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背後的淨地
第三天,陽光用輕巧溫馨的金手指撥弄著滿坡的花草林木,並點染著我們下山旅程中快樂的心情。
傳說附近有一個巖溶山洞,蜿蜒數裡,直抵山下的扎如寨。我們從宿營地出發,沿著山脊下到左側的坡地上,在錯落紛披的灌木枝葉間找到了洞口。洞口寬1米、高7米左右,淤塞了許多泥土,很滑。打著手電,撫著石壁,我們順勢而下,可走不多遠,一道狹窄的裂隙擋住了我們的身軀,幾經探試終不得過,只好打消繼續深入的念頭。
小道在虯曲起伏的山腰上不斷向低處伸展,很快就隱沒在繁茂的草莽中了,只有在齊胸高的花草叢中穿行,才能辨識出小路的準確走向。周圍開滿了萱草花、百合花和各種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姿色爛漫、五彩斑斕,隨手摘一朵紫色的長冠小花,含在唇間輕輕一吮,就可以償到甜甜的花蜜。
萱草花
via:李嘉郢
站在高處,看遠處幽深的谷底,扎如河如一線流動的水銀,伴著斜坡上積木一樣小巧的黑角寨,含蓄而從容地兜轉山坡、溝谷和森林,毫不張揚卻又決不凝滯地流向北方――然後匯入成就了九寨溝「水景之王」的翡翠河,「身」名遠揚。
黑角寨
via:九寨天堂
漸漸地,我們進入了茂密的樹林。在一處幽秘的山巖下,三面夯築的土牆利用巖石下深深內斂的巖洞,構成了一座簡陋實用的老屋,外間生火做飯,有煙燻火燎的明顯痕跡,裡間稍高一層,是適宜的臥室。原來,這曾經是喇嘛遠離塵囂靜心修行之所。雄偉峻拔的巖頂,一棵雲杉巍然挺立,充溢著高邁浩然之氣;或許因為人去屋空,沒有了喇嘛日夜研讀佛經、參悟法理的心律和脈動,它的枝葉已經明顯乾枯,但那些遒勁的裸根依然緊緊擁抱著巖石,靜靜地等待著神跡……
走出森林,我們終於來到了扎如寨後山大片的耕地上。說是耕地,其實早已經在退耕還林(草)之後停止了耕種,成為了各種野草和蟲蝶們自由的天堂,或許也是露營跑馬的理想場地。梯級斷坡上,依稀可見斑駁的殘牆斷壁,垮塌的石階和疏散的柵欄被陽光勾勒出強烈的陰影,也勾勒出關於過去的一些凌亂而樸素的故事。坐在地邊,不僅能夠俯瞰扎如寨全景,還可以從側面統覽寶鏡巖的概貌――從右側推瀉而下的山勢,起初是綠浪般舒緩地起伏,待到臨近扎如溝和樹正溝的交匯處,便斧劈似的直直地斷了,只裸露出陡峻如鏡的巨大巖壁,給萬千遊人以無盡的審美想像。
當迂迴下轉的小路再度折入茂密的樹林,卻已經是漸行漸寬了。而此時,即便是蒞臨潺潺溪水,聞聽著密林深處扎嘎瀑布巨大的轟鳴聲,我也因為雙膝的劇烈疼痛而不能前去一睹瀑流的芳容了。透過閃爍著陽光的樹梢,扎如寨五彩的經幡已經映入了回返者的眼帘。
臨近扎如溝口,回望高聳入雲的佛神山,他還是那樣慈祥地俯瞰著「童話世界」的湖瀑灘泉和嶺梁溝谷,庇佑著「人間仙境」的萬物生靈和時序晨昏。他是降妖除魔、司福賜祥的「萬山之主」,寶鏡巖、金鈴海、劍巖等景點,無不留下他為九寨溝施法降福的美妙傳說,蘊意豐美。不過,在我的想像中,他倒更像是我們人類的老祖父!雖然他在天上,卻時刻關注著人世的一切,關注他的子子孫孫,而且給所有尋求的人一種精神引渡,以身姿架起了登越者渴慕精神提升的天梯。他是仁愛與幸福、正義和廣博的象徵。他是佛神,卻充滿了人間的溫馨。
扎如溝
via:九寨溝官網
扎如溝之旅,好像自導自演了一齣戲,有浪漫的開頭,有引人入勝的展開,有精彩的高潮,有餘味無窮的結尾。所有這一切全賴它的峰迴路轉,它的俊逸幽深。逆時針方向的轉山之路好像一首交響樂,最動人的樂章就是祭祀地牙則貢給的翻越,最迷人的旋律就是在扎伊扎嘎主峰旁靈魂與天籟的共鳴。
扎如,「童話世界」裡激情飛揚的生態花園!
作者:王慶九
摘自:《九寨凝眸》
【來源:九寨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