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德亞牛奶母公司品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品渥食品」)將參與創業板審議。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11月以來,品渥食品曾兩次衝擊創業板未果。
招股書顯示,品渥食品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委託海外工廠代為加工,然後進口到國內,再通過促銷手段將產品出售。雖然「進口」的標籤帶來營收與淨利的增長,但其也面臨產品多次抽檢不合格及涉嫌虛假宣傳等問題。
毛利率下滑 資產負債率高企
招股書顯示,品渥食品的主營業務是自有品牌食品的開發、進口、銷售及國外食品的合作代理銷售,主要產品包含乳品、啤酒、糧油、穀物以及餅乾點心類等五大品類。
目前,品渥食品開發和推廣的品牌包括「德亞」乳品、「瓦倫丁」啤酒、「亨利」穀物、「品利」橄欖油等。其中,德亞乳品營收佔比最高,2019年約佔總營收七成。
財報顯示,2017年-2019年,品渥食品分別實現營收12.2億元、12.5億元、13.8億元,對應淨利潤為0.64億元、0.78億元、0.99億元。
業績增長似乎印證了品渥食品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但實際上,其經營狀況並不容樂觀。
近三年來,品渥食品營收和淨利維持增長態勢,但其在營收超十億元的情況下,各期淨利潤卻不足1億元。而意味著其毛利率水平較低。
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品渥食品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9.7%、38.8%、38.5%。但其毛利率不僅呈下降趨勢,且低於同行業(40%以上)水平。
而且,由上圖可知,2017年-2019年,品渥食品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7.8%、65.50%、59.9%,雖然逐年下滑,但是並不算低。
另外,從應收帳款與預收帳款數據可以看出,品渥食品對下遊分銷渠道的議價能力相對較弱。
2017年-2019年,品渥食品應收帳款帳面價值分別為1.21億元、1.35億元和1.43億元,分別佔當期流動資產的11.04%、24.91%、34.37%。同期,預收帳款分別為0.15億元、0.03億元和0.15億元,分別佔當期流動負債的3.37%、0.85%、4.36%。
對於乳品、啤酒、零食等快消類公司來說,預收貨款少,應收帳款較多,說明議價能力低。而應收帳款餘額較大,這意味著產生壞帳的可能性增加。
品渥食品還面臨不小的「囤貨」風險。2017年-2019年各報告期末,其存貨帳面價值佔當期末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53.79%、32.09%、27.56%。
存貨帳面價值佔總資產的比例較高,不僅會減少流動資金,且若存貨發生損失,或在期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將直接影響公司當期利潤水平。
受上述因素影響,品渥食品資金周轉趨緊。2017年-2019年度,其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0.18億元、0.46億元、1.3億元。
與同期淨利潤相比,2017年-2018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連續兩年低於淨利潤,2019年,其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雖大於當期淨利潤,但優勢並不明顯。
而這意味著品渥食品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隨著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張或所處行業環境變化,其可能需要籌集更多資金應對流動資金不足風險。
據柒財經旗下母嬰e觀察了解,品渥食品此次計劃募資約4.89億元,用於渠道建設、翻新廠房、補充流動資金等方面。
進口產品屢現不合格 德亞牛奶涉虛假宣傳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品渥食品乳品銷售收入分別為6.1億元、7.9億元、9.7億元,佔當期總營收的50.1%、62.8%、70.2%。而乳品主要指的就是德亞牛奶。
招股書顯示,品渥食品多次因虛假宣傳被罰。主要原因就是德亞牛奶打「進口牛奶」擦邊球,涉嫌虛假宣傳。
早在2015年,品渥食品因在德亞牛奶的營銷中過度使用「德國原產」標籤,而被消費者誤認為是德國品牌。同年6月,其因涉嫌虛假宣傳被上海市普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2萬元。
2016年5月,品渥食品在德亞牛奶包裝上標註「西甲官方指定專用牛奶」,再次因涉虛假宣傳行為而被湖南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零陵分局處罰2萬元。
同年,央視《聚焦三農》欄目直接曝光品渥食品旗下的德亞牛奶並非德國原產,而是通過找國外廠商代加工而後進口到國內售賣。
除涉嫌虛假宣傳外,品渥食品進口的食品多次因被檢出不合格而未被準入境,或作退貨處理。
具體來看,2017年1月,品渥食品的谷優淡味餅乾(酥性餅乾)因標籤不合格被做退貨處理;同年8月,其旗下愛士堡小麥啤酒因包裝不合格和檢出蚤蠅科飛蟲的問題未予準入,瓦倫丁窖藏啤酒因包裝不合格未予準入。
2018年2月,品渥食品進口的三育傳統味海苔飯盒裝因標籤不合格未準入境。同年5月,其進口的愛士堡小麥啤酒因包裝不合格未準入境。
此外,根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品渥食品及下屬子公司還因產品質量問題多次被客戶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