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9日,將迎來中國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的喜慶時刻。為回顧民盟成立80年來的光榮歷程,進一步激發我省廣大盟員知盟、愛盟、興盟的激情和信心,展望新時代多黨合作的美好未來,民盟省委會決定舉辦紀念民盟成立80周年「我與民盟」主題徵文活動。贛萌軒從新年元旦開始,特推出專欄選登部分徵文稿件,以饗讀者。今天請欣賞第五十期——民盟東華理工大學委員會盟員米進忠撰寫的《十年民盟夢,惟願不復醒》
文/米進忠
米進忠,男,河北人,2010年12月加入民盟。東南大學哲學博士,東華理工大學中文系講師,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
歲月飛逝,日月如梭,不知不覺之間,我加入民盟已十載,成為了一名「老盟員」。2021年,是中國民主同盟成立八十周年。在此,願意回顧一下自己在民盟的十年歲月,從一個普通盟員的角度書寫微觀的民盟史,以慶祝民盟這個大家庭的八十華誕。
在大學本科,我學習的是歷史學專業,對近代中國在內憂外患中逐步走向獨立自主的過程有著比較清晰的認知,同時對民盟的成立以及民盟在近現代中國的所起的作用也有著初步的了解。不過,這樣的認知與了解,只是初步的印象,還談不上深刻的理解。
對民盟的理解走向深刻,是在我備考碩士研究生的過程中。大學畢業之後,我在海口的一所中學任高中歷史教師。過了一段時間,開始準備考研,方向初步確定為「中華民國史」。由此,近代歷史,成為我的主攻領域,集中閱讀了大批的近代史料、專著及論文。在閱讀的過程中,近代中國的線索越來越清晰地浮現在我腦海中,成為我知識結構的一部分。
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關於民盟的。張瀾、黃炎培、沈鈞儒、羅隆基、梁漱溟、聞一多、華羅庚、費孝通,這些偉大的名字,一個又一個地震撼著我的心靈。他們為了民族的解放與民主的追求,上下求索、百折不撓的精神,給了我一次又一次精神的洗禮,不斷地純化著我的靈魂。民盟,這個近代中國的第三大黨,為了民主自由與民族解放而忠貞不渝的組織,逐漸成為我心靈的燈塔與行動的目標。
後來,我開始四處打聽,如何加入民盟,但一次又一次地無功而返。多番周折,終於通過網絡,聯繫到了當時在民盟海口市委任職的林日源,他向我推薦了時任海口市政協委員、民盟海口市委經貿二支部主委的蔡鐵作為聯繫人。2010年10月前後,我聯繫到了蔡鐵主委,進行了一番長談。經過這次長談,更堅定了我入盟的信心,蔡鐵主委也完成了對我的初步考察。
2010年12月,在十幾位盟員的見證下,我宣誓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正式成為一名盟員,組織關係屬於民盟海口市委經貿二支部。在經貿二支部的日子裡,大家經常一起暢談人生、針砭時事、把酒言歡,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親切。直到如今,蔡鐵、老吳、蒙信勝、陳衍禹等人的音容笑貌,都會經常不由自主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在加入民盟之後,我對民盟的歷史及理念,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獲得了進一步的成長。2015年6月,民盟海口市委在海口市舉辦盟務工作骨幹培訓班,委託我在培訓班講授民盟史。在講授過程中,我同大家分享了我對民盟歷史的學習心得,並敘述了民盟創盟史上的重要人物張瀾、黃炎培、梁漱溟、聞一多等人的生平經歷及趣聞軼事,獲得了與會人員的廣泛好評。
然而,不久,我與海口分手的時刻就到了。2015年9月,我進入東南大學哲學系攻讀博士研究生,由此遠離了自己的組織。讀博期間,我多次試圖找到所在地的民盟組織,均未得願,惜哉!期間,與民盟只是維持著形式上的關係,未能參加實際上的組織活動。
這種狀況,直到2019年我博士畢業,才得以改觀。2019年6月,我博士畢業,隨即入職東華理工大學中文系。不久,我就迅速聯繫上了東華理工大學民盟組織,並著手將組織關係進行調動。
在民盟東華理工大學委員會這一年多的時間,我重新感受到了民盟這個大家庭的溫暖,並通過組織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對民盟及統一戰線的理解。2019年12月,民盟東華理工大學委員會組織盟員赴江西餘江參觀鄒韜奮故居。鄒韜奮先生,是近代著名的新聞記者、「七君子」之一。在其故居,我們得以近距離的感受前賢生活成長的環境,切實的體悟其在民族解放運動中的思想歷程。
2020年12月,民盟東華理工大學委員會再次組織盟員赴江西銅鼓秋收起義紀念館,緬懷一代偉人、開國領袖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的光輝歷程,從而更加深刻理解了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合作方針。
至此,我終於重新找到了組織,找到了民盟這個大家庭。希望日後能夠通過民盟這個大家庭,鍛鍊自己的參政議政的能力,從而為社會的公平與進步,做出一點可能的微弱貢獻。
十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此十年中,海口、南京、南昌,海南、江蘇、江西,歷三省三市,我始終與民盟「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斷了又續,續了又斷,再斷再續,連綿不絕,如同在夢中一般!
如果這真的是夢,我只是希望,這樣的夢不停地延續,永遠都不要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