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在清鎮市新店鎮鴨甸河邊看到,幾位幹部正在這裡安排工人對每戶農家庭院進行統一改造。
當地八九十戶農戶的房屋裡面、門前院牆、入戶花壇、太陽能路燈等都進行了統一風格的改造,家家戶戶房前屋後乾淨整潔、環境靚麗。
「河邊的這幾十戶人家,凡是有意願參與開發農家樂、民宿、燒烤、停車場、民間文化等產業的,都將按照統一規劃布局來實施,分別開發辣子雞宴、臘肉宴、豆腐宴等特色農家飯菜,讓大家在鄉村振興中共建共享。」村裡的廚藝行家、致富能人、村支書範後金說。據了解,清鎮東風湖庫區沿線有凹河、鴨甸河、壩區三段風景秀麗的水域,其中處於中段的鴨甸河是景觀最為經典的一段。
這裡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旅遊、休閒、居住的理想之地,被外界譽為「小山峽」,是一處未開發的原生態景區。
每到春夏秋季,自駕車到這裡來觀光、露營、休閒的遊客不斷,最多時達到每天三四千人,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為當地聚集了人氣、商氣和財氣,使當地開發旅遊資源提供了可行性。鴨甸河距清鎮市城區50公裡,地處織金、黔西、清鎮三縣(市)交界的東風湖畔,與織金龍場鎮隔湖相望,當地聚居有布依、苗、水等少數民族,是新店鎮典型的少數民族居住地,民族風情豐富。
在鴨甸河碼頭一帶,海拔在1000米左右,適宜各種果蔬生長,所種作物及水果均提早上市,味美價廉。目前已經有橘子、李子、櫻桃、桃子、桑葚、葡萄等精品水果約3000畝。各方遊客到此,採摘、娛樂、度假、觀景、體驗民間文化等,都是少不了的節目。
記者在湖邊一個柑橘基地看到,10多名村民正在地裡為柑橘除草。據了解,這個柑橘基地是當地從上海引進的外地能人前來參與興辦的精品果園,已經種植日本柑橘品種300多畝,每年可為當地群眾增收土地租金、勞務工資數十萬元。
目前,鴨甸河村本地能人種植的2000畝桑葚已經投產,年產量達10-20噸,共帶動264戶600多人參與桑葚種植產業,每年可為種植戶共創收60萬元。深加工產品桑果酵素、桑果醋、桑果乾、桑葚葉茶、桑果飲料、桑果酒等,總產值達150萬元。記者在鴨甸河一處河灣處看到,這裡風景迷人,峽谷、平湖風光映入眼帘,水面平靜如鏡,水質清澈,幾隻小船飄悠在水面上,給人一種悠閒自得之感。
湖邊岸上,道路彎彎,田畦處處,數十戶人家臨水而居。打開門窗,映入眼前的就是「山景房」和「水景房」,令人心曠神怡。
據村支書範後金介紹,大家希望利用當地獨特的山水自然資源,以較低的成本打造高水平、富有特色的民間風情文化村。該項目規劃有花燈、服飾、泥人、文學、器樂、畫布、手工等30多種民間文化特色產品,每種產品可帶來就業崗位約6人,共解決就業人口約200多人。規劃區距貴陽市區74公裡,距清鎮市區50公裡,由於貴黔高速的開通,從高速出口到鴨甸河只需10分鐘車程。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賈華
編輯 王浩編審 李中迪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