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眾消費者的購買體驗角度,這次361°真的給出的不僅僅是一個「科技」,而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先說一下背景,我一直看好361°跑鞋的原因就是在過去多年內361°的國際線團隊專精於跑鞋研發, 並且其產品已經在國際上獲得了不少獎項,361°國際線也基本代表著這些年國內品牌跑鞋中最好的 成績之一。而從2018年開始,361°開始將國際線產品放進國內市場。
其實到這個時候,我們也不難發現,如今的90後,00後們已經成為了運動品牌的絕對主力消費者群 體,而他們對於運動鞋專業化,專門化的需求越來越高。換句話說,為了打球,會專門買球鞋,為 了跑步會專門買跑鞋,甚至在跑鞋這個系列下,還需要再細分,比如越野跑,短跑,競速跑,中長 跑等等。
而361°在將國際線團隊產品引入國內之後,也開始著眼於對國內消費者運動方式分類並對應推出產品。 品,比如這次,361°就分出了四個Q彈的子類:
• Q彈-超
• Q彈-鈦速
• Q彈-淨界
• Q彈-猛甲
然後我們聊聊科技:
QU!KFOAM作為361°國際線跑鞋的核心科技,已經在國外的跑步圈子內打出了名堂。僅就這一點 就是很多國內品牌沒有做到的。 而這次361°則更是在之前QU!KFOAM的基礎上做出了新的東西。如果我們稱之為黑科技,則這款 黑科技,厲害就厲害在於它跳出桎梏,定位準確。
回顧過去幾年的跑鞋發展歷程,所有品牌的思路幾乎都被這個詞所限制——能量反饋。這種偏見導 致很多人執著於能量反饋比例達到80%甚至更高的鞋才是好鞋,這樣的科技才是「黑科技」。而這 一趨勢的新高峰,就是Pebax材料 加 碳板。但事實卻是這樣的頂級配置需要穿著者本身具有強健 的體魄和優秀的力量,才有可能去駕馭住最頂級的跑鞋。如果沒有頂級的身體素質,穿著者則反過 來需要面對這一配置的各種缺點:
1.昂貴:因為Pebax成本+報廢率雙高,導致一雙Pebax類跑鞋的價值都在人民幣2000元左右;
2. 易受傷:因為回彈過於強勁,如果配合上大面積碳板,這種回彈甚至會顯得很「霸道」,一旦穿 著者的體能下降,跑姿變形,則受傷的概率反而會因此升高;
3.易褶皺:Pebax的材質還沒有完全調試成功,材料的磨損比其他科技都明顯很多,報廢裡程相比 正常跑鞋也會縮短接近5倍。(正常跑鞋的報廢裡程是600公裡,Pebax類跑鞋一般是100公裡多一 些,具體情況因人而異)
而這些,還只是對於跑過馬拉松的消費統計,那麼那些沒參與統計的剩下十幾億人呢? 毫無疑問,他們對於跑步,跑鞋的需求沒有那麼高,本身也沒有專業的體魄和跑步相關知識。可能 更多人跑步是為了完成基本的運動需求。
說完這些,再回來看這次361°的Q彈系列科技,就必須說他們對消費者需求抓得足夠準確。
整個系列科技都在圍繞 彈度 和 硬度,因為361°團隊知道普通跑者最需要的是緩震,保護,以及更 親民的價格。
比如這次的核心科技Q彈-超,就是以「強緩震」和「耐折皺」為賣點。新中底科技QU!KFOAM不僅有相比之前QU!KFOAM更優秀的性能,還強調了防滑,緩震和耐磨。配合上不到500塊的發售價,毫無疑問這是361°這次向國內消費者交出的作業。
用親民的價格和耐磨的材料,讓消費者可以更划算地擁有一雙跑鞋,同時強調回彈 和 緩震,讓穿著者在跑步時儘可能地避免因為跑姿問題導致的不舒適以及傷病。
最後,還是要提一下,跑鞋是「穿來跑步的鞋子」,不是「穿著就能跑更快的鞋子」。希望大家在選購跑鞋的時候不要只盯著「最頂級」,「最貴」,「最快」的字眼,競速跑鞋不適合絕大多數人。 我們要做的是挑選一雙適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