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刷屏的 《 騰訊背水一戰 》的爆文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不過沒看過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這篇唱衰騰訊的黑文火爆全網之後,騰訊公關總監迅速蹭上自家的熱點,發了一張「 背著水桶的工人,邀請各位加入騰訊公關團隊 」 的沙雕招聘圖。
行吧,狐妹知道你們只是想玩梗轉移注意力並不是真的要招聘,但不得不說,這種沙雕的方式往往總是能更容易博得大家的好感。
況且,這也不是騰訊第一次做沙雕廣告了。
就在前幾天,還發布了一條沙雕視頻招聘廣告呢。整條廣告由六個片段組成,每個片段都用了無釐頭的方式將不同職位的特點表現出來。
你以為是個甜蜜的校園戀愛故事?
但其實是騰訊找你去做 AI 開發……
你以為沒有人看到你的才華?
但其實是騰訊要招你去做 「 不會放過漏網之魚 」 的 HR……
本來聽起來一本正經的職業,在廣告裡變得突然不正經了起來。
這麼優秀的創意,的確非常吸引人,讓人迫不及待想要去鵝廠賺那人均八萬的月薪。
錢不錢的無所謂,狐妹主要就是覺得這個招聘廣告做的很有意思你說是吧。
去年,騰訊為了慶祝 21 周年,還做過一條更沙雕的宣傳片。
這條廣告的畫風真是帶著一股濃濃的 90 年代工廠風的復古氣息……
開局第一句,騰訊就開始了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 騰訊一九九八年十一月,誕生於中國深圳,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綜合公仔廠。騰訊生產的公仔產品遠銷五大洲四大洋……」
什麼聊天公仔、遊戲公仔、結帳公仔……
還有什麼翻譯手語的公仔、讓你再走遍天下也不再迷路的導航公仔……
你還別說,這廣告看似胡說八道,倒是把自家業務介紹得清清楚楚的,沙雕中居然還透露著一絲靠譜。
今年開春的時候,騰訊又把這條廣告翻出來,把視頻打散重新組合又做了個新文案,去年那條宣傳廣告搖身一變,變成了招聘廣告。
「 找工作,到騰訊!」
這藍翔式的廣告語,再加上一股金坷垃味兒的臺詞和畫風,狐妹真的差點以為這是 90 年代拍出來的東西。
騰訊你也知道這條廣告 xswl 啊???
但沙雕歸沙雕,你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廣告往往更能讓人印象深刻。有句俗話說得好:「廣告不沙雕,營銷不算好。」
當然,鍾愛沙雕廣告也不僅僅只有騰訊這一家。
這兩年,華為也中了沙雕廣告的毒。
隨便在 B 站一搜,滿屏都是華為的沙雕廣告。
當然,讓狐妹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支華為 Mate 20 的重慶話廣告。
「 領導說要拍月球的全景哦。」
廣告設定了一個太空人登陸月球的背景。整體用重慶話來表達,本來嚴肅的太空作業一下子就變得接地氣起來,抓住了觀眾的耳朵,也拉進了品牌方和觀眾的距離。
太空人拿著一個普通手機怎麼拍也沒辦法把全景拍進去。然後只能靠後退來拍攝的太空人,踩到了登陸月球第一人——阿姆斯特丹 的腳印。
這個時候,太空中飄來一個手機。
「 超大廣角、徠卡三攝,來,你搞一哈。」
是的你沒猜錯,廣告的正題——華為 Mate 20 終於來了。
要是問效果如何,隔著彈幕滿屏的 「 哈哈哈哈 」 你都能感受到,沙雕網友們真的很愛這一款類型的廣告。
沙雕廣告也還真不是這兩年才流行起來的東西。
不然大家仔細回想一下,你印象裡最深刻的廣告,都有哪些?
是 「 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還是 「 為什麼追我?」 「 我要急支糖漿 」……?
再或許是在旺仔那個沙雕又浮誇的系列廣告裡,把旺仔牛奶從小喝到大,一見母親就飆淚的李子明同學??
狐妹這麼一提醒,各位腦子裡現在應該全是這些沙雕廣告在循環播放吧,是不是有內味兒了?
各種洗腦式、浮誇式、無釐頭式的沙雕廣告總是能讓觀眾更為印象深刻。喜不喜歡倒是另說,但關鍵是能讓你記住啊。
對於一條廣告來說,最重要的,難道不就是要達到這樣一個傳播的效果嗎?
而這類洗腦型的沙雕廣告,確實更容易在十幾秒內就抓住每天接觸海量信息量的觀眾,這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你能讓觀眾記住的時候,這條廣告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了。
但狐妹覺得啊,除非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調性或者是群眾基礎,那種為了達到讓觀眾記住的目的,只靠簡單粗暴的重複廣告詞的洗腦式的廣告,其實很容易會引起反感的。
比如 18 年世界盃期間,瘋狂洗大家腦的 「 馬蜂窩 」……
和 Boss 直聘……
這幾個廣告都曾在網上引起熱議,被人說像傳銷。
你說,確實是讓大家知道這個產品了,但還是讓人對它嗤之以鼻,造成了反效果是不是不太好?
所以一條真正能吸引觀眾的沙雕廣告,靠的可不僅僅只是沙雕而已哦。
你看前面說的華為和騰訊,沙雕歸沙雕,但哪一條不是充滿了創意感和驚喜感。試問誰人會不愛走 (sha) 心 (diao) 的東西呢?
為什麼大家現在這麼熱衷於沙雕廣告呢?
對於品牌廣告商來說,用戶心理肯定是一個最重要的點。
說真的啊,大多人成年人都承擔著生存的重擔,有時候大家下班真的非常累了,實在是想看點搞笑又不需要動腦子的東西來緩解一下疲憊。
畢竟誰上網衝浪,不想開心一點呢。
心理學家查理德 · 佩蒂在消費者處理廣告信息這一領域中提出了一個 「詳儘可能性模型 」。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裡面提到人在做信息分析的時候有兩個路徑,一個是 「 核心路徑 」,一個是 「 外圍路徑 」 (邊緣路徑)。
好好好,簡單來說呢,這個 「 核心路徑 」分析信息往往會更嚴謹一點。
比如說你想買車買房買手機的時候,肯定是會揪著廣告裡的蛛絲馬跡,對產品特性等各種內容一通研究。
但是 「外圍路徑 」 呢,就恰好相反,指的是用簡單又粗略的方式處理信息。畢竟我們一般情況看廣告,是不會思考這產品怎麼樣的,反正快樂就完事了是吧。
所以你看,品牌方就是抓住了沙雕廣告 「 開心又不需要動腦子」 這個特性,從而迎合了用戶的心理。
其次,網際網路時代,用戶也逐漸年輕化。品牌商為了實現更好的目標受眾對話,了解年輕人最喜歡的是什麼就變得很重要。
什麼 「 諧音梗 」、「 雙關梗 」、 「 復古梗 」,品牌廣告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去拍攝,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實現了品牌年輕化的目的。
而且這些沙雕廣告看似無釐頭,但在表現產品賣點的時候可毫不含糊。
在網際網路時代,讓受眾在 「 哈哈哈哈 」 中記住品牌,我們收穫了快樂,品牌方也能得到關注和口碑,這不就是一種雙贏嘛。
沙雕廣告越來越多,正在逐漸發展成一種文化。
畢竟生活如此艱難,沙雕的快樂才是人生的真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