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汽油、柴油車相比,新能源公交車具備零排放、舒適度高等優勢。不過,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怕水。根據防汛部門初步判斷,上海今年汛期災害性天氣可能增多,風、暴、潮、洪「三碰頭」「四碰頭」的可能性較高。日漸成為上海公交行業主力軍的新能源公交車,要如何做好「防水」功課,保證市民出行安全?
「公司現有1159輛新能源車,佔總數的67.3%,車型達15種,涉水臨界值從230毫米至350毫米不等。」巴士三公司技術機務部副經理郭凱介紹,「與傳統車型相比,新能源公交車對涉水臨界值要求較高。一旦冒險駛入積水較深路段,底盤可能發生進水,用電設備浸泡後可能會出現故障,甚至漏電的情況。」
「防水」功課之一,提前排摸積水路段。一旦出現災害性天氣預警,及時啟動預案。根據排摸下來的情況,對相應路段採取繞行措施。如遇突發情況,由駕駛員根據經驗自行判斷。一看積水是否沒過上街沿,「參考上街沿的高度,一般為18釐米」;二看路過的電動自行車,「如果車輪有一半淹在水裡,就接近臨界值了」。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繞行,如果車子堵在積水較深路段上,應立即停車,儘快疏散乘客,切斷電源,等待救援。
日常保養也極為重要。郭凱介紹,主要確保兩項功能正常。一是車輛絕緣值,近兩年生產投用的新能源車,儀錶盤上會顯示該數值。工作人員通過專業的設備檢測儀錶盤上的數值是否準確。還有一個是「絕緣報警」功能。「這是車輛的『自我保護』機制,一旦出現漏電情況,就會自動切斷電源,以防漏電。」工作人員通過人為絕緣破壞,檢測該功能是否正常。
暴雨天駕駛員檢查新能源車輛雨刮器。
「隨著新能源車防護等級越來越高,防水性能也越來越好。就我們來說,還是希望通過制定預案、採取繞行等方式,從源頭上保證車輛正常使用。」據了解,巴士三公司今年計劃再置換280輛純電動車。「至2022年,公司有望全部更換為新能源車型。每年汛期前做的『防水功課』,也會更為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