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 | 一生建築,半世情緣.

2021-03-05 誰最中國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梁思成繪」

 

提到梁思成,世人多是想起他與林徽因的糾葛愛情,和身為梁啓超之子的獨特身份,卻把他的建築成就放在最後。

在那個山河破碎的年代,若不是他拖著一雙跛足,和林徽因深入人跡罕至之地尋找並記錄古代建築,那些文明的瑰寶或許就會在硝煙中消逝。

在國際上公認「中國沒有建築史」的時候,是他用流亡四川時艱難編寫成的扛鼎之作《圖像中國建築史》駁斥了那些專家言論。

梁思成為建築奉獻了一生,他被銘記的,不應只有愛情。

 

一切的源頭,要從一本叫《營造法式》的書說起。

這是由宋人李誡編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本詳細論述建築工程做法的官方論著。裡面用佶屈聱牙的詞句,記載了當時建築設計與施工的經驗。因為極少有人能夠讀懂,也被稱為「天書」。

在梁思成24歲那年,遠在美國讀書的他收到了父親梁啓超寄來的這本《營造法式》。當時立志於探索中國建築史的梁思成,立刻意識到這便是破解中國建築密碼的鑰匙。但因書中詞彙極為晦澀,他遲遲沒有著手進行研究。直到回國後加入了由朱啟鈐創辦的中國營造學社,才有足夠的資源和精力開始解讀。

為了弄懂書中這些雲裡霧裡的內容,梁思成先是虛心誠懇地向當年故宮的老匠師請教,並參照故宮實物進行一一指認,諸如「螞蚱頭」、「三福雲」等。他將大略了解後的內容整理為《營造算例》,作為資料保存。

但梁思成深覺建築不能僅限於紙面,要「非作遺物之實地調查測繪不可」。於是他與林徽因,又開始了近十年的深入全國各個人跡罕至之地的考察之旅。

從1932到1940年,他們的足跡踏遍了全中國200多個縣,調查了2700多處古建築。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野外調查是極為艱辛的。往往是以顛簸擁擠的長途汽車開始,兩輪硬板的騾車告終。照相機、三腳架、皮尺和筆記本等要隨身攜帶,謹慎保管。投宿到蝨子成群的古廟和路邊小店常有發生。更別提還有攔路的劫匪,流竄的軍隊。

並且梁思成曾因車禍脊椎受了到損傷,變成了跛足。這些都讓他在考察途中吃盡了苦頭。

不過苦是苦的,但梁思成也樂在其中,他說這是「先揚後抑的高興」和「奢侈的幸福」。

 

 

梁思成和林徽因之所以如此執著於探索中國古建築,有部分原因是來自國際上的評價。

一方面,當時英國兩個權威的建築學者弗萊徹爾和弗格森,都把中國建築看作一種重視裝飾和色彩的固定風格,稱為「非歷史建築」。另一方面,有日本建築學者斷言,中國境內已經沒有了唐代以前的古建築。

不過這些看法,在梁思成他們在山西五臺山發現了唐代建築佛光寺的那一天,就已成為了過去。

 

梁思成曾在《清涼山志》上讀到過五臺山上建有兩漢時期建築的文字記載,也在《敦煌圖錄》中見過佛光寺的圖片。他猜測這裡或許還會有古建築遺址,遂決定來此地調查一番。 

因為路途崎嶇難行,他們騎著毛驢,在路上緩緩前行了兩天,終於在傍午,見到了佛光寺的真容。

 

那是怎樣一種震撼呢,梁思成在筆記中這樣寫著,「瞻仰大殿,諮嗟驚喜」。換言之,是一種被層層交疊的宏偉鬥拱,支撐著寺廟千年骨骼的屋簷和雄渾的建築輪廓所打動,朝聖一般的心情。

 

佛光寺的結構和設計,明顯不是唐以後的建築風格。但要想確認它是否屬於唐建築,最確鑿的證據就是找到寫在屋脊上的文字,上面會留下建造的年代。

為了找到這個證據,梁思成一行人早晚不歇地爬入建築頂部,將屋頂的邊邊角角探索了個遍。這裡面不僅有沉積了千年的灰塵,還盤踞著數以萬計的蝙蝠,和數不清的爬蟲。

直到三天後,遠視眼的林徽因突然說她發現一個大梁上有字跡,他們才找到夢寐以求的證據。

文字的記載結果是,這座古寺建於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

 

佛光寺的發現推翻了「中國已無唐建築」的說法,成為了建築史上的一個傳奇。甚至有人說,在中國,如果只看一座古建築,那就應當是佛光寺,因為它代表了中國古建築的最高成就。

證實了佛光寺年代的那一刻,也是梁思成人生最幸福的瞬間之一,多年來跋山涉水的艱苦都有了意義。他在日記裡寫道:

「當時夕陽西下,映得整個庭院都放出光芒。遠看山景美極了,這是我從事古建築調查以來最快樂的一天!」

盧溝橋事變後,文化機構紛紛躲避戰火向西南遷移。

北大、清華和南開大學遷去了昆明組成西南聯大,以梁思成等人帶領的中國營造學社為代表的民間學術機構則搬去了四川李莊。

 

但李莊畢竟是一個破舊村落,在這裡,梁思成一家人忍受著極為艱苦的生活。他們住在低矮陰暗的土房子裡,常有蛇鼠出沒,沒有自來水和電燈,必須要節約使用煤燈,夜間只能靠一兩盞菜油燈照明。四川潮溼的天氣,讓梁思成本就羸病的身體更加不適,林徽因更是肺病復發,臥床不起。

 

但越是這樣清苦,梁思成就越相信那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日子即將到來。他從不愁眉苦臉,總是哼哼唧唧邊唱著歌,邊畫著建築圖紙。

在昏暗的菜油燈下,他完成了他的兩個扛鼎之作:翻譯「天書」《營造法式》,和撰寫《中國建築史》。

 

梁思成把他多年來測繪建築的經驗進行了總結,首次以「結構理性主義」的科學角度梳理了中國建築的演化,提出了「以唐代為盛,到明代開始轉衰」的建築史觀。

他還撰寫了一份英文版的《圖像中國建築史》,在著名歷史學家費正清和他夫人費慰梅的幫助下,在海外出版發行。這給西方建築學研究者帶來了極大的震撼,有力駁斥了一直以來對「中國無建築史」的偏見。

 

梁思成在書的一開篇便說道,「研究中國建築可以說是逆時代的工作」。

在日趨西化和戰火連天的年代,他和林徽因奔走於山野間測繪建築,蟄伏於小村落中埋頭整理資料,若非對建築的極度熱愛,根本無以堅持下來。

梁思成曾說,如果他今生有機會去敦煌一次,就是「一步一磕頭」也心甘情願。可見建築於梁思成,早已不只是熱愛,更是信仰。

 

然而梁思成在李莊時所期待的「便下襄陽向洛陽」的日子,只是短暫地臨幸了一下他,便離去了。晚年的梁思成,是在不斷的「退而求其次」的古建築保衛戰中度過的。

當時新中國成立,要建設新北京。梁思成便和陳佔祥合作,提出了著名的「梁陳方案」,本著「古今兼顧,新舊兩利」的原則,用科學的方式規劃首都。

後來為了補充規劃方案,已經疾病纏身的梁思成還徹夜不眠,以高超的渲染技巧完成了1:200的通長畫卷,為這個25000字方案進行詮釋。

 但他失敗了,這個方案沒有被採納。

 

於是梁思成退而求其次,轉而展開對被他稱為「中華人民的瓔珞」的北京城牆的保衛戰。他還提出了一個將古城牆改造為全長達39.75公裡的「環城花園」的經典構想,被視為一項世界絕無僅有的偉大設計。

但他這次又失敗了。

 

再後來,為了保衛北京牌樓,梁思成在相關會議中做了激烈的倡議。

這次他算小有成果,保下了成賢街和國子監的四座牌樓。

 

保衛戰節節敗退後,命運並沒有就此放過梁思成。隨後不久,和他一同歷經風雨的林徽因肺病加重,離他而去。臨走之前,林徽因曾多次呼喚梁思成的名字,想見他最後一面。怎奈護士的一句「有事明天再說」,二人便是天人永隔。

 

再後來,梁思成本就孱弱的身體嚴重衰落下去。他曾對自己的家人說,「抗戰八年,我跋山涉水,先長沙,後昆明,再李莊。面對飢餓與疾病,我過關斬將,終於迎來了勝利之日。現在看來,我是過不了這一關了。」

 一語成讖。一場小小的感冒讓他住進了北京醫院,虛弱的身體再沒有挺過來。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與世長辭。

 

有人說,梁思成是一世建築,半世情緣。

半生顛簸追尋古建築的痕跡,安於窮鄉僻壤寫下劃時代的巨著,遊說眾人只為保住古城風採,除去愛情,這些也是梁思成的人生。

他被人敬仰和銘記的,不應只是一個丈夫的身份,更是他身為建築宗師的那份執著、樸素和虔誠。

編輯|末宴

-參考資料-

《梁思成傳》竇忠如

《中國建築史》梁思成

《梁思成和他的時代》朱濤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誰最中國』微商城

相關焦點

  • 半生寫盡半世秋,半世滄桑半生愁,悲歡離合人間世
    導語:半生寫盡半世秋,半世滄桑半生愁,悲歡離合人間世,紛紛擾擾何時休,半輪明月半壺酒,半世滄桑半白頭,一縷清風一個人,一生浪漫一黃臉。半世滄桑半世痴, 一生心事只山知,經歷了半輩子滄桑,半輩子痴呆,一輩子心事,只有山脈知道,歷經半輩子的滄桑,也付出了半輩子的痴心,到頭來一 生的心事無人可訴,也只有告訴山知。
  • 未來兩周,真情意切,情誼濃濃,半世流離,一生摯愛,許終生不悔
    接下來的兩周,真情相投,情誼濃烈,半世流離,一生摯愛,許諾終身不悔。水瓶座作為一個特別有主見的星座,水瓶座的人基本上不會因為別人的態度而改變他們原來的想法。瓶子是有自己奮鬥目標的,他們從不輕易許下承諾,但是如果他們做了什麼事,他們一定要堅持,要有一顆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決心。
  • 【雙十一書單】給建築及設計美學愛好者
    近年愈來愈多人對建築設計感興趣,但好的設計不只外觀美輪美奐這麼簡單,每個獨特設計的背後,都埋藏設計者的精心巧思,甚至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意義。香港三聯特別精選10多本建築及設計藝術類書藉,在每本書的字裡行間,均散發每位設計師對創作設計的熱情。讀者即使足不出戶,也能飽覽各地建築,從一磚一瓦、一柱一樑中,讀懂豐富的人文價值。適逢雙十一優惠期,大家正好把握機會把這些書帶回家!
  • 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第二屆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建築資源再利用」評審會成功舉辦
    、中元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建築師曹亮功先生發起,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主辦,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北京秘書處承辦的「第二屆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建築資源再利用」評審會在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樓圓滿舉行。
  • 才女林徽因病危,彌留之際留下14字,卻成了梁思成一生最大的遺憾
    回國後林徽因在父親的戳和下,和梁啓超的大兒子梁思成走在了一起。兩人都有文學與建築學的愛好,可謂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從英國追回國的徐志摩徹底死了心,1924年林徽因梁思成攜手前往美國攻讀建築學。 1928年春天,梁思成和林徽因結成了夫妻。也正是這一年他們以夫妻的身份雙雙學習回國,並一起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獲得了事業和愛情的雙豐收,這對郎才女貌的小夫妻是當時多少人羨慕的對象。
  • 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林洙:梁思成從來不是什麼神
    林洙(1928年- )福建省福州市人,清華大學建築師、教員、作家,中國著名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新京報記者 李飛 攝【編者按】 建築歷史研究者朱濤的《梁思成與他的時代》一書日前問世。該書在宣傳時,使用了「終結了梁思成的偶像神話」這樣的表述。
  • 他是梁啓超的曾孫,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孫子,卻改姓了周,有何隱情
    林徽因是民國才女子、奇女子,她的一生都是傳奇,尤其是她的愛情故事,被人傳為佳話。她對徐志摩一往情深,金嶽霖對她單戀一生,而她最終卻把婚姻給了名門大家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了婚禮。婚後一年,他們的大女兒梁再冰出生,第四年,兒子梁從誡出生。
  • 半世風流半世空,世間再無李叔同
    原創 群學君 群學書院紀念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1880.10.23—1942.10.13譜曲:奧特威 | 編曲:李叔同 | 作詞:李叔同半世風流半世空,世間再無李叔同
  • 林徽因坦白自己愛上了金嶽霖,梁思成:我是愛你的,但你是自由的
    我們知道林徽因一生成就無數,尤其是在建築界。但是女兒的一句「即使全世界都誤會她」似乎包含了某些東西。何來誤會?初戀徐志摩已有家室,梁思成變為撫傷藥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的父親跟梁思成的父親梁啓超是好友,因此兩個娃娃從小就定下了親。或許林徽因只當梁思成是撫傷藥,但是梁思成卻對林徽因一見鍾情。
  • 林徽因、梁思成、金嶽霖的瓜葛,與一本回憶錄有關
    1928年春,林徽因與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結婚。新婚之夜,梁思成問她,有個問題我只問一遍,以後再也不提,「為什麼是我?」林徽因說,這個問題我要用一生來回答。林徽因為何不正面作答?當今有著數不清的解讀。不過,迫切想解開的,恐怕莫過於曾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設計的梁思成。
  • 王鎮華的建築
    王鎮華認為建築是人類生活的居住,生命的棲息之所。唯有建築成為文化,可以避免建築商品化,文化庸俗化的危機。他批判古蹟保存研究或維修工程招標,政府單位往往玩弄法令,合法不合理,圖利有私人關係的專家學者,幫忙抬轎。公共工程招標皆僅以工程角度視建築,只求經濟,不論文化。
  • 高大恢宏的仿古建築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重建的一批赫赫有名的古典建築,如黃鶴樓 、滕王閣,用現代的鋼筋混凝土技術構建傳統的建築風格,高大宏偉,不僅繼承了古典建築的韻味,而且彰顯了新材料新技術的特點,舉重若輕地實現了古代磚木難以企及的高度和規模,為古典建築的繼承與發展做出有益的探索。而同時期重建的另一座江南名樓嶽陽樓則難能可貴的用全木構件複建經典,集結保護了傳統珍貴技藝。
  • 第九十三彈‖高級表白情話:你是我這一生等了半世未拆的禮物
    你是我這一生等了半世未拆的禮物——林夕01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 一生寒暖芳華逝,半世春秋夢難留;欲說還休,翠減紅衰伴空樓
    一生寒暖芳華逝,半世春秋夢難留;欲說還休,翠減紅衰伴空樓。沉醉斜陽,看雁成行。別樣的情懷,別樣的風光。望不盡歸路,數不盡滄桑。歲月流年,承載了多少風雨寒霜。往事如煙隨風飄蕩,花開花落別離感殤。夢在天涯,心繫遠方!——皛玊題記
  • 梁思成後妻林洙:是否夠資格做建築界第一夫人?看她公開情書內容
    電視劇版 徐志摩林徽因還有沈從文、胡適、蕭乾等文化圈一眾好友即便沒有再娶,一生都經歷多段感情,而胡蘭成就更厲害了,一生有過八個妻子……其中傷張愛玲最深。在2004年清華大學為林徽因舉辦一百周年誕辰之際,74歲的林洙以一本《梁思成林徽因與我》的著書,走進公眾視野,惹來一場風花雪月。之後林洙開始不斷出書,拍賣林徽因梁思成遺物,緊接著上節目,時刻把自己與林徽因和梁思成綁在一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之前的一部紀錄片《大師》(梁思成篇)林洙在節目中親口所述她的書中所寫的內容。
  • 李定國——半世反明半世抗清
    大明開國講的挺好,不過讓咱們就再跳回南明,講一講半世反明半世抗清,兩蹶名王天下震動的李定國。
  • 梁思成的前妻和後妻:一個是年輕時的愛情,一個是年老時的陪伴
    如果梁思成的前半生是頂級愛情,絕版婚姻,那麼後半生,他只是想過安穩平靜的日子而已。這並不奇怪,也無可指責。012011年,央視播出了一部紀錄片《梁思成林徽因》,最真實地還原了梁林二人一生的經歷。那年,醫生建議肺結核要隔離治療,梁思成卻不同意:「有什麼可隔離的。」於是,他也染上了肺結核。這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愛一個人的最好樣子?所以,世人一直認為,梁思成擁有這樣的前妻,如此珠玉在前,還有什麼樣的女人能走進他的心裡呢?但梁思成最終讓人大跌眼鏡,他選擇了平凡的林洙,過完了自己的後半生。
  • 林徽因死後7年,梁思成為何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迎娶小27歲的林洙
    終於在1962年,梁思成再婚了,雖然子女不同意,好友反對,可他依舊堅持迎娶比自己小27歲的林洙。林洙和林徽因是老鄉,1948年林徽因受林洙父親囑託,每個星期親自給林洙輔導英語,期間梁思成也曾教過她英語,所以林洙其實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學生。
  • 梁思成繼任妻子林洙評價:她太瘦,給思成壓力
    金嶽霖對林徽因的痴情叫人驚嘆,終生未娶,愛了林徽因一生,他曾評價梁思成夫婦為「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林徽因聽後卻不以為意,只是輕鬆地回答道:「什麼美人不美人,好像女人除了美貌,沒什麼事幹似的,我還有好多事呢」,是啊,評價一個人如果只通過外貌的話未免太過武斷了,一個人的整體品行和性質也是很好的參考標準。
  • 大師梁思成建築手繪稿:在沒有CAD的年代,他的作品讓人肅然起敬
    只要說到「中國建築」,就一定要提及一個人,他便是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之父」的梁思成先生,他的一生,幾乎都獻給了中國古代建築。 圖為梁思成先生精心繪製的歷代鬥拱演變圖,參考價值非常高。 第三張手繪稿:鬥拱、額枋、屋簷之間的詳細構造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