,故這個學制亦稱「壬寅學制」。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清政府擬定了《奏定學堂章程》,1904年1月頒布執行。
1906年,美國成立「全國職業教育促進會」,該組織的主要工作時推動制定一部能對全國職業教育提供財政保護的法律。
1911年4月29日清華學堂正式開學,民國成立後改稱清華學校。
1912年2月蔡元培發表《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提出公民道德教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育「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
1912年5月4日,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
1912年9月,民國教育部頒布了《學校系統令》,即「壬子學制」。到1913年,又陸續公布了一系列法令,形成了一個新的學制系統,統稱「壬子癸丑學制」。
1912年在瑞士成立國際新教育聯盟。
1913年華生首先打出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旗幟,他是美國第一個將巴甫洛夫的研究結果作為理論基礎的研究者。
1917年中國成立第一個研究、推廣職業教育的機構——中華職業教育促進社成立,並形成了以黃炎培為代表的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理論。
1917年,美國通過了以史密斯和休斯聯合提出的職業教育提案。
1918年博比特出版的《課程》一書,標誌著課程作為專門研究領域誕生,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課程理論專著。
1918年,費舍提出的教育議案,制定了新的初等教育法,也稱《費舍教育法》。
1918年,美國中等教育改組委員會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則》的報告,指出美國教育的指導原則是民主觀念的原則。
1918年日本《大學令》明文規定,除了國家辦的國立大學外,只要符合規定的條件,各地方政府可建立地方公立大學,各財團法人也可建立私立大學和院校。
1919年,美國人華虛朋於在芝加哥市郊文納卡特鎮公立學校實行文納特卡制。
1919年,法國議員阿斯蒂埃提出關於職業技術教育的法案被議會通過,該法在法國歷史上有「職業技術教育的憲章」之稱。
1921年法國的加雷市成立新教育聯誼會,出版《新時代》雜誌,宣傳新教育理論。
1922年新教育聯誼會正式頒布協會章程,提出新教育的7項原則,推行兒童中心的教育目標,成為新教育運動的國際宣言。
1922年,在北洋軍閥統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國教育聯合會以美國學制為藍本,頒布了「新學制」,或稱「壬戌學制」。
1922年3月,蔡元培在《新教育雜誌》上發表《教育獨立議》,極力主張教育脫離政黨與宗教而獨立,率先舉起反基督教教育的大旗。
1923年,由晏陽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發起成立了「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掀起了一次大規模的平民教育運動。
1923年餘家菊在《少年中國》上發表《教會教育問題》一文,並率先提出「收回教育權口號」。
1924年在廣州學生界發生收回教育權運動,1925年在五卅運動中達到高潮。
1926年英國頒布《哈多報告》,第一次從國家角度闡明了使中等教育成為面向全體兒童的教育思想。
1927年6月,國民黨中央執委會根據蔡元培的建議,仿照法國教育行政制度模式,中央設中華民國大學院主管全國教育,地方試行大學區,取代民國以來的中央政府教育部和省級教育廳。隨後,國民政府任命蔡元培為大學院院長。
1928年北洋政府提出《整理中華民國學校系統案》,即「戊辰學制」。
1930年楊賢江撰寫的《新教育大綱》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本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著作。他於1928年撰成的《教育史ABC》是第一部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世界教育歷史的著作。
1930年,美國進步教育協會成立了「大學與中學關係委員會」,研究大學與中學的關係問題。
1934年1月,毛澤東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中,更具體、明確地表述了蘇區教育的根本方針「在於以共產主義的精神來教育廣大的勞苦民眾,在於使文化教育為革命戰爭與階級鬥爭服務,在於使教育與勞動聯繫起來,在於使廣大中國民眾都成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1936年6月「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創辦於陝北瓦窯堡,原名為「西北抗日紅軍大學」,1937年初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並隨黨中央遷到延安。
1947年,以著名物理學家郎之萬、瓦隆為主要領導人的法國教育改革委員會提交了《教育改革方案》,又稱為《郎之萬—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1949年,泰勒出版《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書,被視為課程論領域「聖經」,奠基性著作。
1959年,聯合國通過了《兒童權利宣言》,1989年又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
1966年,新教育聯誼會改名「世界教育聯誼會」,標誌著新教育運動作為一場運動的終結。
1975年法國議會通過了《法國學校體制現代化建議》。
1976年,正式頒布《高等學校總綱法》是戰後聯邦德國第一個權威的高等教育方面的法案。
1977年我國實行恢復高考制度,選拔優秀人才,1998年,我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
1979年,俄裔美國心理學家尤芮·布朗芬布倫納出版了《人類發展生態學》,提出了兒童發展的生態系統理論
1981—1983年,在雷沃休姆基金會資助下,英國高等教育研究會發表了十多分對高等教育的調查報告。這些報告被稱為《雷沃休姆報告》。
1983年國慶節前夕,北京市景山學校舉行了建校二十周年慶祝活動,鄧小平為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1984年,日本成立了「臨時教育審議會」,1987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教育改革推進本部」,二者成為推進日本80年代教育改革的領導機構。
1985年5月召開的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後起草教育體制改革草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並決定從當年7月1日在我國正式施行九年制義務教育。
1988年7月29日,英國通過了教育大臣貝克提交的教育改革法案,稱為《1988教育改革法》。
1988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作開始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頒布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確定了20世紀末教育發展的總目標—「兩基」「兩全」「兩重」。
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一章第三條對教師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學的界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第一次從法律上確認了教師的社會地位的專業性。
1995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為其他專項教育法律法規的制定提供了立法依據。《教育法》的頒布和實施,是實現「依法治教」的重要標誌,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法制的重要裡程碑。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中明確地提出了「科教興國」的戰略。
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根據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迫切要求,結合世界科技教育發展的經驗和趨勢,在科學分析中國國情的基礎上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1999年《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的教育方針(1999),《決定》對我國的教育方針做了新的表述。
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出《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其主要內容有: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對家庭貧困的孩子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貧困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
2006年,我國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對義務教育的性質、經濟保障、政府責任、管理體制、法律責任追究均作了進一步的規定。
2006年春季新學期開始,新增投入二千一百八十二億元,採取「分年度、分地區」逐步實施的辦法,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試點率先在我國西部啟動。
2007年春季新學期,繼我國西部和中部試點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免交學雜費之後,中東部地區農村學童也開始享受這一政策,至此,農村中小學義務教育全免學雜費在全國農村施行。至此,農村「義務教育」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
2010年5月教育部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工作重點》提出,今後十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要貫徹「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二十字方針。
2016年9月我國中小學德育教材統稱為《道德與法治》,這是對法制教育的高度重視。例如,《小學德育綱要》中「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中學德育大綱》中「遵紀守法」等就屬於法制教育。
相關推薦:軍隊文職筆試課程 軍隊文職面試課程 軍轉幹筆試課程 網絡課程 軍隊文職/軍轉幹頻道
更多內容盡在江西人事考試網_江西公務員考試網(http://jx.huatu.com/)。關注江西華圖官方微信(jxhuatu),新浪微博@江西華圖官方,獲取最新考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