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以下簡稱《準入決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金控辦法》)兩大重磅政策出臺後,金融控股公司準入規範有關情況再次迎來監管人士硬核解讀。9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就相關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堅持總體分業經營為主原則
近年來,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較快,為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多元化需求、服務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有少部分企業盲目向金融業擴張,風險不斷累積。正如潘功勝所言,《準入決定》、《金控辦法》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於規範金融控股公司的經營管理,防範風險交叉傳染,規範金融市場秩序,有利於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金融的良性循環。
整體來看,《金控辦法》遵循宏觀審慎管理的理念,堅持總體分業經營為主的原則,以並表為基礎,對金融控股公司實施全面、持續和穿透監管,從制度上隔離實業板塊和金融板塊,明確股東資質條件,加強資本管理,要求股權結構簡明、清晰、可穿透,規範關聯交易,完善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等。同時,對存量企業設置合理的過渡期安排,把握好節奏和時機,穩妥有序推進實施。
潘功勝進一步解釋道,《金控辦法》的實施,實際上是對當前我國金融業以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為主的格局的完善和補充。機構層面,金融控股公司進行統一的股權投資與管理,其控股的金融機構經營具體金融業務,堅持分業經營。另在監管層面,央行從宏觀審慎管理的角度,對金融控股公司實施整體監管,金融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金融控股公司所控股金融機構實施分業監管。
潘功勝強調,《金控辦法》的實施不改變我國現行金融業以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為主的格局,是對現行格局的完善和補充。央行也將與相關部門建立跨部門工作機制,加強監管協作與信息共享,形成監管合力,共同推動金融控股公司的規範健康發展。
「明天系」9家金融機構接管有序推進
眾所周知,金融控股公司形態在我國存在已久,但一直未被納入監管,因存在著監管空白,所以行業也滋生出了一些亂象:少部分非金融企業向金融業盲目擴張,組織架構複雜、隱匿股權架構、交叉持股、循環注資、虛假注資,還有少數股東幹預金融機構的經營,利用關聯交易隱蔽輸送利益、套取金融機構資金等等,如業內熟知的明天系、華信系、安邦系等。
會上,談及目前已經積累和暴露出來的一些金控公司的相關風險,潘功勝介紹了最新整治進展。
潘功勝稱,從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已經穩妥處置了如明天系、安邦系和華信系等具有金融控股公司特徵的一些企業集團。其中,安邦系和華信系的處置工作基本完成,明天系的處置工作還在過程中。今年,已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根據國務院金融委的具體要求,在7月17日,銀保監會和證監會分別對明天系的9家金融機構實施了接管。從目前的情況看,接管工作正在平穩有序地推進。
此外,關於山西潞城銀行以及相關的德御系風險事件,山西省政府已會同金融管理部門正在有序處置之中,整體風險可控。
「金控公司旗下金融牌照眾多,業務種類多,股權結構複雜、關聯交易風險高,而且金融公司往往規模大,牽涉廣,一旦發生風險,造成的影響也是交叉和連鎖性的。特別是非金融企業形成的金控集團,比如明天系等都具有此類性質。」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近幾年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中,明天系、安邦系和華信系等具有金控特徵的公司風險已經暴露,並得到了穩妥處置,但類似風險依然潛藏,特別是在宏觀經濟增速下行的背景下風險會繼續積累和暴露。
「近年來,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迅速,暴露出一些經營不規範、股權結構複雜、缺乏資本槓桿約束、內部風險防火牆缺失等亂象。規範、嚴把金融控股準入,有利於濾除經營不規範、缺乏資本約束、風控水平不足、投資動機不純、擾亂金融秩序違法違規等投資者,最大限度降低潛在風險隱患,鼓勵金融控股公司依法依規開展業務、維護金融機構與投資者合法權益,利好行業健康發展,降低金融系統性風險,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同樣稱。
於百程認為,如今金控公司監管辦法正式落地,以並表為基礎,通過嚴格的準入管理和持續監管,按照全面、持續、穿透的原則,對於金控類公司給與一次全面的排查,整治和準入,以降低相關風險。一方面,從政策推行時間計算,如果順利,明年上半年將有金控公司正式獲批,後續,央行將進一步制定監督管理細則。另一方面,《金控辦法》也給到12個月的過渡期,接下來,不符合要求的金控公司將進行股權整合,業務剝離和整改,直到達標獲取許可,部分難以持續經營的,嚴重危害金融秩序的金控公司將依法退出。
穩步擴大房地產企業融資管理規則適用範圍
值得一提的是,會上,就房地產企業的資金監管和融資管理規則,潘功勝也進行了相關介紹。
「這一規則是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制度建設的目的在於增強房地產企業融資管理的市場化、規則化和透明化。」潘功勝稱,從微觀層面來說,有利於房地產企業形成穩定的金融政策預期,合理安排自身的經營活動和融資行為,矯正一些企業盲目擴張的經營行為,行穩致遠,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另從宏觀層面來說,有利於推動房地產行業長期穩健運行,也有利於防範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實際上,從去年以來,部分房地產企業已經開始對自身的經營策略和財務結構進行優化。在這個規則制定過程中,我們也充分考慮企業和市場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科學合理的過渡期安排。正如《金控辦法》一樣,都有個非常科學合理的過渡期安排。整體上看,目前重點房地產企業的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起步平穩,社會反響正面積極。」潘功勝稱。
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看來,從監管人士發言可以看出,房地產企業的融資監管還未落地,政策還在探索過程中。不過,從未來預期看,降低房地產企業負債率是趨勢,房企越來越關注降低負債率。談及市場影響,張大偉認為,因為政策還未明確,到底影響如何還要看涉及的企業數量與企業規模,此外政策的執行力度也非常關鍵。
「房地產調控最寬鬆的2020年上半年過去了,調控收緊已經難免。」張大偉預計,後續最起碼有超過30個城市會在最近發布出臺房地產收緊力度不同的政策。
談及房地產企業融資管理規則後續,潘功勝明確,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運行總體平穩,疫情的影響逐步消退,銷售在快速恢復,開發投資在加快復甦,整個房價總體平穩。下一步,將會同住建部以及其他的相關管理部門,跟蹤評估執行情況,不斷完善規則,穩步擴大適用範圍。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