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發蹊蹺
今年的3月3日,江西高速交警在視頻巡查的過程中,發現永武高速公路路段,
有一處測速儀出現網絡異常,大家原本認為只是因為氣溫太高引起設備故障,只需要重新啟動一下就行。
然而,當民警重啟後,才發現事情並非想的這麼簡單。
重啟5分鐘之後,發現這個測速儀還是沒有連接上,指揮中心的人們只是短暫地疑惑了一下,便迅速派出路面巡邏人員前去檢查。
到了地方,才發現檢查啥啊,測速器直接就不翼而飛了。
測速儀本來是被鎖在一個專門的立柱裝置裡,而此時鎖已被撬開,明顯就是人為的。
民警們大為震驚,畢竟幾十年了還從未遇見過這種事,
這個偷走測速儀的人,到底有著這樣的目的呢?圖財?洩憤?惡作劇?
大家一直覺得洩憤的可能性最大,就是有人在這段高速上超過速被處罰了。
但洩憤的話,那這個測速儀大概率就是被就地破壞後丟棄在道路附近了,
可大家在周圍找了一圈,連一點碎片都沒找到。
二、層層排查
既然通過現場勘查無法獲得有價值的線索,警方迅速轉換了思路,從案發時間段的可疑車輛入手來追蹤真兇。
然而在永武高速上,每天都有3000多輛車往來通行,要從如此海量的數據中找出目標車輛,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在人民警察的頭腦中,從來都不存在知難而退這四個字,必須要將兇手繩之以法。
決定了要以車找人後,大家首先根據測速儀出現信號異常的時間,推算出了測速儀被盜的時間段。
確定了這個時間段後,搜查範圍也就縮小很多。
警方立即與當地的移動部門聯繫,確定了被盜測速儀在3月3日的21點40分56秒時,光纖斷開了連接。
也正是在這個時間點,測速儀被盜了。
警方立即對案發時段通過該路段的車輛進行了梳理,發現共有200多輛車經過。
根據調取的車輛信息,警方逐一給車主打電話,寄希望於有現場目擊者能提供進一步的線索。
儘管撥打了上百個電話,但仍舊一無所獲。
但警方當然不會就此放棄,此路不通就再換一條——對這200多輛車再次進行逐車排查,確定其是否安裝了行車記錄儀。
再繼續撥打了一通又一通電話後,皇天不負苦心人,事情終於有了轉機。
一個大貨車司機提供了線索:
事發那天晚上,天空下著毛毛雨,視線不是很好,但是經過被盜測速儀所在的那個卡口四五公裡處時,路邊有一輛白色汽車,打著雙閃停在了應急車道上。
通過卡口與測速儀的距離推算,這個車的嫌疑非常大。
警方立即聯繫上大貨車司機,對其行車記錄儀進行確認,可惜的是,由於光線太暗,無法辨明車輛號牌信息,
而且事發之後已經過了很長時間,行車記錄儀的一部分記錄已經被覆蓋。
眼看伸手就要捏住真兇的七寸了,結果又撲了個空,勘查再次陷入了僵局之中,
現實中的情節,往往比電影更戲劇。
三、迷霧又生
既然沒有明確的線索指向,那剩下能做的,就是重新回到排查這條老路上,
警方對事發卡口處所拍攝的照片再次進行調取,反覆慢放觀察,突然發現了一輛「漏網之魚」,
這是一輛銀白色的小轎車,但因為攝像頭的閃光,加上拍攝時間太短,無法判斷其車型。
但警方發現該輛車出現的時間,是在當晚的9點24分左右,
根據這一時間,警方經過推算,重新對所有可疑車輛進行排查,果然有所發現,
一輛白色豐田商務車進入了大家的視線裡,已知的所有線索都指向了這輛車,
作案時間吻合,車子還沒有牌照,
這不就是做賊心虛,所以特地拆了牌照嘛。
不過警方發現,該車車窗上又有一個臨時牌照,是真是假,尚不好判斷,
但緊跟著下一秒,這個臨時牌照又突然消失不見了。
可疑度簡直快要爆表了...
但劇情再次反轉,迷霧又生,
經過警方查詢,這輛車從南縣進入永武高速高速轄區,直到西海服務區這個卡口,並沒有下高速和進服務區的任何記錄,
而且,這個車的通行時間有點異常,在50多公裡的高速路上,足足花了49分鐘。
疑點太多,但下手的關鍵點卻很明確——臨時牌照,
經調查發現,這張臨時牌照是真實的,車輛信息完全吻合。
最後一步,通過對案發路段上車速與通行時間進行綜合分析,所得出的數據證明了嫌疑車作案時間完全成立。
綜合所有已知信息,警方鎖定了犯罪嫌疑人林某,一舉拿下。
四、真相大白
經審訊,林某對案件供認不諱,
並且在對其住處進行搜查時,搜出了多臺測試儀,也就是說這個人在多地都盜竊過測速儀。
那到底他為啥要偷測速儀呢?收那麼多臺藏在家裡又不賣,肯定不是圖財,
難道他對測速儀有著病態的愛好?想要成為一個另類領域的收藏PRO?
據林某交代,他平時對電子設備懷有濃厚興趣,再加上此前曾多次駕車超速,被測速儀拍到而懷恨在心,於是便心生邪念,幹下了此等卑鄙的勾當。
此次案件前,他已在湖南、安徽等多地進行了盜竊行為。
據警方稱,林某在最後還講了一句話:
「如果我把它偷了,其他人就拍不到了」。
看來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可能是看多了某些反英雄題材的電影。
偷竊測速儀就是偷竊公共財產,高速路離了測速儀,交警就失去了對其的實時掌控,
交通事故便會一發而不可收拾。
這不是在幫其他人,是害人更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