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訪網關注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是真正的裸泳者。回望2019年資本市場,債券違約、財務造假、業績巨虧、商譽減值等爆雷事件層出不窮,康美藥業、康得新、貴人鳥等曾經的白馬股接連淪陷。在宏觀經濟放緩的大趨勢下,流動性趨緊已成為上市公司嚴陣以待的新課題。
暴雷事件層出不窮,債權人會議火速救場——
美國當地時間11月25日,賈躍亭債權人大會在洛杉磯舉行,賈躍亭與20家債權機構溝通協商破產重組方案,試圖從債務危機中脫困;
12月初,因流動資金緊張,信用評級為AAA級的北大方正債務違約,第二天北大方正就召開債權人大會,希冀金融機構幫助方正渡過難關;
債務規模龐大的東旭集團,在子公司東旭光電實質性違約後,也於11月底舉辦債權人會議,銀行、信託、證券、融資租賃等100多家齊聚,共商斷臂求生,重啟造血機制,因債權人眾多,還被業內調侃金融業年終同業大會。
資產清算、破產重組、債務重整……債權人會議試圖協調各債權人之間的利益關係,維護全體債權人的共同利益。那麼,它能否成為給予市場信心,扭轉頹勢的轉折點?
資本市場爆雷後的自救與他救
債權人會議走進公眾視野,更多因2019年金融進入下行期,資本市場接連爆雷。可以說,上市公司的流動性危機,讓債權人會議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僅以債券違約導致上市公司爆雷為例。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全年已有156隻債券出現違約,涉及違約金額合計1213.51億元。從規模來看,156隻債券違約已超過2018年125隻數量,總金額也超過了2018年全年的1209.61億元。其中,除了中信國安、青海鹽湖、天津浩通物產和瀋陽工具機等少數國企外,民企成為重災區。
如何化解信用風險,讓流動性趨緊不再產生連鎖反應?作為解需紓困的關鍵溝通機制,債權人會議成為上市公司的共同選擇——無論是青海鹽湖、瀋陽工具機等國企,還是中民投、東旭光電等民企,都在第一時間選擇了召開債權人會議。
對於外界而言,債權人會議顯然是一場「門票極貴的會議」,往往會被冠以「價值百億的閉門會議」江湖稱號。在東旭集團被調侃「金融業同業大會」的背後,是外界對債權人大會好奇甚至獵奇的心態。《中國經營報》曾發表一篇「直擊上海華信百億債權人會議」的現場新聞,掀開債權人會議的神秘面紗。
據報導,嚴密安保是債權人會議給參會者的第一印象,任何電子產品不得帶入會場,參會者在寄存隨身物品後,用紙筆「排排坐,認真聽,仔細記」。依據會議內容,債權人會議往往會較為冗長,參會者時常重拾手機,散落在會場各個角度與上級匯報、向律師諮詢。作為一場債務重整或破產處置的角力與拉鋸,債權人會議往往還會成立委員會,以便監督債務人財產的管理與處分。
拋開八卦式窺探,債權人會議是關係上市公司起死回生的關鍵所在。經營困難、資不抵債的上市公司,需要法院指導監督,適用《企業破產法》對有關破產事項行使決議權,例如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對瀋陽工具機重整申請進行依法裁定;短期流動性困難、債券違約等情況下,債權人會議則往往在債權人、銀保監部門之外,這有地方政府這一支紓困的活躍力量,並有望在危急關頭變身白衣騎士,如石家莊市政府曾在東旭集團債券人大會上表示,將積極協調省內債權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
需要說明的是,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與債權人會議截然不同。依照業內約定俗成的表述,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是由全體債券持有人組成的非常設組織,一旦公司發行債券,即應成立債券持有人會議;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債權人會議則由依法申報債權的債權人組成,是債權人參與破產程序、維護其利益的自治團體。
如何跨越債券違約、業績造假、商譽減值、業績巨虧等雷區,自然是債權人會議的焦點。
是重生還是沉淪?這是個問題
一般認為,債券人會議上,上市公司管理人需要對債權人圍繞企業經營狀況及問題作出解釋說明,並給出解決方案。在積極表達走出困局的訴求後,管理人往往會回答債權人的提問,並表達希望債權人施以援手的意願,以提振市場信心。
由此可見,自救與他救,正是債權人會議的「主旋律」。
作為上市公司「天雷滾滾」的高發區,債券違約幾乎是大多數債權人會議都要討論的核心。今年初,曾經的白馬股康得新開債權人大會的唯一議題就是融資。在部分銀行已凍結帳戶,超短期融資券已實質違約的窘境下,康得新爽快答應了債權人連帶責任擔保、進行股權質押等要求。
迅速出臺和解協議,也有望迅速緩解現金流壓力和財務負擔。今年3月,永泰能源在債權人會議上,制定了債券展期兌付和解協議,指定債券持有人本金在原募集說明書約定的到期兌付日後展期三年,2020、2021、2022年將本分別兌付本金的10%、20%和70%。
對岌岌可危上市公司而言,債權人會議上通過《財管管理及變價方案》,能讓企業順利進入資產重整程序。今年11月,青海鹽湖通過公告披露,在債權人會議上,多家控股子公司財產將通過網絡拍賣平臺或拍賣機構公開處置。
相關部門往往會為資產狀況良好,僅短期流動性短缺的上市公司背書。在東旭光電爆雷時間中,石家莊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便為其站臺,指出東旭集團債務危機的本質問題是流動性短缺,而非資不抵債,是經各方共同努力可以妥善解決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在違約的債券中,已經發生債券違約的發行人,存量後續債券發生違約的概率更大,但大多數召開了債權人會議的上市公司都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機。
曾名列中國女首善的何巧女,帶領東方園林成為「中國園林第一股」。2018年,該公司因PPP業務資金密集型、高槓桿特點最終引發了資金風險。相關部門及時召開債權人會議,建議暫時不強制平倉、司法凍結,這不僅給了何巧女籌措資金時間,更給了何巧女、債權人及市場信心,其股價隨之上漲。
深陷漩渦的公司,也因債權人會議,迎來了債務重組與資金紓困的機會。如傳統能源企業永泰能源在債券兌付違約之後,在債權人會議上達成和解協議,並由此與京能集團展開債務重組,不僅使生產經營保持穩定,在建工程也逐步推進。
東旭光電前路何方?
業內認為,儘管債券違約層出不窮,但在債權人會議直面問題後,上市公司業績有望重新上揚。在11月與12月連續三支債券兌付實質性違約後,復盤的東旭光電即走出了低開高走的曲線。
作為大熱的白馬股,東旭光電在11月18日與12月2日接連出現中票兌付違約,涉及金額達到35.85億元。公開市場爆雷後,企業信用遭到打擊,並引發資本市場震蕩。讓外界不理解的是,東旭光電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底,貨幣資金餘額183.16億元,實際上應該足夠支付債券,然而,東旭光電卻同時卻有短期借款101.29億和應付票據及帳款84.15億,「大存大貸」現象十分突出。
手握183億現金,卻無法支付35億債券?輿論質疑傳來,東旭光電相關負責人通過《證券時報》解釋背後原因:東旭光電主營業務屬於資金密集型的製造業,本身就需要大量資金進行沉澱,以便進行設備儲備、技術儲備。另一方面,公司即便有大額帳面資金,掰開揉碎之後,除了受限資金之外,可用的流動資金並不多——這就是公司逾180億現金卻無法支付20億元到期債務的核心原因。
達到120多家子公司,共有一千多個銀行帳戶的東旭光電,在後來的東旭集團債權人大會中再次表達無法償還的原因。東旭集團董事長李兆廷在大會上,提出了一連串懇請:懇請金融機構和債權人不抽貸、不斷貸;懇請不要訴訟、查封凍結帳戶、資產和股權;懇請提供流動性支持;懇請不下調企業評級;懇請給予一定緩衝期,停止罰息。
國資接盤則賦予東旭集團另一層底氣。在東旭集團債權人大會上,石家莊市相關負責人強調,石家莊市已經成立了幫扶指導小組,積極與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河北銀保監局、河北證監局溝通對接,千方百計幫助企業,化解風險。
在公告中,東旭集團也提出多樣化重組方案。11月27日公告中,東旭光電擬向石家莊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轉讓其持有的東旭集團51.46%的股權;12月3日公告中,東旭光電稱正在籌劃向控股股東東旭集團發行股份購買其專利資產的資產重組事項。
債權人會議後的一系列動作,讓東旭光電在復盤後雖有短暫低迷,但在顯示面板產業鏈持續升溫的利好下,股票實現止跌回升,並逆勢上揚。
券商認為,2020年面板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景氣向上周期,正在刮骨療傷的東旭光電,在債權人會議直言痛點後,迎來了化解流動性風險的行業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