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究竟是誰中了這句話的毒?

2021-01-19 楊角風發作

楊角風談《甄嬛傳》第10期:

入宮之後,甄嬛一直在避寵,但時間久了,滋味也並不好受:

眉姐姐一躍枝頭成鳳凰,自己卻窩在屋裡抱火爐,究竟是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確實是一道難題,也讓甄嬛異常糾結。

時間久了,連伺候甄嬛的丫環和太監們也開始犯嘀咕,正所謂「一個沒有恩寵的小主,日子過得連奴才都不如。」

於是,內務府開始剋扣各種物品供應,甚至連茶葉和炭火都不給,還是靠眉姐姐的資助才勉強過日子。丫環給臉色,太監們又另謀新主,終於,甄嬛再也坐不住了,召集下面的人,給了他們一句痛快話:

「只要有我在一日,我絕不讓你們受委屈!」

楊角風談《甄嬛傳》第10期:倚梅園迷局,甄嬛念「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是何意?

一、

由於伺候甄嬛的奴才,都要看別的奴才的臉色,所以康公公是第一個受不了的,於是帶頭出走。

由於小允子受到了甄嬛的恩惠,派溫實初治好了他哥哥的病,所以他留了下來。同樣的,槿汐受到過跟甄嬛長得差不多的純元皇后恩惠,所以,她也留了下來。

這時候的甄嬛,除了眉姐姐時不時來看望她一下,並送點物品外。安陵容也時不時來找她,還把自己僅有的一塊織花錦做了暖爐套子,送給了甄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也時不時來找甄嬛,她就是淳兒。

之前淳兒是跟甄嬛住在一起的,但甄嬛裝病避寵,跟別人講的還是時疾,所以皇后把她派走了。

但淳兒前來找甄嬛,是單純地來找嗎?

是的,淳兒很單純,但宮裡並不單純,她們不會把這個當成友誼,只會當成同黨,賦予宮鬥的含義。

淳兒雖然單純,但她身邊的姑姑並不單純,雖然這個姑姑只是從她口頭中出現。要知道整個後宮小主中,有像槿汐姑姑這麼高級宮女伺候的,沒有幾個,新人中也只有甄嬛和淳兒有。

甄嬛有時疾,別的宮女避之不及,淳兒的姑姑卻不阻攔淳兒去找甄嬛。一方面,說明她們看人很準,認為甄嬛會得寵,另一方面也說明,淳兒在宮裡真的缺朋友:

「我宮裡的姑姑整天訓我,嫌我話多,讓我靜心!」

畢竟跟著富察貴人,是沒啥機會的,不如押寶一下甄嬛,事實上,她們眼光不錯的。

二、

快過年了,眉姐姐前來找甄嬛,還說了這麼一句話:

「快年下了,皇后讓我到宮中看看,各處裝點得怎麼樣?」

這句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甄嬛敏銳地感覺到,皇后這是給眉姐姐樹敵。此舉必然會遭受各宮小主嫉妒,她可能要遭殃,她如果遭殃,自己的日子將會更加難過。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因為不僅眉姐姐來看甄嬛,之前皇后也派了剪秋姑姑來看甄嬛,她來看甄嬛,就倆目的:

一是觀察甄嬛是不是真的病了,二是,繼續打擊甄嬛,並挑撥她跟沈眉莊的關係:

「對了,夏常在的腿算是廢了……倒是讓沈貴人佔了先機……」

與此同時,華妃開始把沈眉莊樹為對手,前面還派出一個小太監,故意潑了沈眉莊一身水,還故意刺激皇后對遲到的沈眉莊進行了處罰。

宮裡的形勢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甄嬛必然也感覺到了。

甄嬛通過裝病,已經篩選好了朋友圈,那些明知道她得了時疾,還願意跟她交往,明知她不得寵,還願意真心對她的,這就是甄嬛的整個爭寵團隊,而她也就準備好了。

這時候的甄嬛心裡是比較糾結的,也有對未來的惶恐,因為此,她才需要找尋心理安慰。也正因為此,本該在家裡避嫌的她,卻放飛了自我,跑去了倚梅園……

三、

在這裡,甄嬛有一個神助攻,這個神助攻就是槿汐姑姑,楊角風一度認為,甄嬛去倚梅園就是槿汐的計謀:

當時就是槿汐提議剪窗花,而且還專門提到要把窗花掛到樹上,小允子心領神會剪了一個甄嬛的小像。或者是小允子喜歡甄嬛,或者是槿汐提前跟他商量好了的:

「若是把心愛的東西掛到樹枝上,這樣可以祈求來年事事如意!」

隨後小允子再次助攻,提到倚梅園就有梅花,掛到那最好。

唯一出乎槿汐意料的是,甄嬛不讓她們跟著,如果讓她們跟著的話,可就真沒餘小鳥什麼事了。

與此同時,在宮裡家宴上,皇上盯著案臺上的一株紅梅發愣,布置宴會的華妃或許不清楚這個典故,但蘇培盛應該很清楚。

後來,槿汐有一次到皇上那裡告餘小鳥的狀時,跟蘇培盛有一段對話,很耐人尋味,蘇培盛對這件事很關心,槿汐一出來他就迎上去問有沒有講清楚整個事件。

槿汐回答自己嘴笨,蘇培盛笑話她:

「你要笨嘴拙舌,還有幾個聰明的?」

同時也透露了他們倆認識很多年了,最後槿汐行禮告辭:

「接下來就有勞公公您了!」

後來,我們也知道,他們倆其實是對食,蘇培盛眼睜睜地看著槿汐伺候著一個不受寵的小主,他心裡會自在?而且槿汐又對甄嬛不離不棄,蘇培盛自然也清楚甄嬛的真正價值。

四、

所以,這晚甄嬛去倚梅園,並非完全是巧合,也有設計的成分在裡面。

畢竟槿汐也看出來,甄嬛有想復出爭寵的想法,蘇培盛也自然清楚皇上的心思,於是就聯手策劃了這場好戲。

只不過後來餘小鳥冒名頂替了,蘇培盛即使知道她是假的,也沒辦法講。一方面沒有證據,另一方面本來是製造偶遇的,結果倚梅園來了好幾撥人,說不清,搞不好還害了甄嬛。

更重要的是,當時的甄嬛回答的是倚梅園宮女,皇上也讓他去倚梅園找,蘇培盛如果找了個小主出來,皇上必然會起疑心啊。一旦發現是他們合夥爭寵,皇上能饒了他們嗎?

所以,蘇培盛明知道餘小鳥是假的,也只能是認了!

這也是他對槿汐去皇上那告餘小鳥的狀非常關心的原因所在,畢竟他們之間還有這件事在裡面。

回到當時的場景:

倚梅園的宮女餘鶯兒,因為是新來,被主管刁難除夕夜來這裡剪樹枝,自然是滿臉的不高興;皇上離開宴會,來到倚梅園,緬懷自己曾經的美好——純元皇后;甄嬛,面對宮裡形勢變化,來到倚梅園為自己祈福;還有一個果郡王,尾隨皇上,也來到了倚梅園。

此時眾人在踏雪賞梅,眼見梅花紅雲簇簇,凌霜而開,甄嬛心情大好,在將小像掛在枝頭後,閉上眼許了三個願望:

一、願父母妹妹安康順遂;二、願自己在宮中平安一生;三、沒有說出來……

五、

為什麼她沒有說出來呢?

因為第三願是: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這才是她來這裡的最終目的,而她已經是皇上後宮了,所以,這個一人心,就是指皇上的心。

她一個人悄悄跑到倚梅園來,就是怕自己的宮女看透自己的心思,因為她知道。如果想讓前兩個願望實現,那麼她就必須得復出,不能再裝病下去,再裝下去,自己的父母會受連累,自己也難以保全。

而如果自己開始爭寵,那麼目標只有一個皇上,可是皇上又怎麼可能跟她白首不分離呢?

所以,她才沒有說出來第三個願望,因為這個願望希望太渺茫,於是她感慨人生後,念了一首詩:

「逆(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崔道融的詩——《梅花》: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橫笛和愁聽,斜枝依病看。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這句詩的意思是說:

逆風如果知解我憐惜梅花的心意,那就不要輕易的摧殘它,讓它多多開放一些時日吧!

所以,甄嬛是感慨,自己難以得到那個能解意的男子,希望上天可憐可憐她,讓她能平安一生。

六、

而這一句」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卻一下「毒了」三個人的心:

先是果郡王,冰天雪地,紅梅白衣,一個年輕女子在那裡吟誦乞求憐惜的詩句,一下子就擊中了果郡王那顆文藝心。

再是餘鶯兒,一個宮女,平時哪有機會見到這個詩意的場面,頗有心計的她默默掏出小本本記了下來,這個知識點會考的。

再有就是皇上,作為一名油膩中年男子,他可沉不住氣閉上眼享受這份美好意境,一句:

「誰?」

瞬間把甄嬛拉下凡間,畢竟她還在裝病,謹慎為妙,不管她見到的是誰,都不能暴露身份,於是留下一句:

「我的鞋襪溼了,在換了!」

馬上低著頭跑了……

餘鶯兒又掏出小本本記下了這句話,也是高考題,壓軸用的。

這個神秘背影,不僅皇上疑惑,餘鶯兒也在疑惑,最疑惑的還是果郡王:

如果是嬪妃,怎麼可能躲著皇上呢,而看她的衣著又不像是普通宮女,再加上那副小像,一下子就激起了果郡王的好奇心。

等到第二天,他看到了餘鶯兒來冒名頂替,他並沒有告訴皇上,而是把這個小心思藏在了心中。

這場倚梅園偶遇,是餘鶯兒的人生轉折,是甄嬛的神來之筆,是皇上的興奮之夜,更是果郡王,這個年輕小夥子的相思之夜。

我叫楊角風,我們解讀的不是《甄嬛傳》,而是一部活生生的職場教科書,第10期結束,下期更精彩,喜歡就關注吧!

相關焦點

  •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這句詩相信很多讀者們都聽到過,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會看電視,而這句詩就在一部電視劇中被提到過,我也是因為看了這部劇所以對這句詩影響比較深刻。不懼風霜,不畏嚴寒先給大家透析一下,哪部電視劇中出現了這句詩,那就是我們最喜歡的宮廷大戲《甄嬛傳》,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因為這部劇真的很經典,雖然集數較多,但是每一個片段都是很形象的,而剛開始呢,女主就運用了這句詩以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嚮往
  • 《甄嬛傳》中的詩詞回憶殺「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你懂了嗎
    這兩天看李東學出演的《奮進的旋律》,特別想念看《甄嬛傳》的日子,特別喜歡劇中宮廷裡奢侈的場景,還有每一個女子各種各樣的旗裝,這一晃十年過去了,現在回憶起來,好多情節歷歷在目,當然最打動我的還是其中的詩詞。
  •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有一個字是錯的?原文才更高明
    一句「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讓《甄嬛傳》中的雍正心中升起無限柔情,冒名頂替的餘鶯兒,立刻就成了他身邊最得寵的女人。後來,雍正知道那天晚上念這句詩的人原來是甄嬛,立刻就對餘鶯兒心生厭倦,對甄嬛倍加寵愛。這句「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也因為《甄嬛傳》,而被廣大觀眾熟悉。
  • 甄嬛傳: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這背後藏著甄嬛什麼樣的心思?
    大概甄嬛許完願,也覺得自己是痴心妄想了,想起了被自己辜負的實初哥哥,所以頗為無奈地發出「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的感嘆。這首詩是唐代崔道融《梅花》裡的兩句,大概的意思就是風雪如果知道我憐惜梅花之意,那就不要那麼輕易去摧殘它。這裡其實甄嬛將自己自比梅花,希望自己不要被深宮裡的利益恩怨紛爭摧殘吧。同時也說明了,甄嬛裝病避寵的時日要結束了,她決定進入後宮眾人視線,開啟自己爭寵之路。既然已經費盡心思進來了,總不能是進宮來養老的吧?
  •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 詩詞裡看甄嬛傳
    甄嬛傳裡出現了很多詩詞,和整部劇融合得很美。當然, 我從小讀書不多,接下來只是寫一些我自己的瑣碎想法,拋磚引玉而已。眉莊初承盛寵,皇上知道她愛菊, 將這宮裡最好的菊花都送來,問到她為什麼喜歡菊花時,她說:眉莊一語成讖,在後來的爭鬥中,她被誣陷假孕,打入冷宮,即使沉冤得雪,也終對曾經的愛人心灰意冷;就算皇上有心挽回,她也是絕不可能回頭的。
  • 甄嬛說「逆風如解意」,這個「逆風」錯了嗎?
    當然除了能人異士炫技外,也有一些骨骼清奇的作品:這果郡王連夜坐火車逃走了……全網最強甄嬛還是得數這位,這回眸眼神、這珠翠紋路絕了……要是這張小像掉出來,浣碧也百口莫辯了。如果你仔細留意上面圖片上的文字,「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這首古詩也算是因甄嬛傳得到了普及。
  • 詠梅詩詞|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當看到這句詩詞的時候,或許在你的腦海中早已浮現——沒錯,這就是在《甄嬛傳》中,甄嬛在梅園裡祈福時默念的那句詩詞:"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甄嬛藉以表達自己的心願,簡單美好,意境深遠。後來,還因為這句詩而捕獲皇帝與十七爺的賞識。詩詞中的梅花,大多都是以梅喻人,象徵人們美好的品格。不妨今日,我們就來"詠梅"一番!
  • 原創作者:徐銀秋|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文/徐銀秋冬,如約而至。不見雪花飄落,卻見花開四季。冬日暖陽,照射在我的窗臺。暖洋洋的,很是舒服。在嶺南天地裡,看不到梅花,就每天侍候這四季花開的四季梅吧。粉紅色的,很是可愛。把整個冬天,點綴成了花開常夏。忽然看到,窗臺的花盆下面,掉了幾瓣花瓣兒。花瓣兒還是新鮮的,怎的就花落呢?又想起甄嬛傳的熹妃娘娘。那時,他在倚梅園時,還不是熹妃,也不是那個至高無上的後宮王者。她還是初長成的妙齡少女。
  •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嬛嬛的出口成詩跟誰學的?
    劇情:初次殿選名字由來 出處: 一剪梅·堆枕烏雲墮翠翹(蔡伸)堆枕烏雲墮翠翹。午夢驚回,滿眼春嬌。嬛嬛一嫋楚宮腰。那更春來,玉減香消。柳下朱門傍小橋。幾度紅窗,誤認鳴鑣。忍使懨懨,兩處無聊。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 因宮鬥劇而走紅的「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如今是多少人之心聲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的時候,她也不會想到,這一句用來推動情節的詩,會成為2020年的後疫情時代中多少人的普遍心聲。所以啊,人總是自作多情,為梅強賦愁,卻不知,這只是人家梅花物種進化、自然選擇的結果罷了。話雖如此,梅花是不懂詩,逆風、朔風、北風、寒風……種種又何能理解梅花的心意?「風刀霜劍嚴相逼」之下,不過是人的觸景生情罷了,到底是背離了梅之本意,也是毫無道理的。
  •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讀詩詞,品古人對木香花的憐惜之情
    因為,曾經有一架溼雨沉沉的木香花,在那個積雨少住的昆明,在他的羈旅生涯中,給予他一段心生安暖的靜美時光。人的這一生,會走許多的路,也會看許多的花,總會有一段路印在腦海中,記憶深刻,總會有一朵花開在記憶裡,永不凋謝。
  • 《甄嬛傳》語錄
    《甄嬛傳》2.別人幫你,那是情分,不幫你,那是本分。容不容得下是你的氣度,能不能讓你容下是我的本事,人是活給自己看的,不是他人的一句話就能左右自己,讓自己活出瀟灑自我。3. 賤人就是矯情!(華妃)4.杏花雖美,可結出的果子極酸,杏仁更是苦澀,若做人做事皆是開頭美好,而結局潦倒,又有何意義。倒不如像松柏,終年青翠,無花無果也就罷了。
  • 《甄嬛傳》中餘鶯兒怎麼膽子那麼大,敢冒名頂替?
    《甄嬛傳》餘鶯兒的橋段不禁讓我感嘆,導演真是太會選人了!這個餘鶯兒真是一副尖酸刻薄的樣子,當然結局也是非常慘的!
  • 鵲橋譯 | 翻譯《甄嬛傳》中的「花花」詩句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這是嬛嬛初入宮時在倚梅園祈福的那個雪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總讓我們惋惜陵容逝去的純潔。
  • 甄嬛傳:餘鶯兒上位,除了甄嬛和果郡王知她假冒,還有倆人也清楚
    楊角風談《甄嬛傳》第12期:「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甄嬛無意間在倚梅園念的這句詩,卻成全了三對感情:一對是倚梅園侍女餘鶯兒跟皇上的感情,一對是甄嬛跟皇上的感情,再有就是果郡王跟甄嬛之間的感情。我們單說第一對感情,餘鶯兒得以上位,除了要感謝甄嬛以外,其實她還要感謝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蘇培盛。
  • 以花識人:為什麼甄嬛喜歡紅梅,而如懿喜歡綠梅?
    《甄嬛傳》與《如懿傳》被看作一支並蒂花,兩個女主的不同性格造就了他們不同的命運。這一點,從他們喜歡的梅花身上,就可看出一二。甄嬛喜歡紅梅。除夕夜,依梅園,她把剪紙小像掛在梅花枝頭,許願道:一願父母妹妹安康順遂;二願在宮中平安一世,了此殘生。
  • 《甄嬛傳》,皇上為何會被一句「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打動?
    1.如果從字面意思,這句話其實有種"不爭寵"的含義,也是一種願望,希望自己不因宮闈之爭而迷失了本心,表面頗有梅花的高傲風骨,所以雍正很可能是欣賞梅花的蒲柳之姿,才特別喜歡這首詩,和喜歡吟誦這首詩的人。2.雍正因為這首詩與純元結緣,所以對它有著特殊的情感,與它相關的人也會格外動心。這首詩第二次作為重點出現,是在甄嬛回宮後,有一次宮廷舉辦冰上比賽,皇上看到侍衛手中的梅花,想起倚梅圓與甄嬛的相遇,沒想到皇后故意念出整首詩,說姐姐純元也很喜愛,想以此來打壓甄嬛,沒想到甄嬛並沒有上皇后的當,那時候觀眾才知道,原來純元也喜歡這首詩。
  • 重看《甄嬛傳》:曇花一現的妙音娘子,原來真的是多餘的
    《甄嬛傳》裡,似乎所有人的名字,都有深義。這一點,和《紅樓夢》也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據說,《甄嬛傳》的作者流瀲紫是《甄嬛傳》迷,也許是書讀的多了,就受此影響多吧,自然而然的就帶出相關的味道了。餘鶯兒本為倚梅園宮女,因除夕雪夜冒充在倚梅園中祈福的甄嬛而得寵,由官女子晉位答應,又擅長唱崑曲,獲賜「妙音娘子」封號,而聖寵一時。
  • 《甄嬛傳》被勒死的餘答應,至死都沒弄明白到底誰害死了她
    01《甄嬛傳》把後宮嬪妃之間的爭寵表現的淋漓盡致。上至尊貴無比的皇后,下至官女子和答應,無不為了自身利益,互相殘害。餘答應是身份低微的依梅園宮女。宮女的生活是不容易的,不僅工作辛苦,還常常受到領導的責罰。她一心想出人頭地,揚眉吐氣,過一把小主的生活。
  • 二十四番花信風古風美人系列之梅花——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二十四番花信風以梅花為始,說起梅花,小編最先想到的便是《甄嬛傳》中孫儷飾演的甄嬛在除夕夜倚梅園中許願的場景。初入宮中的甄嬛嫻靜溫婉,冰清玉潔。像一朵在冰雪裡傲然盛開,不染芳塵的白梅。而在與雍正相遇後併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甄嬛,就如一株花色繁密的灑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