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我跑步的時候想些什麼》:村上春樹很值得跑者學習!

2020-12-23 太史公悅讀經典

村上春樹是最能跑步的小說家,小說家裡面村上春樹是最能跑步者。村上春樹出生於1949年,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從33歲開始跑步,至今38年時間,但跑步還在繼續。2006年寫作了《我跑步的時候想些什麼》這部隨筆散文,回顧了23年間跑步生涯的心得,很真誠地再現了一名跑者經歷的風風雨雨和思想鬥爭,很值得每一位跑者學習。

村上春樹是在享受跑步!跑步本不是難事,很多人都知道跑步的好處,有為減肥變美的、有為健康體魄的、有為參加比賽的、也有挑戰人生的,等等,跑步有諸多好處,自律、變強、減壓、愉悅、自信等等都是跑步帶來的好處,這也是很多人開始跑步的出發點。可是在實際跑步過程中,有很多人虎頭蛇尾,跑著跑著就中斷了,這到底該怎麼辦呢?

每天跑步的理由有好幾種,但是不想跑步的理由也有好幾種,怎麼讓自己自動的習慣跑步,讓跑步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呢?我想這得取決於你是否喜歡這種運動方式,如果喜歡一個人獨自跑步,把跑步的過程視為享受,那麼就可以長久地跑下去,而不是靠意志力去堅持,強迫永遠不會持久。

村上春樹的跑量和跑速是驚人的,每天平均10公裡,每月200多或300多公裡的跑量,平均配速是5分鐘左右,那是相當快的速度。從科學跑步角度看,跑步應該是以心率為標準,134-153之間的心率是最佳的健身心率。村上春樹的跑步心率很慢,這也是優秀運動員在經過長期運動後心率比正常人慢的原因,因為心臟如水泵一樣,一次跳動噴出的血液量比常人的多、攜帶的氧氣也多,所以精力就充沛。

他每年幾乎參加一次馬拉松,42.196這個距離是他輕鬆能夠完成的,而且是在追求優秀成績,我想村上春樹是把身體的極限發揮到極致的一個人,而且他的著述頗豐,《挪威的森林》知名度頗高、短篇長篇小說數量驚人,翻譯的作品也多,讓人不由得讚嘆,他的時間哪裡來的?平時鍛鍊一小時左右,高強度工作數小時,以這樣的節奏度過了一生,他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天很充實,用筆書思考書寫著人生,為很多人帶來了精神食糧,這樣的人生是有意義而且有價值的。

我們常常看到作家常常要承受很多,因為正如村上春樹所說寫作是體力勞動,而且還要把毒素排解出來,因為要思考很多問題。我們也看到好多作家因為過度勞累而提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可是按照村上春樹的生活習慣,身體鍛鍊和高強度寫作是可以完全融合到一塊的。由於不健康的生活,過度透支的人應該學習村上春樹的理念,把健身和繁忙的工作統一起來,這樣人生才能可持續下去,而且還可以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

馬拉松是每一名跑者的挑戰!長期跑步的人都希望能跑一次馬拉松,能完全跑完全程的人不容易,而全程快速高效完成的更不容易。村上春樹的馬拉松成績真不錯,這是他日積月累的訓練得來的,而且他跑步並不盲目,而且並不違背跑步規律,他是在學習跑步技術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身體講述了好多跑步的經驗和感受,這是難能可貴的。

世界上能跑步的人不少,但是如一位作家一般既有優秀的頭腦和精神,又有健壯的體魄的人很少,村上春樹作為著名作家把自己跑步的經驗感受記錄了下來,很值得學習。

沒有體驗過馬拉松的跑者從村上春樹的字裡行間就可以感受到跑完全程馬拉松的感受,真的很棒,有時候也有對跑步成績的欣喜和歡悅,也有對跑步成績不滿意的失望和失落,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感受。

有時候跑步前的負面情緒阻礙了自己訓練,村上春樹他都秉持著自己理念繼續跑下去,因為跑步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已經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別是他耗費十一個小時跑一百公裡的時候,那種全過程記錄式的鏡頭讓自己也經歷了一場超級馬拉松,感覺渾身溼透了,腿部痙攣、粗壯呼吸、沉重腳步成為自己的切身感受,但是他最後堅持下來了,贏了自己,贏了人生。

人生應該一直跑下去。作為跑者,應該如村上春樹一樣一直跑下去,這裡面會給自己人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我自己也是從33歲開始跑步的,在小縣城當公務員,跑步給自己帶來了自信,在自己最失落的時候,跑步讓自己每天充滿愉悅感,而且戰勝了自己的不良情緒,讓自己快樂起來。但是自己的跑量每天最多在5公裡左右,遇到忙的時候根本跑不夠,自己覺得應該如村上春樹一般,慢慢地把自己跑步的目標定得再高一些,成為一名強跑者。

自己把讀書+跑步+寫文章作為自己今後的人生路線,正是想跑步撐起自己,越過人生的溝溝坎坎,踏破人生的坑坑窪窪,在一個人的時候,不因自己而拖累自己,在需要自己照顧老人孩子的時候,不因自己身體而暗自流淚,在需要奮鬥的時候,不會出現心有餘而力足的窘況,我想真正能通過跑步實現人生的升華。

如果讀書是讓自己精神充實,那麼跑步就是基石,寫文章就是最後結的果實,讓所有人都嘗嘗自己的成果,我想這就是我要走的人生!

相關焦點

  • 關於生命裡的有效隱喻——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花了兩個下午的時間讀完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是村上春樹自33歲起,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參加了多達26次馬拉松比賽和數次鐵人三項比賽,以及為備戰比賽堅持長跑,過程中的思考和剖析。讀來,不疾不徐,真誠有力。當我在跑步我在思考什麼?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村上春樹的跑步哲學
    「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每當我長跑的時候,腦海裡就反覆出現這句話。這是村上春樹對於自己選擇長跑的評價,在大約四分之一個世紀的長跑生涯裡,他平均每天跑步約十公裡,一個月就將近三百公裡。當然我很好奇他的膝蓋為何如此堅挺,不過這並不是這篇文章的主題,我想聊的是村上春樹為何如此執著於長跑這件「苦差事」。對於普通人而言,跑步絕非一件易事,長跑更是如此,這是一種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折磨。
  • 書薦:村上春樹最新的隨筆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我有個朋友很喜歡走路。告訴別人自己喜歡「走路」好像怪怪的,所以他大多會說自己在「散步」,但其實這並不是吃飽了後到外頭去晃個十來分鐘那種「散步」,而是一開步走就會連走個兩三小時的那種長距離的行走。走這麼長的路要做什麼呢?
  • 當我跑步的時候,我在想些什麼
    跑步是一項比較耗時的體育運動。跑五公裡,一般的人都要用半個小時以上。在跑步當中,用比較多的時間時,你會想些什麼,你是想著怎麼跑完今天的運動量,還是想些什麼呢?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自己平時跑步中腦海裡是想什麼。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邊跑邊寫,村上春樹的另類創作哲學
    讀完《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後的感受就如荀子的這句話,村上春樹無論是堅持跑步,還是小說創作,都是堅持不懈地一直向前,才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果。村上春樹是日本後現代主義小說家,29歲開始創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另外被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如《挪威的森林》。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保持人生活力,不只跑步這麼簡單
    於是他選擇和以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訣別,一邊寫作一邊開始跑步,並以此為契機,徹底戒了香菸。寫了許多"別人"的故事,《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是村上春樹第一次記錄自己的文字。書中的文字自然樸素,沒有過分的修飾,真切的記錄了他奔跑過程中的所感所想,和對寫作與人生的感悟。
  • 我跑步的時候,通常想些什麼?
    我總不能一直慢慢悠悠地小跑吧,至少看起來要有力量感,身體要有協調性。我經常觀察從我身邊跑過步的人,有將他們相互比較,也有將他們拿來與我比較。有些人,一眼看過去就覺得很健跑,力量的感覺有了,身體的協調性也很棒,步子不笨重,乾脆利落。有些人,跑步看起來有點像彈跳,明顯感覺到身體在拖累著步伐,腳步忽輕忽重。
  • 公園開放了,我跑了10公裡|《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是啊,多麼懷念每個立春後的陽光明媚豔陽天,清風習習楊柳依依的玄武湖邊……好想出去跑步,疫情過去後,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繞玄武湖跑上10公裡!身體不能如願,那就讓靈魂運動一翻吧。從書架抽出《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這本書。
  • 當你跑步的時候,都在想什麼?
    當你跑步的時候都在想什麼?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喜歡跑步。談起當他跑步時,他在想什麼,最後他想了整整一本書內容。那麼當你跑步的時候,你都在想些什麼?是腦洞大開,還是實力吐槽,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隻管往前衝?@紫天為什麼路過的人都這麼喜歡望著我?難道是我太瘦了?還是跑太慢了?還是我太漂亮了?嘿嘿……這麼一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 當我跑步的時候,我談些什麼,村上春樹的個人隨筆
    文/金魚茵茵跑步是大家都熟悉的運動,在讀書時代體育課上課前就要跑四百米熱身,那時候大家都不喜歡跑步,把它當成是任務。現在很多人也把跑步當成鍛鍊身體、減肥、的運動,但是像村上春樹這樣,把跑步當成自己人生當中的一件事情,十幾年如一日的參加馬拉松,而且他還不是運動員完全是愛好,還把跑步這個事情寫成了文,那估計也只有村上春樹做到了。
  • 一個想跑馬拉松的小白跑者:當你跑步的時候在想什麼?
    我是一個小白跑者,卻懷揣著跑馬拉松的心思。去年冬天,在第一場雨夾雪照面之前,我參加了一場半程馬拉松,就像是裸考一樣,沒有準備和複習,雖然沒有交白卷,卻把自己跑成內傷,腿和腳疼了好些天。隨後大半年的時間沒有跑步,之前打下的弱不禁風的基礎也徹底荒廢了。
  • 村上春樹談跑步《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很多長跑愛好者,興許從未看過任何一本跑步書籍,但多少都看過《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把它作為跑步的啟蒙書籍(對應的,美國的跑步啟蒙書籍是
  • 跑步的時候我在想些什麼
    學習是為了文明精神,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鍛鍊是為了鍛鍊自己的體魄,我鍛鍊的方式大多還是跑步,在不同的年齡段我想的還真有點不一樣。,還有一個是減壓,由於找不到對象打電話時與父母對線的壓力還是蠻大的,又剛經過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光棍節)的洗禮,接著跑步放鬆一下自己,連續跑了一周,在軋馬路跑步的時候,一腳不慎,膝蓋磨損。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最近因為和幾個朋友一起做一個叫「都市跑指南」的公眾號,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一本關於跑步的書。這本書叫《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很好奇一個作家寫跑步能寫出點什麼。因為我平時也寫些「個人感悟」,恰好我也跑步,真的有點巧合。
  • 《當談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寫作就是一場長跑
    但是拋開「諾獎陪跑」的標籤,村上春樹是一個實打實的「跑步愛好者」。1982年秋,33歲的村上開始跑步。從夏威夷的考艾島,到麻薩諸塞的劍橋;從村上市的鐵人三項賽,到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他永遠在奔跑。2009年,村上春樹把他這25年來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地東西集結成書——《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 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會談些什麼。
    最近在讀村上春樹寫的一本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每當有人問他:跑步時,你思考什麼?他說:我跑步,只是跑著。雖然我不是跑步愛好者,但是也堅持每周都會跑一次5公裡的戶外跑,從來沒認真思考過自己在跑步當下在想什麼。不知道熱愛跑步的你,當你在跑步時,你會思考什麼。
  • 五句話讀懂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感恩你的閱讀、點讚、分享和評論,我的每一個努力都源自你的鼓勵記不清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我已經讀第幾遍了,每當自己感覺到生命的挑戰,或是有一種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都會靜靜地坐在陽臺上,為自己沏上一杯咖啡,從書架上取下這本書,慢慢品……讀村上春樹,像讀著一個哲人,一邊慢慢跑步,一邊娓娓道來
  • 當我跑步時,我想些什麼
    大家看到這篇文章標題時,可能會想到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但實際上,這篇文章跟它毫無關係,因為本人還沒有讀過他的那本著作。如果非要扯上點關係,可能就是我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於我跑步的時候。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起看村上春樹在跑步中觀照人生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位現代主義作家,我捧起了村上春樹以跑步為主線的自傳記――《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原來,除了職業作家這一身份,村上春樹還是一位執著的跑步者:從夏威夷的考愛島到麻薩諸塞的劍橋,從日本的村上市到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他,堅持跑步近30年,一直在奔跑。
  • 晚間悅讀丨晨跑?夜跑?到底什麼時候跑步最好
    人們到底多熱愛跑步?你每天出門,遇到一個又一個跑步的人從你身邊經過,這就是最強有力的說辭。跑步是一項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運動,並且不需要器械的輔助。那麼問題就來了——什麼時候跑步最好呢?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跑步時間,有的人選擇晨跑,也有人選擇午後跑,更有人選擇夜跑。但是,無論是晨跑、午後跑還是夜跑,它都有所講究。關於晨跑一天之計在於晨,而很多跑者就讓一天從跑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