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6年大咖說:別再前腳掌著地了,長距離跑步應該這樣!

2021-01-19 虹途弓板跑步機

長距離跑步,您用腳的哪個部位先著地?在網絡上,持腳前掌的觀點佔多數,下圖藍圈的為腳前掌先著地,紅圈的則為腳後跟先著地。今天讓一位有6年跑馬經驗的大咖告訴你答案吧!

什麼才是正確的落地方法?

可以試想一下,就一個馬拉松全程比賽來講是42.195公裡,大約3萬8千步,如果跑姿不正確,錯誤就要重複3萬8千次,對身體累計的損害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正確的跑姿是很重要的。根據腳落地部位我們可以分為以下三種跑法:

1、前腳掌跑法

跑步時前腳掌著地,從理論上來講對膝蓋的保護效果要優於腳後跟著地。

跑步時前腳掌著地意味著足部肌肉、肌腱與跟腱參與到足部落地時的緩衝過程中,同時這種著地方法能充分利用足弓的彈性來緩衝著地時的衝擊力,減少此部分力向膝關節的直接傳遞。

我們發現,短跑運動員採取這種方式的較多。這裡要說明的是,在日常健身跑步的過程中,如果長期採用這種跑步方式,對下肢的肌肉力量要求比較高,研究顯示:跑步時跟腱需要承受相當於體重5.3~10倍的力,這就需要小腿三頭肌具有較好的肌肉力量。

由此可見,雖然前腳掌著地對膝蓋的衝擊力減小了,但是對足弓、小腿三頭肌、跟腱、踝足部肌肉、筋膜、韌帶的壓力卻變大了。事實上只是把膝蓋應該承受的一部分負荷轉移到了足踝部。

這就是很多下肢力量相對較弱的人採取前腳掌著地的跑步方法時會出現小腿三頭肌疼、跟腱疼、脛骨前肌疼、踝關節疼的原因,也是導致足底筋膜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這種落地姿勢還要注意小腿部位肌肉力量訓練,包括運動後的按摩、恢復。

對於體重相對較大,或踝關節穩定性相對較差的人群來說,這種方式倒是容易出現足弓、足底筋膜或踝足部韌帶損傷。

2、全腳掌跑法

雖然叫全腳掌跑法,但是也不是整個腳掌砸在地面上,具體辦法是腳全掌的外側先落地,然後快速過渡到前腳掌然後蹬地完成一次跑步。

要點有兩個:一是腳的外側先著地,二是快速完成向前滾動。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腳在落地的時候儘量使你的腳掌與地面形成的角度越低越好,因為我們都知道受力面積大的話對於身體的壓強最小。

全腳掌的跑法對於小腿和腳部肌肉要求不高(也是相對前腳掌跑法不會粗小腿的原因),這是因為腳底在著地的時候吸收了一部分衝擊能量,但是此方法可能導致膝蓋的損傷。

3、腳後跟跑法

後腳跟著地的跑步方式是大多數初跑者會採用的方式。

這種跑法就是後腳跟先落地,迅速滾動蹬地的跑法,這種跑法看起來好像好像能最大限度利用步幅,但是對骨骼和神經造成的傷害,還是弊大於利。

首先,後腳跟先著地,迅速滾動到前腳掌的方式本身就有一定的緩衝作用。只要跑步時注意保持上半身正直,著地腳不過分前伸,膝蓋微曲,在大部分著地期間,足底壓力重心都在鞋子長度的前20%~40%處。

其次,人體足部有特化的足底脂肪墊結構。它可以緩衝震動,平均每個足跟墊的面積是23cm2。對於一個70kg的人來說,足跟承受的負荷為3.3kg/ cm2,跑步時增至6kg/ cm2。如果足跟以每英裡1160次的頻率觸地,該累計效應是顯著的。如果這種累計效應作用於身體其他部位,會導致組織壞死。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隔膜及脂肪墊發生退變,損傷風險會增高。

總結

落地的方法不同直接取決於跑步速度和距離。在馬拉松訓練和比賽中,採用最廣泛的是全腳掌跑法,尤其在比賽中,優秀的運動員往往會分階段的調整腳底落地的部位,比如腳的外側、中間,內側輪流著地,就可以輪流讓其他部位相對休息,起到減少消耗,提高跑步效率的作用。

馬拉松訓練比賽中,腳的落地方式是基礎,還要與呼吸、擺臂、送跨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而對於初跑者或平時靜坐少動的健身人群來說,想要採用前腳掌著地未嘗不可,但需要格外注意以下三點以降低運動損傷風險:

1、達到一定的跑步速度;

2、增強下肢肌肉力量;

3、運動強度不宜過大。

科學地掌握好正確的跑步姿勢,制定系統的訓練計劃,把握適當的節奏,才會無往不勝,不斷超越自己。

認同我以上的說法嗎?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由虹途弓板跑步機創作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跑步應該腳跟先著地,還是前腳掌先著地?
    正聽著音樂慢跑,走來一位教練或者跑友,上下打量一番說道「跑步不能腳跟先著地!這樣傷膝蓋,還跑得慢。你應該……」 多數人穿鞋長距離慢跑時都是腳跟先著地,改變落地方式的勸說從何而來,新跑姿又能不能避免傷痛、提高成績呢?
  • 跑步應該腳跟先著地,還是前腳掌先著地?|果斷練
    你應該……」多數人穿鞋長距離慢跑時都是腳跟先著地,改變落地方式的勸說從何而來,新跑姿又能不能避免傷痛、提高成績呢?腳跟先著地的跑步姿勢丨作者供圖減少傷痛,強化自己還是鞋底?很多人對改變姿勢動心,是因為大家都說「避免腳跟先著地能減少傷痛」。
  • 跑步應該前腳掌著地,還是腳後跟著地?初學者該如何選擇呢?
    剛開始跑步的時候一定會面臨很多的問題,前面我們已經討論了一些需要糾正的跑步姿勢。那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大家都比較關心的落腳著地部位選擇。在跑步的過程當中,我們到底是應該前腳掌著地,還是應該用腳後跟著地呢?不妨一起來看看。
  • 通過跑步來減肥,到底是用腳掌著地還是腳跟著地?原來區別這麼大
    也有很多小夥伴會說,沒有注意過自己的跑姿,怎麼舒服怎麼跑,這個也沒有問題,只要膝蓋沒有傷害,用自己的習慣跑姿就行,但是也可以來了解一些腳掌著地和腳跟著地跑步的不同。,不然你不是在跑步,是在鏟地;前腳掌著地技術也不是說腳跟不著地,只是腳掌先著地。
  • 跑步腳尖著地好還是腳跟著地好?跑步大神們是這樣做的!
    跑步時到底是腳尖先著地好,還是腳跟先著地好,還是有其他方式?可能眾說紛紜,每個人大概都能說出幾個好壞優缺點來。而作為一個有6年多跑齡的小開我想說,很遺憾我好像從來沒關注過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我跑步這麼多年沒受過傷的原因吧。
  • 跑姿最全圖解:究竟是「前腳掌著地」還是後腳掌著地?
    ,與8年跑步教練學習跑步知識(備註:僅限跑步1年及以上的跑友)談跑姿,就離不開腳掌著地方式的討論。對於前腳掌落地和後腳掌落地這兩種落地技術,各有各的支持者。但大部分人認為跑步時應該前腳掌著地,而不是後腳跟著地。
  • 為什麼送髖、前腳掌著地這些跑步技術,你總是學不會?
    關於跑步技術,我們講了很多,比如如何提高步頻,怎樣送髖,如何前腳掌著地,怎樣跑可以降心率等等,但還是有很多跑友留言說,為什麼我總是學不會的? 其實這些跑步技巧和能力,並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學會的,它需要長時間的訓練,並在苦練中不斷體會來的。 這一點,達子在跑步也深有體會,比如一個剛開始跑步的人覺得前腳掌著地的跑法很好看,那麼10個人有9個都會學成錯誤的墊腳跑,因為身體素質沒有達到標準,是沒有辦法做到前腳掌著地跑姿的。
  • 跑步腳尖著地好還是腳跟著地好?原來跑步大神們是這樣做的
    而作為一個有6年多跑齡的小開我想說,很遺憾我好像從來沒關注過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我跑步這麼多年沒受過傷的原因吧。直到最近肯亞長跑運動員基普喬格以1:59:40打破馬拉松歷史記錄,我身邊的小夥伴談論此事時,聊到這個問題並為此爭論不休,我才意識到原來這個問題的爭議還挺大。那到底什麼才是正確腳著地方式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小開覺得我們應該先搞清楚不同的腳著地方式的區別。
  • 跑步時腳掌應該如何正確著地,轉換跑姿先改變這件事
    階段,可以再分成腳掌碰到地面瞬間的觸地,以及將體重轉移到軸心腳瞬間的體重轉移這兩步。觸地方法主要分成三類:用腳跟先著地的腳跟著地法、用整個腳掌著地的腳掌著地法、以及用腳尖著地的腳尖著地法。除此之外,還有隻在觸地瞬間用腳尖,腳跟微微懸空,然後用一半腳掌著地承受重量的前中掌著地法這種介於中間的觸地法。
  • 很多大神都是前腳掌先著地,慢跑也可以這樣做
    :「跑步時是前腳掌著地好還是後跟先著地好?」跑步時前腳掌先著地,不是指腳尖先著地,而是腳趾的根部附近先著地(如上圖)。如果用腳尖彈跳著跑,會對阿基裡斯腱造成負擔,容易受傷。二、前腳掌著地的大神們科學家李伯曼在權威雜誌《自然》上提出,腳跟著地的反作用力比前腳掌著地會高出近三倍,會對腳部造成很大的衝擊力。
  • 三公裡跑,前腳掌還是腳跟著地?
    比如著名的腳著地問題,跑步時到底是前腳掌落地還是腳跟落地,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止。目前的主流看法是,應該前腳掌落地,但是世界馬拉松冠軍也有採用腳跟落地技術的。 所以一味地追求「正確」跑姿,可能會陷入求而不得的局面,因為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跑步時,到底該用前腳掌?全腳掌?還是腳跟著地?終於有答案了...
    跑步時,到底該用前腳掌?全腳掌?還是腳跟著地?終於有答案了...有最佳著地方式嗎?跑步著地的方式真的那麼重要嗎?跑步著地方式的關鍵是什麼呢?如果你依然對上述的問題感到困惑,今天咚妞就來為你好好解答一番吧~前腳掌著地跑法使用前腳掌跑法時,前腳掌部分略微先落地,隨後腳後跟也落地,需要注意的是,腳後跟落地的時候,身體重心仍然是壓在前腳掌部分的。前腳掌落地時,最先著地的是前腳掌外側,然後迅速過渡到前腳掌內側和腳跟。任何著地的過程都會有一個內旋的動作。
  • 跑步時腳後跟著地還是前腳掌著地呢?你屬於哪一種呢?
    在瀏覽這篇文章的時候,筆者想諮詢你一下,你跑是用腳後跟著地還是前腳掌著地呢?今天跟大家探討一下跑步的著地方式的話題。跑步著地的方式有三種,腳後跟著地,前腳掌著地及全腳掌著地。實踐表明,很多大眾跑者大多數用腳後跟跑步居多,而我們卻常常在電視上看到長跑運動員用前腳掌跑步,也許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運動員與普通大眾在著地方式上不同呢?如果讓運動員的速度降下來,他們還會用前腳掌著地嗎?也有跑者說不用在意什麼部位著地,自然落地就行,這句話對嗎?那接下來我們來具體聊聊。
  • 每天跑步慢跑五公裡,堅持前腳掌著地,一周後小腿變得酸痛難忍?
    每天跑步慢跑五公裡,堅持前腳掌著地,一周後小腿變得酸痛難忍?應該如何緩解?正確答案:繼續保持的話沒辦法緩解,還是放棄控制腳掌著地吧,慢跑時腳步儘量輕一點就好了。慢跑是沒必要也沒辦法用前腳掌著地的。因為速度不夠,步幅小,這時我們的本能就是會後腳跟著地,然後全腳掌承擔負重。如果勉強前腳掌著地,那就會在身體本能的協調下,將彈跳高度變高,然後才能自然地前腳掌著地。
  • 跑步時到底應該用腳的哪一部分先著地?
    你的腳應該在哪裡落地?如果你的跑步方式是把重心落在你的前腳掌上,你最好把它落在腳掌中間,如果你的重心習慣落在腳後跟,光腳跑步有利於你把重心落在前腳掌上。雖然這一領域的研究仍在進行中,但一些研究報告顯示了跑步時先降落在腳掌中間或前面的好處, 你應該將腳掌先落在中部,然後再滾動到你的腳趾處。這一觀點的支持者說,你需要避免成為腳後跟癱瘓者,如果你踩在腳後跟上,你就會停止前進的勢頭,並在膝蓋上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 別再這樣跑步,別再這樣傷害自己了
    跑步,畢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急於求成,只會適得其反。有句話說的是:無人問津的叫過程,惹人注目的叫結果。我們想要收穫成功,就必然會經歷一段無人過問的過程,我們只需要暗自努力,時間自會給我們答案。所以跑步不要再天天跑了,別再傷害自己了。先了解當下的自己,才是最為重要的。1、天天跑步,你以為你是誰?
  • 小腿摺疊、大腿提拉、前腳掌著地,這些是好的跑步技術?
    好的跑步技術是什麼樣的?讓我們從細節解析一下。小腿摺疊:小腿摺疊的角度也是根據你的跑步速度快慢來決定的,它是屬於一個積極的抬腿過程。小腿摺疊並不是肌肉主動發力的結果,而是速度加快後,小腿扒地的慣性作用,隨著小腿的抬起,大腿也會順勢發力收縮,最後為跑步助力。
  • 乾貨丨跑步前腳掌疼痛別大意!很可能你的橫弓塌陷了!(文末福利)
    最近北京通州跑群裡有一位跑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跑步前掌疼痛究竟是什麼原因?(前掌壓力變大)如果一個跑者他的橫弓穩定性不是很好,再加上跑量過大或跑步時強度增加太快有人說,功能鞋墊弱化了足本身的功能。其實這就像鞋子一樣,給你的輔助越多,你本身的功能就會越弱,好比溫室的花朵。所以從本質上,你應該鍛鍊足底的肌肉力量,增加足橫弓穩定性。
  • 技術貼:跑步著地方式大揭秘 你的姿勢正確嗎?
    優美瀟灑的跑姿是良好跑步技術的體現,不僅提高跑步效率、節省能量,更可有效避免傷痛。因此,跑姿始終是跑友們關心的熱門話題。一談論跑姿,總繞不開一個話題,那就是「著地方式」。著地方式基本可以分為腳跟著地、前腳掌著地、全腳掌著地。
  • 前腳掌先著地還是後腳跟先著地?分享這幾個小技巧,跑步不傷膝
    導語:跑步時,腳掌還是腳跟先落地?前腳掌著地觸地時間較短對膝關節壓力小,但同時腳踝承擔的壓力會比較大,後腳跟著地對膝關節產生的負荷較大。對於普通跑步健身愛好者來說,不必過分在意自己是哪種落地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感到最舒服的跑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