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英的殭屍鬼怪電影曾經在90年代掀起一片熱潮,他的電影無釐頭搞笑,創意無人能及。他的電影可以說是殭屍片類型的啟蒙,我們可以看出電影元素眾多,裡面包含鬼怪、殭屍、愛情、友情、正義等等的探索。
他將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給人創意感和新奇感,看後總是覺得很搞笑。心情不好的時候看林正英的電影,一定能擺脫失落的情緒,可以說是讓人開懷大笑的良方。
生於1952年的他逝世於1997年,但是在47年的生涯中,他帶給觀眾,帶給電影行業的成就是無人能及的。很多他的影迷都很遺憾,如果林老生命長久些,那麼,他應該會給我們觀眾帶來更多的電影作品。即使現在,他的電影也一直經典,值得反覆觀摩。
一、妖魔鬼怪片曾經被視為封建迷信,《鎮魂》是又一力作
在很久之前妖魔鬼怪片一直不能算是主流,由於廣電的審查制度,很多影片無法得到上映。現在相對包容很多,但是不久前大火的《鎮魂》後來被叫停,有些地方被修改後再次上映,就說明現在審查制度相對包容。據說現在有別的國家也在播放這部劇集,原著的腦洞很大,寫之前我想也是經歷過一番思考。
《鎮魂》是繼《靈魂擺渡》後的又一力作,朱一龍演技很好。這部作品也有巨大的想像力,當然也融入了一些新奇的元素,總得來說是一個好的開始。
目前,市場上這類的作品真的不多。在妖魔鬼怪片的類型中其實有很多的空白和價值,值得我們探索和深入研究,希望未來會有更多好的作品上市,切忌不可以加入封建迷信的元素,可以迎合社會主流文化,這樣的作品才能走得遠。
二、林正英開啟了鬼怪、殭屍電影的先河,至今高度無人能及
其實很多時候,妖魔鬼怪是我們內心的壁障,反應的是人類的心理過程,文明演化的映射。當然也是林正英對於電影藝術的探索和創新,是他自身價值觀的展現和一部分人們生活狀態的延續。所以,林正英的電影看後總是讓我們有所收穫和反思。
好比在《人鬼神》這部電影中,人類掌握捉鬼的技能,但是鬼也分為好鬼和惡鬼,並不是一概而論。這就涉及到人性的問題,有時候我們表面看到的未必是真實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去了解,去慢慢研究。
林正英在殭屍鬼怪電影裡加入了很多人類情感的元素,明明是捉鬼的師傅,加入了師兄姐弟的情感糾葛,私生子這些俗套的橋段。俗套中有笑有淚,直擊人心,總是給人引發思考,這才是好的電影,以至於現在我們依然記得。
包括人與人之間的誤會,鬼怪也分為好鬼和壞鬼,但是只要深入去溝通,去相處了解,還是能夠解決誤會和衝突。這也就給我們思考,不要帶有偏見地去看到任何事物,只要耐心思考和願意去了解、觀察、傾聽,那麼,我們一定可以懂得其中的意味,對各類文化也更加包容和慈悲。
三、《中國妖怪》由來已久,妖怪文學延續了幾千年,是文化的體現,萬物皆有靈的象徵
日本的幽靈、妖怪的原型,都是出自於中國的古典文化,只不過日本保留得較好。現在日本還成立了只怪研究、妖怪學等等。關於妖怪文學,他們有專門的這一類作者,作品的內容也相對大膽和包容。
而《中國妖怪》這本書收羅了1080種妖怪,可以說是最全面的妖怪合集。作者張雲耗費了數十年的心血,堪稱妖怪的百科全書。全書中將妖怪分為:妖、精、鬼、怪四大類,每一類都有各自的含義和指向。
妖:指的是人變成的,或者動物變成的人形的異物,比如狐妖、民等。精:山石、植物、動物等幻化成型,但是不以人的形象出現。鬼:魂不散為鬼,以幽靈、魂魄或者亡象的形態呈現,比如畫皮等。怪:物之異常為怪,人們不熟悉,沒有見過的事物,或者同類,才被稱之為怪,比如天狗、巴蛇。
大家通過看這本書可以了解妖怪的類別,妖怪的特性和出處,可以把這本書當作是一本妖怪字典,這是中國目前收錄妖怪最全的書籍。
《中國妖怪》追本溯源其實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妖怪其實是連接人類和世界的關係,體現萬物皆有靈的理念。
我們沒有必要排斥,只需要抱有理解的心去看待妖怪文學,看待這一現象,我們就能懷有包容的心,接納更多的實物。
妖怪文學是中華文化的遺產,涉及方面很廣,除了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外,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但願大家了解《中國妖怪》後,能夠創作出積極向上、藝術性高、兼容性強的作品,這也是我們觀眾樂於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