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劉穎餘
在日前進行的2020國乒東京奧運模擬賽男子八強戰中,許昕以0比4不敵徐晨皓,黯然出局。
全場比賽,許昕都被動挨打,毫無機會。人們很少看到,那個似乎無所不能的「人民藝術家」如此無助過。
也許,他顧不上「藝術」了。畢竟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說,贏球遠比展示藝術重要得多。所謂藝術,都是衍生的,並非必需。
冷門,最大冷門,媒體都如此驚呼。
但冷門其實並不太冷。徐晨皓在這場比賽中,猛衝反手斜線,實際上把許昕單面(直拍)的劣勢放大了。加之他身高體壯,反手擰衝力量遠比一般選手要大。許昕猝不及防,且一直未能擺脫。輸球,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這就是競技體育的殘酷,也是國乒隊內激烈競爭的真實寫照。一場全國直播的比賽,足夠讓大家洞悉一切。
我想說的是,許昕輸球很正常,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必須承受,他也一直是這麼承受著過來的。
要不然,他也成不了今天的許昕。
我還想強調的是,這只是一場模擬賽而已。輸球後的許昕依然是許昕,依然是大家所尊敬的那個「大蟒」許昕、「勞模」許昕、「雙打專家」許昕、「人民藝術家」許昕……
是的,許昕外號挺多。這一點,連馬龍、張繼科也得甘拜下風。
它說明了球迷對許昕的喜愛,更證明了他的獨一無二。
在現役國乒一線選手中,許昕是唯一的直板打法,肩負著國乒優秀傳統的傳承重任。但顯然,他不能因為這一點而受到任何照顧。
競技場必須靠實力說話,所以,打法的局限,只能讓許昕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
都說許昕天賦異稟,打球浪,會玩花活;殊不知,他訓練中比誰都玩命。去年年底,年近三旬的他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訓練標兵」榮譽稱號。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訓練刻苦,加上打法獨特(直板,還是左手),許昕這些年成為雙打的寵兒。得許昕者得雙打,已成為國乒公開的秘密。許昕和誰配,冠軍基本都不會旁落。
甚至2015年蘇州世乒賽,許昕帶著韓國女雙手梁夏銀,也居然能一路順風順水,拿到混雙冠軍。許昕的帶金能力,真不是蓋的。
正因為有雙打特長,許昕這幾年成為國乒第一號勞模,大賽身兼三項是標配,有些比賽甚至要打四項。
因為在去年日本公開賽中一人獨得三金,他的名字甚至被球迷生生改成「許鑫」。
整個2019年,許昕在國際乒聯賽事中共獲得5個單打冠軍、6個男雙冠軍、8個混雙冠軍,若再加上2個團體冠軍的話,許昕過去一年的冠軍數量達到了誇張的21個。
從目前態勢看,30歲的許昕或許仍很難拿到東京奧運會的單打參賽名額,但這並不妨礙他是國乒獨一無二的存在。以實力而論,他不是最傑出的那一個,但顯然,他是無可替代的。
不說別的,這些年來,有哪個桌球運動員能和藝術沾邊?要知道,「人民藝術家」是人民選出來的,而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內定的。
誇張一點講,不只是國乒需要許昕,桌球運動也需要許昕。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許昕似的存在,便代表了國球對詩和遠方的一種嚮往。
未來的國乒,該拿的金牌還是要拿的,中國隊員輸給伊藤美誠、張本智和,球迷仍會不爽,但除了這些眼前利益的糾纏,我們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比如,如何讓桌球運動更有觀賞性,更有世界性;比如,如何讓桌球運動更時尚,更吸引今天的年輕人等等。
這些都無關金牌,卻有著更深遠的意義和價值。作為一個世界公認的桌球大國,我們為此已經做了不少事情,但顯然還遠遠不夠。
國球不只是要保持眼前的強大,也需要「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