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提到的神經特指周圍神經,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來明白兩個概念,神經受傷的機制和神經受傷的恢復。
(一)神經受傷的機制
神經是可動的,也知道根據其排列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延展,扭轉,所以為什麼說神經具有延展性,但是我們在平常中還是會發生一些傷害,包括:壓迫、割傷、牽拉、輻射和電。
受傷程度可以是完全或部分,而產生症狀也取決於受傷部位。今天所提到的周圍神經系統生物力學受傷最常見的是摩擦、壓迫和牽拉,還有可能是因為血液或水腫造成。
壓迫的外力會影響神經的微血液循環,導致靜脈循環受阻和軸索漿液的輸送減少,因此長時間的壓迫會阻斷神經行動的傳導造成受傷。神經內膜有助於維持液壓並提供神經緩衝,特別是越接近表面和承受較大壓力的部位。
受傷的反應可以是病理生理性也可以是病理機械性,因神經系統不利於的張力引起的症狀,結果可能是神經內和/或神經外:
1.神經內的:影響傳導組織(比如缺氧或去髓鞘)或神經結締組織病變(比如神經外膜結疤或硬膜發炎)都會限制神經本身的彈性。
2.神經外的:影響神經的病變(如血液)、神經外膜和其他組織粘連(如韌帶組織)以及神經周圍組織的腫脹,將限制神經系統周圍組織間的整體活動。
(二)神經受傷後的恢復
一般來說因為張力、壓迫或缺氧造成的神經組織發炎,並不會產生永久性損傷,當造成發炎的因子去除後就會呈現恢復的跡象。而神經受傷後的恢復會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軸索及周圍結締組織的受傷範圍、受傷的種類和程度、接受修復(若有必要)的時機與技巧,以及個體的年齡與動機。
神經及組織受傷程度越嚴重,組織產生反應及結疤就會越嚴重,若受傷部位在神經近端,因為結合動作、感覺及交感神經纖維,恢復時較容易造成纖維錯接,因而影響神經再生。
接受修復的時機與技巧:撕裂傷或壓碎傷會破壞整條神經的完整性,需要手術修復。對於理想的神經再生,修復的時機和手術醫師將斷掉神經準確接合併避免縫合線上受到張力的技巧,同樣都很重要。根據特定神經的組合,神經修復後再生的潛在預後結果也有所不同。
很好的再生潛能:橈神經、肌皮神經及股神經。中等的再生潛能:正中神經、尺神經及脛神經。很差的再生潛能:腓神經。
受傷個體的年齡與動機:神經再生時,神經系統必須調節及再次學習神經路徑的使用,動機與年齡在此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很年輕的與老年族群。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小編之前分享過一篇關於胸廓出口綜合症的文章沒有?胸廓出口區重要的血管神經受壓引起的複雜的臨床症候群,又名前斜角肌症候群、頸肋症候群、胸小肌症候群、肋鎖症候群、過度外展症候群等,是指胸廓上口出口處,由於某種原因導致臂叢神經、鎖骨下動靜脈受壓迫而產生的一系列上肢血管、神經症狀的總稱。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肩、臂及手的疼痛、麻木,甚則肌肉萎縮無力、 手部青冷發紫、橈動脈搏動減弱等。
其最常看見卡壓的三個位置如下
1.斜角肌間隙。
2.肋鎖間隙。
3.胸小肌間隙。
回到我們所說神經受傷後的恢復,所以為什麼我們進行手法松解後,卡壓症狀能夠得到逐步的緩解。這是單純受到壓迫的引起症狀的。
而我們周圍神經如果已經造成損傷後如果要進行恢復就要分時期進行不同的針對措施了。一般我們分三個時期處理:
急性期:為受傷後或手術後早期,重點在於組織癒合及預防併發症。
恢復期:為發生神經再支配時,重點在於再訓練與再教育。
慢性期:神經再支配已達巔峰,但仍有明顯剩餘的缺陷,重點在於訓練代償功能。
好啦,因為今天的主題是神經壓迫後會怎麼樣?所以關於神經損傷的就不說啦,所以總結起來神經壓迫究竟會怎麼樣?取決於很多因素,壓迫部位如果靠近神經近端就要小心啦,一般的壓迫解除後症狀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不會造成損傷,但不一定。壓迫時間越短處理起來會相對容易一些。如果等到壓迫時間太長,肌肉萎縮等等症狀出現,那就要花很多心思和精力去應對了。
所以如果有神經壓迫的症狀最好找到您信賴的康復治療師、醫生、運動康復師進行診斷和治療,越早越好!
1、本文來源於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2、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刪除。
證書辦理諮詢左老師1393072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