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許鵬飛博士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國際著名期刊臨床研究雜誌...

2020-12-22 瀟湘名醫

近日,一項有關慢性缺血性腦白質損傷的研究「Aberrant oligodendroglial LDL receptor orchestrates demyelination in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在著名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 11.864)在線發表,揭示了中樞神經系統缺血相關脫髓鞘損傷的細胞特異性分子機制。JCI雜誌作為醫學領域的權威期刊,對研究的系統性和全面性要求極高,是旨在發表世界上一流研究成果的國際名刊。我院神經內科許鵬飛博士為該研究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在我院副院長劉新峰教授指導下積極參與該研究,為該研究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貢獻。

該研究表明,少突膠質細胞內源性miR-344e/410-3p能夠抑制LDLR的表達,LDLR可通過NPVY元件同Shc蛋白進行交互作用,抑制少突膠質細胞的死亡,促進髓鞘相關蛋白的表達,從而起到保護腦白質髓鞘結構的作用。而在慢性缺血過程中,miR-344e/410-3p的增多會特異性地導致LDLR的異常減少及NPVY-Shc交互作用的缺失,從而誘發腦白質脫髓鞘損傷。該研究不僅闡述了缺血相關脫髓鞘損傷的細胞特異性分子機制,同時也補充了LDLR的信號轉導作用,為慢性缺血性腦白質損傷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劉新峰教授做為我院神經內科學術技術帶頭人,安徽省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大附一院腦血管病中心主任,時刻關心該研究的進展,不斷提出改進方案。劉新峰教授一直注重年輕醫生科研思維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在他的指導下我院神經內科的科研水平不斷提升,湧現出多位像許鵬飛博士一樣的科研人才,科室在2020年度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青年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重點研究與開發項目1項。

責編:吳家煒

【來源:神經內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著名醫院神經內科專業
    吉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於1953年由我國著名神經病學和神經病理學家劉多三教授創建。,目前在中醫腦病(中風病及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治療和研究方面居國內地位。
  • 煙臺山醫院神經內科:亞學科齊頭並進,只願為患者保駕護航
    六大強勢亞學科齊頭並進的同時,作為煙臺市醫學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煙臺市預防醫學會卒中預防及控制分會主任委員單位,煙臺山醫院還著力探索業內發展的「通路」,以「卒中單元」多學科協作及「溶栓地圖」嘗試等,帶動學科發展。這之外,以科技促臨床,以學術促發展的學術探索和研究,也讓國際腦血管病的預防指南中有了「煙臺聲音」和貢獻。
  • 著名神經內科專家薛現明_上海健橋醫院神經內科學科帶頭人
    他,是上海健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有著近20餘年神經內科臨床診療經驗; 他,是「中國神經內科學科研組成員」,「神經內科資深臨床診療醫師」、「國內神經內科十佳好醫生」; 他,秉承「懸壺濟世」祖訓,他恪守古訓
  • 涉心內科腫瘤科和神經內科
    心內科專家手術時間:本周四 10月22日心內科專家坐診時間:本周五 10月23日 上午9:50--11:30 (限號15人)地點:門診樓三樓內科門診葛海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醫院醫學博士。
  • 宣武醫院神經內科研究組考察寶楓生物神經酸項目
    為共同致力於神經酸與腦神經修復的生物學過程、分子機制研究,秉持"科研人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主題,寶楓生物與宣武醫院共建"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揭牌儀式將於11月在寶楓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舉行,旨在集結各方力量,提升創造質量,共同為健康中國獻計獻策,助力中國生物科技創新走得更遠。
  • 華山醫院神經內科團隊發現中國眼咽遠端肌病最常見致病突變
    近日,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神經肌病研究團隊與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合作,通過對一個中國OPDM大家系的連鎖定位分析,發現GIPC1基因5』非翻譯區(5』UTR)CGG三核苷酸重複異常擴增與該病高度連鎖,且重複擴增次數與發病年齡呈負相關。相關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神經病學期刊Brain雜誌上。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樊東升教授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ALS...
    2017年9月20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樊東升教授與澳大利亞昆士蘭腦研究所Naomi Wray教授牽頭全球25家國際科研機構共同完成的臨床-基礎綜合研究「跨種族薈萃分析發現GPX3-TNIP1基因與ALS的關聯性」。
  • 著名心血管病內科專家馮建章逝世
    懷揣著「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初心,馮建章1950年考入華南醫學院醫療系(即現在的中山大學醫學院前身)就讀臨床醫學專業,立志做個懸壺濟世的醫者。在六十四年行醫的漫長歲月裡他全身心投入到中國心血管病事業中,一直走在醫學學術前沿,為祖國心血管病內科醫學的發展做出了眾多卓越貢獻,是南中國心血管疾病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 特聘研究員謝佳妮在國際權威期刊 《Biomaterials》和《Small...
    近日,我校藥生學院特聘研究員謝佳妮作為第一作者、以成都大學為第一單位,在國際權威期刊《Biomaterials》(影響因子10.273)上發表了題為「Graphdiyne nanoradioprotector with efficient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y for mitigating
  •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者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發表論文!
    我校針灸推拿學院楊靜雯講師為文章第一作者,劉存志教授為通訊作者。該文通過對278例患者開展的臨床研究,證實針刺可有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後不適症候群,為廣大患者提供了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研究由北京中醫藥大學牽頭,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護國寺中醫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國內6家醫院和科研院所共同完成。研究以餐後不適症候群患者為研究對象,278例患者被隨機分配並接受為期4周的針刺或假針刺治療。
  • 武漢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簡介
    精細化診療持續精進亞專科發展齊頭並進武漢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國家、省、市三級臨床重點專科,是國家衛健委腦防委「中國卒中中心培訓基地」、 「示範高級卒中中心」、「五星高級卒中中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介入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卒中急診學組組長單位
  • 鍾南山院士團隊連花清瘟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雜誌...
    該研究結果被國際雜誌《植物醫學》(《Phytomedicine》,影響因子4.18)收錄發表。該研究在全國定點收治新冠肺炎的20餘家醫院展開,考慮到疫情防控的緊迫性,無法進行雙盲;專家組討論後決定採用在有限條件下的最客觀隨機平行對照試驗設計。按照研究方案,入選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常規治療組),參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
  • 《臨床肝膽病雜誌》主編牛俊奇榮獲第三屆吉林省高校科技期刊「三...
    2020年12月9日,吉林省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公布第三屆吉林省高校科技期刊「三優一先」遴選結果。《臨床肝膽病雜誌》主編牛俊奇榮獲「優秀主編」榮譽稱號,暨連續兩屆蟬聯此項殊榮。牛俊奇 教授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轉化研究院副院長吉林省肝病研究所所長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肝膽胰內科主任《臨床肝膽病雜誌》主編吉林省資深高級專家吉林大學唐敖慶特聘教授
  •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專家來固原市人民醫院啦
    診療範圍:睡眠障礙、認知障礙以及焦慮、抑鬱等相關神經內科疾病的診治及神經影像研究。劉江紅,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專業特長:睡眠障礙、認知障礙以及焦慮、抑鬱等相關神經內科疾病的診治及神經影像研究。
  • 新冠肺炎論文影響力醫院排名出爐,武漢同濟醫院位列國內第一
    楚天都市報7月1日訊(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鮑捷 常宇)據「世界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指數(WAJCI)」統計的我國醫院發表新冠肺炎高質量論文影響力指數排名,截至今年6月18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位列第一。
  • 神經內科簡介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由兩江院區神經內科和三院院區神經內科單元組成,開放床位150張(兩江院區60張、三院院區90張)。  神經內科是重慶市臨床重點建設專科,是承擔國家腦防委基地醫院任務學科。神經內科現有醫師25人,其中高級職稱9人,博士研究生8名,碩士研究生13名。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  1、生科學院劉建全團隊發文揭示樹木葉片衰老響應全球變暖的機制
  • 北航李曉光團隊20餘年研究獲突破性進展,受損神經有望再生
    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項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等10餘項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自主研發的生物支架材料複合神經營養因子體系已實現對成年動物的中樞神經修復。課題組已經申請和授權多項發明專利,並在相關專業性國際頂級雜誌上發表多篇文章。
  • 潘貳博士SCI學術論文再次榮獲醫學權威雜誌《Medicine®》認可
    隨著學研究的日益全球化,SCI論文作為進行國際科學交流的重要方式,其發表量的多少和被引用率的高低,成為國際上通用的評價基礎研究成果水平標準,也是招聘、提升、考核、評獎的重要指標。上瞼提肌腱膜摺疊術是什麼?適用於輕中度先天性上瞼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