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和花崗巖都可以說是現代裝修中很經常見到的石材。
但是這兩種石材在某些程度上還是有點相似的。
除了外觀上,不太懂石材的人會分辨不出來之外,
很多人其實也不太清楚,大理石和花崗巖的區別。
那麼同樣是作為石材的大理石和花崗巖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一起來看:
大理石:
大理石是地殼中原有的巖石經過地殼內高溫高壓作用形成的變質巖,地殼的內力作用促使原來的各類巖石發生質的變化的過程。
由變質作用所形成的巖石。
是由地殼中先形成的巖漿巖或沉積巖,在環境條件改變的影響下,礦物成分、化學成分以及結構構造發生變化而形成的。
花崗巖:
花崗巖屬於酸性(SiO2>66%)巖漿巖中的侵入巖,這是此類中最常見的一種巖石,多為淺肉紅色、淺灰色、灰白色等。
巖漿巖又稱火成巖,是由巖漿噴出地表或侵入地殼冷卻凝固所形成的巖石,有明顯的礦物晶體顆粒或氣孔,約佔地殼總體積的65%,總質量的95%。
所以,大理石是變質巖,而花崗巖是巖漿巖。
大理石:
我國所產大理石依其拋光面的基本顏色,大致可分為白、黃、綠、灰、紅、咖啡、黑色七個系列。
每個系列依其拋光面的色彩和花紋特徵又可分為若干亞類,如:漢白玉、松香黃、丹東綠、杭灰等。
大理石的花紋、結晶粒度的粗細千變萬化,有山水型、雲霧型、圖案型(螺紋、柳葉、文像、古生物等)、雪花型等。
花崗巖:
花崗巖多為淺肉紅色、淺灰色、灰白色等,多為中粗粒、細粒結構,塊狀構造,也有一些為斑雜構造、球狀構造、似片麻狀構造等。
花崗巖還可以根據暗色礦物種類進一步命名,如暗色礦物主要是黑雲母,可稱為黑雲母花崗巖,這是常見的一種花崗巖。如為黑雲母和白雲母,其含量接近相等,可稱為二雲母花崗巖。
如果暗色礦物以角閃石為主,則稱為角閃花崗巖;如果暗色礦物以輝石為主,則稱為輝石花崗巖;幾乎不含暗色礦物的則可稱為白崗巖。
在外觀上,大理石是比較細膩的,花紋大小局部不一樣,更多是以水紋狀存在。
而花崗巖的材質比較粗,沒有大理石細膩。並且每種花紋之間的區別不大,基本都是顆粒狀存在,很有統一性。
大理石: 莫氏硬度在3—5。
花崗巖: 莫氏硬度在6—7。
石材的硬度以莫氏硬度作為計算單位:
莫氏硬度在6-7屬於硬石材,例如花崗巖。
莫氏硬度在3-5屬於中硬石材,例如大理石。
莫氏硬度在1-2為軟石材,例如石灰巖和白雲巖等。
莫氏硬度是表示礦物硬度的一種標準,又稱摩氏硬度。1822年由德國礦物學家腓特烈·摩斯(Frederich Mohs)首先提出。是在礦物學或寶石學中使用的標準。
莫氏硬度是用刻痕法將稜錐形金剛鑽針刻劃所測試礦物的表面,測量劃痕的深度,該劃痕的深度就是莫氏硬度,以符號HM表示。也用於表示其它物料的硬度 。
大理石相對花崗巖來說是比較軟的石材。
大理石:
其主要成分以碳酸鈣為主,約佔50%以上,其他還有碳酸鎂、氧化鈣、氧化錳及二氧化矽等。通常有明顯的花紋,礦物顆粒很多。
花崗巖:
主要由石英、長石、角閃石、輝石、橄欖石和黑雲母組成,其成分以二氧化矽為主,約佔65%~75%。
大理石是碳酸鹽類石材,屬於鹼性石材。
花崗巖是矽酸鹽類石材,屬於酸性石材。
大理石:
由於大理石一般都含有雜質,而且碳酸鈣在大氣中受二氧化碳、碳化物、水氣的作用,也容易風化和溶蝕,而使表面很快失去光澤。
所以少數的,如漢白玉、艾葉青等質純、雜質少的比較穩定耐久的品種可用於室外,其他品種不宜用於室外,一般只用於室內裝飾面。
花崗巖:
花崗巖較大理石的硬度高,因而難以加工,但耐酸、耐風化腐蝕。不易風化變質,外觀色澤可保持百年以上,因此多用於牆基礎和外牆飾面。
由於花崗石硬度較高、耐磨,所以也常用於高級建築裝修工程,例如,大堂的地面。
一般來說,大理石和花崗巖正常使用的壽命是永久性的,但是精度會伴隨著工作量的消耗磨損、退化。
大理石雖然相對花崗巖比較軟,但是因為色彩鮮豔,所以通常都是使用在室內的。而花崗巖雖然硬度大,但是花紋比較統一看起來有點冷冰冰,更多用在室外。
熱帶雨林綠
產地:印度
石材:大理石
顏色:綠色
紋理:樹根紋
雅典黑金花
產地:中國
石材:大理石
顏色:黑色
紋理:圈紋
愛瑪仕灰A
(土耳其灰/義大利灰)
產地:中國
石材:大理石
顏色:灰色
紋理:網紋
琥珀金麻
產地:巴西
石材:花崗巖
顏色:淺灰
紋理:粗顆粒
沙漠玫瑰
產地:巴西
石材:花崗巖
顏色:灰色
紋理:大花
G640
產地:湖北
石材:花崗巖
顏色:白色
紋理:細花
www.StoneS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