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一之倉聰對於三井壽採取的防守方式?在NBA中是否存在同樣的防守模式,實際上一之倉聰的防守方法經常出現在NBA賽場中小個子球員防守身高有優勢的射手身上,下面具體說明一下。
一之倉聰由於身高受限制不可能像灌籃高手中的其他高個防守球員一樣利用身高限制三井壽投籃 ,只能夠利用自己移動速度快的特點儘量不讓三井壽接球或者有機會起跳投籃。
灌籃高手中出現的三分球投手基本上有兩種類型:
①進攻模式相對單一的純投手,利用對手在進攻端的威脅性以及自己的無球跑位能力通過和對手配合得到投籃機會,典型代表人物神宗一郎。
②進攻模式比較豐富的選手,既有出色的投籃手感和穩定性,同時具備不俗的持球突破能力,典型代表人物:南烈,三井壽。
如果比較這兩種類型球員的防守策略來看,顯然第二種球員要複雜得多,對於持球進攻能力比較弱的對手來說,只需要不讓其有機會接球或者在其接球以後貼身防守就可以了(原因在於投手接球以後需要一個全身發力的投籃準備階段,而貼身防守的優勢在於能夠讓對手很難找到合適的起跳投籃機會)。
而對於具備持球突破能力的投手來說,只依靠單一的防守策略很難完全限制對手。必須多種手段同時運用才能夠讓進攻方投射命中率下降,而對於山王的一之倉聰來說其優勢之在於不錯的體能儲備和防守技巧。由於身高差距和三井壽太大,肢體面積能夠影響三井壽的範圍有限,一之倉聰很難像其他高個子球員一樣利用身高優勢來幹擾三井壽的投籃過程。
如果採取常規的防守方式在三井壽起跳的時候利用手臂來幹擾三井壽投籃對於身高只有一米七出頭的一之倉聰來說難度太高,即使雙方同時起跳一之倉聰的防守效果也達不到神宗一郎防守三井壽的效果,身高差異讓三井壽能夠不受幹擾的投籃命中。
而為了規避由於身高不足在防守端的先天劣勢,一之倉聰不得不採取貼身防守的方法儘量讓三井壽難以得到合適的出手投籃空間,同時在尋找機會搶斷三井壽的球,而一之倉聰把手放在三井壽的腰部位置目的很簡單:
儘量幹擾三井壽讓其不能正常起跳投籃,因為球員起跳的過程中腰部能夠為球員提供身體平衡的支持。同時一之倉聰的防守腳也卡在三井壽腳的移動路線上,讓三井壽無法藉助腿部的力量起跳投籃。
但是這種貼身防守方式依舊存在局限性,就是對於持球進攻能力強的球員作用不太明顯,三井壽雖然在一之倉聰的貼身防守下無法順利起跳投籃,但是依舊可以依靠自己嫻熟的過人技巧突破一之倉聰的防守。因此一之倉聰不得不採用比較被動的方式限制三井壽,就是防止三井壽接球。只要三井壽不能順利接球在三分線的威脅性就大幅度降低了。
由於湘北與山王的比賽中突然在進攻端採用了很多雙人掩護戰術,讓一之倉聰限制三井壽接球的防守模式效率並不高。
如果進攻方不採取特殊的進攻策略,投手面對防守者限制接球的方法還是非常麻煩的,因為投手為了保存體能不可能一直持球進攻,還有的不善於持球進攻的投手主要是依靠隊友餵球創造得分機會。而三井壽即使具備不錯的持球突破能力,在體能因素影響下也不可能一直維持不錯的進攻效率。
大部分情況下三井壽還是依賴隊友的持球突破吸引防守注意力以及自己的無球跑位得到出手機會。這一點一之倉聰做的還是不錯的,但是奈何湘北不按常理出牌,利用多人掩護讓一之倉很難有效地粘住三井壽,這樣一來又回到三井壽麵對一之倉聰的優勢上,逼迫一之倉聰不得不利用自己的臂展和彈跳應付三井壽的跳投。
上圖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原本利用體能優勢儘量糾纏和防止三井壽有接球機會的一之倉聰被赤木和三井壽的擋拆配合破壞掉了防守端的優勢,由於赤木剛憲身高和力量優勢明顯,很輕鬆的就能夠讓一之倉聰無法順利緊貼三井壽(以一之倉聰的力量根本擠不過赤木的身體),結果就是大河田顧忌內線防守不能拉出來換防三井壽讓三井壽順利得手。
這種進攻戰術對於山王來說即使換防也很危險,三井壽完全可以利用一之倉聰被迫防守赤木的機會傳球給順下到禁區的赤木剛憲得分。客觀來說一之倉聰已經盡了自己最大努力來防守三井壽,奈何身體條件的缺陷讓防守效果不是太理想。
在NBA比賽中小個子球員防守突投能力強的高個子球員也會採用類似一之倉這樣的貼身方式模式。
由於nba球隊整體在進攻端和防守端戰術的優勢,對於單個球員的防守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同時由於掩護和擋拆戰術在nba進攻回合中非常常見。導致很多不同位置的球員會出現錯位防守的現象,其中小個子球員面對個子高投射能力強的對手很多時候就會採用貼身防守或者限制對方接球的模式,我們以快船的貝佛利防守勇士隊的杜蘭特為例子說明一下:
杜蘭特是nba中頂級球員,在進攻端幾乎沒有盲區,無論是持球突破還是投射能力都技巧,同時由於身體條件特殊杜蘭特在進攻端優勢異常明顯(比杜蘭特高的移動速度沒有杜蘭特快,杜蘭特可以利用腳步移動優勢和投籃能力幹掉對手,比杜蘭特矮的又很牛限制其跳投能力)而貝佛利同樣是小個子中的不錯的防守球員,為了彌補自己在身高上的劣勢,一旦杜蘭特順利接球,貝佛利就貼身控制杜蘭特,不讓其有機會輕鬆起跳投籃以及持球突破。
而對於持球能力較差的投射克雷湯普森來說,貝佛利的防守策略又與對付杜蘭特不同,儘量創造機會讓湯普森選擇自己不擅長的進攻模式結束進攻,因此貝佛利對付湯普森不會選擇過於貼近湯普森,而是儘量減少其投籃空間讓其以突破的方式終結進攻。
最後總結一下,個人認為一之倉採取的防守策略是比較合適用於三井壽這種具備多種進攻手段的球員的,而nba中同樣有防守球員採取和一之倉類似的防守模式對付身高優勢明顯同時進攻套路多的明顯球員,分析不到位地方請見諒,各位有其他想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