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風靡了日本40年,《BRUTUS》一直是當代質感生活的風向標

2020-12-18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

以下文章來源於SKPRendezvous ,作者Andrea

SKPRendezvous

SKP RENDEZ-VOUS坐落於北京SKP 4層,是北京SKP在館內全新打造的一處包含新概念書店、無國界料理、生活好物、藝術展演與文化沙龍的跨界組合。

後臺回復「設計說」

日站君會為您推送一條設計物語

365天,365句經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

別把好奇心託付給別人。

——西田善太

《BRUTUS》現任主編

提到日本最優質、「內容為王」的雜誌,《BRUTUS》總是會在各類榜單上位居前列。

自1980年創刊以來,《BRUTUS》就一直致力於推廣有質感、有情趣的生活方式,內容涵蓋了衣食住行、音樂電影、藝術設計、以及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風土人情。

40年內的《BRUTUS》

作為一份典型的特輯雜誌,《BRUTUS》每期都會推出一個主題,然後用整本雜誌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全面又深入的探究,選題之廣,從度假、居住空間、城市探索,到時尚、電影、當代藝術、建築設計,再到柴犬、汽車、和果子,可以說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無論是出版界、媒體還是熟悉它的讀者,在提到這本雜誌時,總是不吝惜於給它「日本乃至亞洲最著名的生活情報類雜誌」、「特輯雜誌鼻祖」、「中年男人品味教科書」等溢美之詞。

它的發行商是日本大名鼎鼎的Magazine House。放眼日本的雜誌出版,這家出版社發行的刊物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並且是內容品質的代名詞。

《BRUTUS》於1980年5月開始發行,最初是一份月刊,同年7月份開始便轉變為雙周刊,每月1號、15號發行,並一直持續至今。

《BRUTUS》創刊號

從日本經濟泡沫的紅利期,到全球格局正在變革中的2020,《BRUTUS》可以說既趕上了日本最好的時候,也見證了經濟泡沫被戳破後、日本社會如何努力擺脫陣痛、走出低迷。

翻開這40年間的《BRUTUS》,很明顯地能夠看到一個「向外看」的日本:仰望著西方社會,從美歐等國拼命汲取新視野,也好奇地打量它在亞洲的其他鄰居;

遊走在激蕩的東西德

1990年2月15日號

電影一百年 1995年3月1日號

同時,也能明顯地看出一個「向內看」的日本:在文化上有更多的自我認同感,更加內斂,卻也更加自信。

安藤忠雄的約定、建築全記錄 2003年4月15日號

問浮世繪!2009年9月1日號

伴隨40年的發展,《BRUTUS》的內容、選題方向和定位,也從最初面向成熟男性的生活指南,逐漸發展成為包羅文化、藝術、建築、設計、美食、旅行、政治、亞文化、社會議題等面向的生活情報類雜誌。

細品《BRUTUS》,更能發現它的價值

《BRUTUS》可以說是與《POPEYE》「同宗」的兄弟刊物,不僅都隸屬於Magazine House旗下,就連創刊時的掌舵人也一樣。

它在《POPEYE》之後問世,而它之所以誕生,就是為了給年齡和心態更成熟、對生活品質更有要求、當然財力也更豐厚的成熟男性提供生活指南。

僅僅從視覺與排版上,就能看出《BRUTUS》與「胞弟」《POPEYE》有明顯的不同。

如果說《POPEYE》是喧鬧的、活力四射的、就像一個好奇心永遠得不到滿足的city boy,《BRUTUS》顯然更加內斂,沉穩,平靜。從封面到內頁,它的排版沒有太多視覺上的跳躍,更多是規整的、大面積的圖片或文字,是需要去靜下心來品讀的雜誌。

《BRUTUS》也是一份值得沉下心去閱讀的刊物。它擅長運用巧思剖析各個主題,並以極富創意的企劃和高水平的視覺設計來呈現。而它的背後是全東京(乃至全日本)實力最為強勁、最具活力和原創力的編輯團隊。

在《BRUTUS》的職員表上,出現過不止一個日本文化及出版界傳奇人物的名字,例如:

石川次郎:傳奇雜誌人、編輯

堀內誠一:著名藝術家、平面設計師

都築響一:日本當下最具獨立精神的自由編輯與文字工作者

與此同時,整個編輯團隊不僅「獨具慧眼」,能夠緊扣當下的社會潮流、發掘令人感興趣、但又尚未被探索完全的領域,這個團隊還格外敏銳,能以超前的眼光捕捉到尚未崛起的潮流,從而真正地領先於時代、並且引領讀者。

作為一份特輯刊物,每期《BRUTUS》都會圍繞一個主題,從各個角度進行深入地挖掘,並以信息整合、實地採訪、原創寫作等各種方式,呈現既具時效性、又具可讀性、並且不乏深度的優質內容。

讓我們談談你最喜歡的電影 2004年12月號

住在翻新的住宅中2004年3月15日號

為什麼現在是倫敦?

2003年10月15日號

並且,《BRUTUS》做過的許多主題,都有強大的「再生能力」。例如「居住空間學」「書和閱讀」「葡萄酒」「咖啡」「茶」,它們非但不會隨社會和世代的更迭而退出潮流,反而能持續不斷地煥發生機,因此可以在數年、甚至數十年中被反覆地探索和挖掘,從而推出新的內容。

居住空間學 2020 2020年5月15日

葡萄酒就是法國 1998年2月15日

美味茶的教科書 2009年7月1日號

這也在無形中印證了《BRUTUS》奠基人川次郎的企劃「秘訣」:

「我把能成為爆款的特集和比較賣座的特集還有不問銷量,始終想要嘗試的特集分開來做!」

《BRUTUS》的存在,也彰顯了一本好雜誌無法被輕易取代的價值:

雖然雜誌提供的是實時更新的資訊,但與流於社交媒體上的「日拋」型資訊不同的是,一本精心製作的雜誌,因其內容的深度、以及與個人興趣的直接關聯,總能在讀者的心中激起閱讀的愉悅感。

許多時候,我們會因為閱讀雜誌而產生一些小小的回憶。它們就如同一張張拍立得快照,為我們記錄下了一個個瞬間,也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瞬間,編織成了我們的生活:

「我讀了這期《BRUTUS》之後,買了一把Eames椅子。」

「我在看這期地圖的時候,人剛好就在紐約。」

在《BRUTUS》發行的40年間,諸如此類的細節在這份雜誌的讀者群中屢見不鮮。它們也讓我們看到:一本雜誌可能是一個時光膠囊,打包了社會變遷的縮影,也充斥著每個人獨屬於自己的時光。

《BRUTUS》的創新與再生

回過頭來去看如今已經「步入中年」的《BRUTUS》,其實它的性別標籤已經沒有那麼明顯,無論男性或女性讀者,都能從中獲得有價值的資訊和閱讀的樂趣。

例如,為慶祝這一次的40周年創刊,《BRUTUS》特別請來了各界朋友選出自己心目中最棒的一期,女演員蒼井優的名字就赫然在列。

這一階段《BRUTUS》的選題角度,相比於1980、90年代,也沒有那麼鋒芒畢露了。面向「食肉男」、充斥著消費主義的內容,已經更多地讓位於文化與藝術,以及生活品質和風格。

《BRUTUS》在近些年的轉型,可能也讓許多對它接觸不深的讀者有所不知:

在創刊的頭幾年裡,《BRUTUS》是一本面向都市成年男性、充滿了欲望與荷爾蒙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指南。

時值泡沫經濟爆發前的1980年,《BRUTUS》正式創刊。翻開帶著「We did it!」標語的封面,《BRUTUS》宣稱:「從起床到入睡,所有值得男人們享受的美好要素,都濃縮在這一冊當中」。

We did it! 1980年7月號

《BRUTUS》的第一期創刊號就推出了「男人出海,不需要任何理由」、「男性化妝品不需要任何味道」、「獨身到死主義」、「偶爾,想要在加州海岸品嘗一杯紅酒」等一系列男性導向的特集,從都市生活到戶外場景,著重介紹了成熟、有魅力的男性「應該如何生活」。同期還請到了導演鈴木清順、寶藏歌手桑田佳祐、編劇小林信彥等資深文化、演藝界人士登場。

就如同1980年第一期標題頁上的聲明:

《BRUTUS》是為所有無世代(generationless)的男性編寫的。

《BRUTUS》也因此成為了當今日本雜誌中,男性質感生活雜誌的原點。

就連「BRUTUS」這個名字也充斥著男性荷爾蒙的味道:它源自美國漫畫《大力水手》中,大力水手的對頭兼情敵:肌肉男布魯託。

(順便提一句:Magazine House也以這部漫畫中的其他兩位主角為名發行過刊物,其中之一就是《BRUTUS》的前身,也是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的《POPEYE》。)

從垂釣到度假、從「向海明威致敬」到《夏威夷不動產》特集,創刊初期的《BRUTUS》以「男性享樂主義」為主題,不斷將這份雜誌最初的概念——「愉悅」,放大到男性生活的每一個層面,力圖吸引都市精英男性們的目光。

夏威夷特輯·夏威夷房地產1980年10月15號

紳士學入門 1981年1月1日·15日號

而最能引爆話題的,還要數每年佔據眾多版面的「裸」與「性」。《你需要知道的關於SEX的100件事》特集(1981)、《不是男人怎能知曉的SEX》特集(1983)、《春光爛漫SEX》特集(1984)……

關於SEX你需要知道的100件事 1981年4號

春光爛漫SEX 1984年3月1日號

1985年至1995年間,《BRUTUS》推出的7期「裸體系列」特集,則邀請了包括淺井慎平、荒木經惟在內的數十位一線攝影大師,在「裸體」「溫度」等主題下,拍攝了大量大篇幅藝術照。這些寫真集規模的特集,不僅具有超乎售價的價值,也有著非比尋常的社會影響力。

裸的絕對溫度 1985年9月15日號

說到《BRUTUS》特有的定位和路線,就不得不提到這份雜誌誕生的原因:

1980年代,包括主編石川次郎和木滑良久在內,《POPEYE》的第一代編輯們都上了年紀。不再是男孩的他們,萌發出製作一本大人品味的成熟男性雜誌的想法。

「讓我們為《POPEYE》的畢業生製作雜誌」,秉持著這樣的想法,石川次郎和木滑良久開始為這本尚不存在的雜誌「組局」。為了尋找靈感,他們特地帶領一眾編輯前往巴黎、倫敦、紐約、洛杉磯四地進行研究和考察。

在紐約,在一行人下榻的華爾道夫酒店附近的酒吧裡,木滑良久遇到了就像熟人一樣的紐約上班族,主動幫他點Martini,和他「自來熟」地爽快攀談,還伸手就抓他點的炸薯條吃,一切都自然而然,彼此之間就像相識數年的朋友,完全沒有陌生人之間的隔閡。

這樣一群瀟灑自信的紐約客,讓幾個來自日本的city boys大開眼界,也讓木滑良久決定:「我們把《BRUTUS》做成這樣的雜誌吧!」「要成為時尚坦率的成年男人們的集合地。」

離開紐約後,石川次郎和木滑良久又飛抵巴黎,拜訪了旅法著名藝術家堀內誠一。在巴黎的一家酒館,聽木滑良久聊著《BRUTUS》的構想,堀內誠一邊說著「哦,我大概懂了」,一邊拿起酒館的餐巾紙,畫出了《BRUTUS》的logo:

這個logo被沿用至今,40年來從未變過。

這次拜訪之後,在石川次郎的邀請下,堀內誠一也成為了《BRUTUS》的首任藝術總監。

此番海外遊歷的衝擊,讓早期的《BRUTUS》致力於將當時西方最流行的城市文化帶回國內。加上泡沫經濟時期,日本社會噴薄而出的巨大能量,讓泡沫消費主義性解放成為了《BRUTUS》第一個十年裡的兩大關鍵詞。

也是在這段時期,兩位主編繼續帶著編輯們前往世界各地,做出的選題既大膽前衛、又帶有藝術衝擊性,一個「物質文化富足的日本」躍然紙上。

1990 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讓好設計以及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成了日本人在這十年的主流價值。這一時期,《BRUTUS》也從注重發行量轉變為更加要求質量,同時朝著「引領時代潮流的媒體」這個目標出發,以更注重生活品質的內容為主導,分享了許多世界上最領先的設計風潮,大膽的批判類型主題也層出不窮。

反美食的美食學1993年3月1日號

20世紀設計復刻目錄考古學 1997年9月1日號

西裝教科書

1997年10月1日號

同時,從安藤忠雄的建築設計到西方酒的特輯,這一時期《BRUTUS》的主題,也充分反映了日本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國內市場的國際化。

1999年 葡萄酒發生了什麼?1999年1月1日·15日號

著名建築師住宅情報 1996年11月1日號

從 2003 年起,《BRUTUS》開始策劃「one man, one theme」系列,每次都會用60頁的大篇幅全面梳理一位大咖級人物,昆汀·塔倫蒂諾、杉本博司、大友克洋等人都登上過這個欄目。

昆汀·塔倫蒂諾特輯 2003年11月1日號

你知道杉本博司嗎?2005年9月15日號

2007 年開始,《BRUTUS》更多關注書籍、電影、音樂、時尚、室內、食物、旅行等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受眾也因此更加廣闊,而非只聚焦於成熟男性。

2010年後,《BRUTUS》的選題更加聚焦於「一個人的BRUTUS」。這裡的「一個人」既指單獨一位名人或明星,也指某一種個人論點及觀點。

電影選擇教科書2007年12月1日號

吉卜力特2010年8月1日號

危險的閱讀2017年1月1日·15日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BRUTUS》以增刊的形式出版了《Casa BRUTUS》,由於獲得了預想之外的成功,逐漸發展成為一本獨立的刊物。《Casa BRUTUS》也是當下最知名和最受歡迎的日本雜誌之一,和《BRUTUS》《POPEYE》等同屬第一梯隊。

《Casa BRUTUS》的成功,也反過來印證了《BRUTUS》強大的創新和再生能力,以及歷經40年的沉浮,卻依然可以走在時代前端的事實。

總結

40年的歷程,足以見證一個人從稚嫩懵懂、到徹底成熟。但《BRUTUS》似乎永遠都能保持活力。儘管經歷過銷量下滑的低潮期,但今天的《BRUTUS》依然能以每年8-10萬冊的銷量傲視群雄。

今天的《BRUTUS》不僅提供多樣的生活方式提案,更作為一個持續發現新鮮事物的媒體,讓讀者充分感受紙質雜誌的魅力與影響力。

我們也希望,不論社會如何更迭,《BRUTUS》可以始終秉持自我,走過又一個40年。

相關焦點

  • 我們會想你的~Brutus布魯圖斯
    這變成布魯每天的日常生活,大家到超市是都會來看看他。   -他的主人 Claire Owens資料來源:www.chesterchronicle.co.uk/news/chester-cheshire-news/brutus-morrisons-cat--celebration-12463983iheartcats.com/memorial-statue-of-uk-celebri-cat-to-be-placed-in-the-supermarket-he-visited-daily
  • 男性雜誌在中國日漸風靡
    【新加坡《海峽時報》1月13日報導】題:男性雜誌風靡中國  2004年,當陳晨途(音)購買中國的《男人裝》創刊號時,不得不背著父母,以免遭到他們的斥責。  陳晨途從來沒有看過哪本雜誌封面上有這樣穿著性感的女郎,他以為《花花公子》登陸中國了。
  • 日本雜誌的「中年穿搭」走紅ins:40歲以後,穿出美麗
    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被一組日本雜誌的「中年穿搭」吸引了目光。如圖所示,憑藉精緻的審美能力,穿搭除一身的高貴氣質,這樣的「中年穿搭」迅速吸引了粉絲的目光,走紅了ins。對於精緻女人而言,好的穿搭,才是美麗人生的正確打開方式。
  • 除了島國小電影,日本這些男性時尚雜誌也很精彩!
    20歲-30歲的男士《Popeye》創刊於1976年,如今已經走過40年的《Popeye》是很多東京男人的時尚入門刊物,打著「Magazine for the City Boys」的口號——一本給都市男孩的雜誌。換言之,就是讓大家做個時髦的都市男。
  • 2020年秋冬日本女裝,40新款日本名模未希的時尚高級穿搭
    2020年秋冬日本女裝,40新款日本名模未希的時尚高級穿搭。40+日本名模未希的時尚高級感秋冬新款分享。 分享給喜歡未希的朋友們。未希,1976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身高177cm,喜歡旅行、料理、帶孩子們出遊。
  • 他在中國做了40年漫畫雜誌,不過到底沒有日本同行的好運氣|100個有...
    金城做了快40年的漫畫,不過這個眼下被資本瘋狂追捧的行業,卻和金城、以及他創立的漫友文化沒什麼關係。這倒不是說金城是一個失敗者。他創立的《漫友》曾經被認為是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漫畫雜誌之一。在漫友系最輝煌的那些年裡,公司旗下一共有十餘本雜誌。
  • 長盛不衰40年 BEAMS堪稱日本潮牌中的「一代宗師」!
    日本潮流風向標   首個採用「買手制」的商店   1976年,當時25歲的設樂洋大學畢業後,由於十分熱愛美式文化,在企業家父親的支持下創辦了   BEAMS選擇了與同樣成立於1976年《popeye》雜誌合作。與普通的時尚雜誌不同,《popeye》每期都要前往美國西海岸取材,獲得第一手的潮流資訊。雜誌裡不僅僅介紹服飾,而且更多地推崇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對待新事物的態度。這跟BEAMS品牌理念不謀而合。   每次BEAMS從美國選購衣物回來,《popeye》就可以圍繞做個專題介紹。
  • 雜誌鋪:致力推廣閱讀11年,讓雜誌走進生活
    (原標題:雜誌鋪:致力推廣閱讀11年,讓雜誌走進生活) 不積跬步,
  • 40歲後穿搭要有質感,學習日本時尚女人的搭配,幹練而知性
    40歲後我們都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對於穿搭也變得挑剔起來,不再追求爛大街的所謂爆款,追求簡素優雅的品位,穿出知性的美,讓好氣質成為我們的標籤。今天我們分享INS上兩位日本時尚女人的穿搭,既不強行裝嫩,也低調優雅,很適合40歲的職場女生借鑑和學習。
  • 比日本時尚雜誌更精彩的,是雜誌編集長們
    雜誌內容也像它的名字一樣——複雜,它可能是寫真集,可能是百科全書,可能是生活指南,可能是任何東西。在出版業潰敗的時代,停刊似乎成為了許多雜誌的宿命,但日本雜誌卻是個例外,它們逆勢而上,收穫無數海內外讀者。這背後,往往少不了一個叫「編集長」的靈魂人物,他們將日本文化中的敬重與細心反映在其中,源源不斷地發掘著一本雜誌的潛力。
  • 「中國妝」徵服日本,連石原裡美都在化,原來這麼簡單
    一直以來日系妝容都很受大家都喜愛,妝感清透給人一種自然的裸妝感,但是現在「中國妝」風靡霓虹,不管是街頭採訪還是日本美妝博主化「中國妝」視頻的播放量,都能看出來中國妝實紅無疑。日本的時尚風向標,石原裡美還化著「中國妝」登上了雜誌《VoCE》的2020年首封,但不同於我們現在流行的港風妝,「中國妝」更像女明星的紅毯妝容,整體妝面非常高級,很有質感,趕緊學起來。
  • 這是我第一本體育雜誌~《當代體育》。98年,定價...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這是我第一本體育雜誌~《當代體育》。98年,定價... 這是我第一本體育雜誌~《當代體育》。98年,定價... 588汽車俱樂部 11-16 20:47 這是我第一本體育雜誌~《當代體育》。
  • 他筆下的「臺灣人日常」插畫風靡日本
    最近,有位作品風靡日本的臺灣插畫家,他的「臺灣人日常」使得日本妹愛不釋手。臺灣藝術家 李漢強的作品最近在日本新宿展出。李漢強自2012年大學畢業後就定居東京。他自2014年起每年以不同的主題展出藝術作品,多以「臺灣人的日常」為發想,值得細細玩味。本次展覽之主題是「你好 機車」,不知道日本人是否知道這個諧音的意思?他以「中華郵政」郵差先生的機車作為主打,內中充滿了童趣的畫風令日本妹愛不釋手。在臺灣隨處可見的「小綿羊」機車,添加上許多可愛的小細節:媽媽桑的防曬手套、貼滿機身的反光貼紙...
  • 櫻井翔登《Casa BRUTUS》談對國立競技場的感情
    來源:新浪娛樂櫻井翔登上《Casa BRUTUS》雜誌新浪娛樂訊 據日本媒體報導, 將於12月31日結束活動的人氣組合嵐成員櫻井翔登上12月9日發行的生活雜誌《Casa BRUTUS》2021年1月號封面,還為雜誌拍攝了12頁的卷首特輯
  • 日本雜誌清倉大甩賣!這期又送包包又送化妝品,不過了?
    日本雜誌一直都有很壕的附錄文化,不僅雜誌的內容是乾貨滿滿,贈品的陣容更加豪華。而今夏的雜誌的附錄,更是誠意滿滿。這不,它來了它來了,它帶著禮物走來了。集美們,準備好錢包了麼。
  • 當代日本流行文化的怪象,糅合了極端病態的美學
    很少有事物像流行文化那樣日新月異,也很少有某種文化像日本文化那樣對新浪潮、新時尚、新俚語或任何新興事物持如此開放的態度。鑑於當代大眾傳媒的特點——電視、網際網路、手機蔚然成風——這一新舊迭代的進程正愈發加快。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一些籃球雜誌
    秒,轉發只需要1秒 前些天寫的一篇關於籃球雜誌的文章在球迷朋友中反映強烈。很多人都像我一樣,曾經迷戀過籃球雜誌。有些朋友表示這些雜誌把自己拉回了學生時代,勾起了對那段已逝青春的美好回憶。 已經習慣了用手機瀏覽信息的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些年曾買過哪些籃球雜誌?
  • 一群「大孩子」辦的文學評論雜誌——《詩探索》創刊40周年
    不過,這三人的個性倒也十分戲劇化,如謝冕嗜酒,匡漢嗜煙,思敬大概就嗜「賭」了:那是2006年10月15日,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辦的「新世紀中國新詩學術研討會」上,有人問「《詩探索》會不會停刊」時,剎那間牌桌變成了賭桌,不再伺候牌局的思敬,沒有捶胸頓足而是氣定神閒地和大夥打賭說:「我敢說,《詩探索》就會一直辦下去!」捨我其誰的嘿嘿得意和渾身是勁的魄力,躍然嘴上。
  • 中科大校友陳鷗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曾在Nature等權威雜誌發表...
    中科大校友陳鷗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曾在Nature等權威雜誌發表多篇論文  olivia chan • 2020-02
  • 雜誌貓官方2021年電影雜誌排行榜
    2014 年《大眾電影》雜誌攜手萬達集團全新改版,坐擁萬達旗下129 家影院、78 家IMAX、46 家五星級酒店等獨特的高端渠道,發行伊始即成為全國印量最大的電影雜誌。秉承「電影點亮生活」的宗旨和有料、有趣、有品的編輯風格,《大眾電影》以普及電影文化、推動電影發展、引領電影生活為使命,建立起涵蓋平面媒體、網絡媒體、市場調研、行業諮詢、電影推廣及會務在內的系列產品和服務,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傳媒品牌。雜誌分為速覽、電影、人物、專題、生活五大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