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必須觀察整體世界,也觀察自己在整體世界中居於怎樣渺小的地位,不要反其道而行。大家都不看整體,只知追求自己渺小的欲望、快樂、虛榮,殘酷。如果他們能夠看整體,而且了解自己在整體中的地位,他們和整體之間的關係就會完全不一樣。
——克裡希那穆提《謀生之道》
最近幾天感受身體的狀態,有些超負荷,下午眼睛有些疼痛,休息了兩個小時,完全屏蔽手機電腦,滴了些眼藥水,晚間覺得好多了。
晚上在岐仲論稻的每周五在線讀書會,和一群同頻的夥伴一起共讀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感受到令人身安心安的能量。
結束後翻微信,翻到長沙一位31歲的男子跳河的信息。我不知道壓倒這個男子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但無論是什麼,一定是心出了問題。
在晚間讀書會中,「岐仲論稻」的發起人宋妍總說起自己創業的體會,談到創業路上的孤獨,以及創立這個學習型平臺的原因,與我自己當下的思考和踐行完全一致。我想這也是同頻的人能夠走到一起的最根本的原因吧。
我自己在2017年開啟IMO橫向領導力大師班的歷程,在第一次的課程上,就和大家說,我希望我們能夠在一起共同建設一個社群,這個社群的目標是能夠讓孤獨中前行的領導者能夠有一個相互傾訴、共同成長的空間。
如今3年過去了,隨著IMO中國的成立和發展,這個組織也已經邁開了他向前的步伐,幫助更多的個體和組織有了些許的改善。
這個過程,我自己也經常在反思和反問自己:為什麼要做?求的是什麼?又獲得了什麼?
當初做的時候,是基於一個樸素的發心,開啟的是很沉重的一個線下教育產品,面對的是競爭激烈的創業者、企業家、組織管理人員和服務這些人的高端知識分子的教培市場,選擇的主題是大家聽到可能都快吐的領導力的主題。沒有什麼猶豫,因為首先是是基於自己需要,基於自己已經了解到的,我相信這個課程,這個產品可以幫助到大家,幫助到孩子所在的學校的組織發展建設。當然,也有探索自己新的事業方向的私心。
第一個班是在虧損的狀態下運營的,但令人振奮的是,從第一個班的同學們畢業時的呈現看,我們相信,這個產品是好的,能夠提供價值的。
於是2019年在更多夥伴的支持下,我們開啟了第二個班,也終於在開始的過程中,看到了義利兼收的光明前景。
但世事總難如人所料,當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突如其來的疫情把一切打亂,我們不得不拉長時間展現,轉移到線上,也帶來一些增加的成本,雖然這個課程還沒有結束,但我們能夠看到的基於利的回報,從篤定轉化為模糊。
同時,伴隨著合作導師的一些變化,我們的課程也不得不面臨一些新的調整。
就一個創業的項目而言,在出發的時候,我的教練就和我說過,這不是一個好的項目。用流行的話說,賽道不對,競爭太激烈,客戶教育成本太高。現實一個一個的驗證著他的判斷。
但迄今為止,三年過去了,回看這三年的歷程,我會篤定的說,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會是這樣的選擇。
三年前我還沒有系統的學習稻盛,但在出發的時候,我問自己為什麼要做?只有一個清晰的念頭,我想幫助轉型期的中國,更多轉型期的企業獲益,更多轉型期企業或組織中的領導人獲益,這個時代,太需要服務於他們的有效的,身心合一的產品。
這三年,慢慢在過程中擴展出來的課程和產品,在驗證這個需求的存在,也在驗證產品的有效性。
人生總會面臨很多的選擇,就像當初選擇農場,剛開始是求利的出發,然後現實給了當頭一棒,讓我發現,經營一個自然農耕的農場,需要的是最純粹的發心。雖然沒有經濟利益的回報,但幫助我過程中錘鍊和淨化了自己的身心。
從IMO大師班出發,更多的基於「道」的追求,什麼是適合自己的,什麼是利益他人的?
今天和岐仲論稻的項目一起,一次次,不斷澄清的是:作為人,何為正確?人生要秉持的初始的原理原則是什麼?
在2020年的這個年末,帶完最後本年度最後一場線上讀書會,感受到心裡有一份坦然和自在。雖然,在這一年,疫情的影響,「利」上也還沒有太多的改善,但是內心篤定的看到光明的是,「道」上的徵程已經不再像迷霧一般,而是漸漸的清晰可見。雖然還沒有到陽光普照的狀態,但我深信,如稻盛先生在《活法》書中寫的:「踏著人生的正道,走向光明的未來」,我已經在路上!
心底,升起的另一個念頭是:人生不易,但若我們只看到那些生活工作中的齷齪,心底就會充滿陰霾,如果我們能夠更多觀到生活工作中的真、善、美,心靈一定會充斥更多的光明。
若要這世間少一些冰冷,少一點悽涼的味道,我們的心需要向「道」多一點,求「利」少一點。知足長安,求道方長!
願更多的光明照進你我的心,點亮我們自己向上(善)的火種,融入世界更多溫暖與愛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