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蘇丹有了一位閃亮的漂亮姑娘 她枕著槍聲入睡 把中國防疫經驗...

2020-12-16 中國長安網

▲廖潔給當地居民講解防疫知識

這張照片有奪目之像。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宣傳精品,應有它一席之地。照片拍於萬裡之遙的南蘇丹,在這個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已是家喻戶曉。它與重慶更是切切相關。因為那隻手。

是兩隻手。一隻柔柔有力,散發出東方美的瑩瑩潤麗,手腕拴一條中國風紅繩,是廖潔的手;另一隻黝黑,戴一枚白金戒指,是南蘇丹首都朱巴一位居民的手。

兩隻手顏色迥異,手指相向指在同一點:新冠病毒防治指南。照片無意拍攝,當時廖潔在給當地居民講解防疫知識。

廖潔,重慶市公安局兩江新區分局民警。她還在南蘇丹。此時此刻,那裡剛剛步入悶熱乾燥的旱季,白天氣溫時常高達50℃。在南蘇丹,找不到春天,找不到秋天,更無冬天。這對於習慣重慶四季交替的廖潔來說,是一個意外的麻煩。

去年,廖潔主動請纓前往南蘇丹參加維和任務。維和警察,光榮呀,她一直這麼認為。南蘇丹,神奇之地,她想像在那裡的美好時光。

快滿一年了,廖潔沒離開過南蘇丹,沒休過一個像樣的假。她真夠拼的,在危險重重之地連續工作數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她第一時間收集國內抗疫經驗,撰寫抗疫工作指南,向世界推廣中國抗疫經驗,廣獲讚譽。

她的優異表現被聯合國注意到。在聯合國的考核中,她獲得「非常優秀」評價——整個任務區,只有百分之二的維和警察能得到這四個字。更不簡單的是,她是朱巴戰區唯一兩獲嘉獎的維和警察,在聯合國半年考評中得到「傑出」等次的評價。

閃著光的女警

▲關心當地兒童

中國比南蘇丹快五個小時。11月26日晚7點(北京時間),廖潔剛忙完幾個小時的新警察培訓,還沒來得及吃午飯。她說,早上喝了一碗稀飯,現在天太熱,沒胃口。

南蘇丹條件是很艱苦的,幾乎沒有蔬菜,一天湊合著吃兩頓,方便麵是奢侈品,常常雞蛋煮掛麵。工作太忙,煮一鍋飯要吃幾天。營養堪憂,幾個月,頭髮都白了好多根。「我還沒有嫁人啊,頭髮都白了。」廖潔一說一笑,重慶姑娘的爽直樂觀。她給人大大咧咧的感覺,其實心思敏銳。

她出生在渝中區兩路口,用她的話說,打小就混跡於兩路口、菜園壩。兩地人來人往,久而久之,讓她不懼陌生人,不畏遠方,有一種果敢,習慣了笑著面對困難和挑戰。大學時,她去泰國支教,漢語言專業研究生畢業後投身對她來說極為陌生的警界。

2019年3月,她報名參加維和選拔。而這月的10日,緊鄰南蘇丹的衣索比亞發生空難,一架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的客機當天上午墜毀,機上157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其中有8名中國公民。

她說:「最初是為了維和警察這個光榮的頭銜,一腔熱血想去衝,看看自己能走多遠。」

是呀,想看看自己能走多遠。開始覺得自己不行,試一試可能就行了。這算是她的人生感悟。她記得,兩個月廢寢忘食的學習,通過了聯合國甄選考試,再經層層審核,最終獲得通往南蘇丹任務區的「通行證」。

「維和警察,從此這四個字在我的生活中開始被賦予非比尋常的意義。從那時起,我就時刻提醒自己,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名警察,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託。維和,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讓自己不負組織的信任,不負大家的幫助,不負親人的理解,讓自己配得上維和警察這個光榮的稱號。」這不是秀,而是肺腑之言,情意肫摯,所以值得大段抄錄。

▲廖潔和同事

12月16日,又一個冬天,她帶著光榮和使命到達暑氣蒸人的南蘇丹,她的臉很快被曬乾了,慢慢痛起來。衣服是特製的,左邊印有五星紅旗圖案,右邊是她的名字。從此南蘇丹有了一位閃亮而又了不起的漂亮姑娘。外國同事親切稱她「shiny」(閃著光),他們談起她來時,會說這樣兩句話:「Sheissoshiny」(她多麼閃亮),「Sheisamazing」(她真了不起)。多少人會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呢?屈指可數!

幾天前,埃及警隊長卡裡姆(Karim)準備回國。他是朱巴戰區行動部門負責人。臨行前,卡裡姆崇敬般地告訴廖潔:「你真了不起,你衣服上的五星紅旗也了不起。」廖潔很感動,那天夜裡,她感到胸前的圖案和自己的名字像是有了靈氣,在自己眼前飛舞。

了不起的貢獻

她已是南蘇丹朱巴戰區後勤管理官。11月27日,先是早會,接著和防暴隊隊員一起去取已批准發放的桌椅板凳,再給當地「派出所」送去;下午又跟工程部門的負責人討論整修「派出所」的事項。當晚,她發來一張送桌椅時拍下的照片,當地警察個個笑得燦爛,「他們高興慘了。」她說。

「現在條件好多了,比開始來的時候好多了。」還是一說一笑。

初到任務區,艱苦一言難表。她和另三名女警擠在一個狹小的貨櫃裡,這就是家,悶熱的天氣把貨櫃烤得滾燙,沒有水,沒有洗手間。入夜,不遠處槍聲時而響起,很快就習慣了,枕著槍聲入睡。

第三天,因為水土不服,她開始發燒咳嗽,接著皰疹暴發,全身癢痛,晚上咳得癢得難以安睡,為了不影響別人,她盡力憋住嗓子,不咳出聲來。夜晚漫長而痛苦。貨櫃沒條件做飯,好想喝一碗粥呀,熱乎乎的粥。她說,那個時候特別想家,但不敢跟家裡講,不敢視頻聊天,怕父母看了擔心。

整整一個月時間,她被病痛折磨得疲憊不堪,可她沒請一天假,每天堅持和外國同事一起在難民營巡邏執勤。她精神抖擻,幹勁十足。她掩飾得非常好。她積極參與維護當地婦女權益的活動,為解決難民營管理問題而多方奔走。在周圍所有人的眼中,她的形象出來了:堅強、勇敢、樂觀、執著。一位姑娘如此堅強,同事說沒見過,「病得站不起來了也沒見她哭過、抱怨過,還一直笑嘻嘻地鼓勵我們。」

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她?一種感動的力量。她坦言:「當時我想我是中國維和女警,雙肩承載的是祖國和人民的重託,面對困難不能退縮,更不能因為自己是女性就被區別對待,給組織給同事拖後腿。」

一個月後,她競聘到後勤崗位。她開始夜而忘寢地忙碌,她想以最快速度解決戰區後勤管理中的混亂。她像一陣風一樣,白天處理、協調各種紛繁瑣碎,晚上留在辦公室整理臺帳、清理資產和文件。很快,管理混亂的問題被這陣風颳走了。任務區考評部門高度讚揚廖潔,同時稱讚中國警察真正將維和當成了自己的事業。

▲廖潔和同事給當地派出所送辦公桌椅

這當兒,全球新冠疫情暴發,從未有過的挑戰,她時刻關注國內抗疫情況和國際形勢。2020年3月15日,她提前謀劃,和同事編寫朱巴戰區防疫計劃。計劃借鑑並提煉了中國公安機關抗疫的優秀做法,比如採取彈性工作制、居家辦公、工作中必須戴口罩等,該計劃得到上級部門肯定並向整個任務區推廣。她的聰慧讓她先人一步,疫情大暴發之前就為朱巴戰區申請了大量口罩、手套。

由於抗疫工作出色,她被任命為朱巴戰區新冠病毒防範工作事務官,負責保障整個戰區抗疫工作的防護、統計、隔離及協調工作,站在了南蘇丹新冠抗疫第一線。制定朱巴戰區疫情統計上報制度、車輛辦公場地定期消毒制度、維和單警和防暴隊培訓制度,對當地軍警和戰區警察抗疫培訓,編寫防疫指南,向居民普及防疫知識,把中國防疫經驗推廣到南蘇丹……每一項都是了不起的貢獻。

再做一件大好事

南蘇丹的傍晚迎來另一片天,美得讓人心醉,粉色的雲彩灑滿天穹,天邊的雲團像一塊巨大的黃金燃燒起來,從前方燒到後方,璀璨絢爛。

廖潔喜歡這個時候去跑步。慢跑,因為沙塵太大。

而這時,重慶的天空是怎樣的呢?廖潔特別思念她的外婆。外婆90歲了,天天念叨著她。廖潔在慢跑,不知不覺淚水落下。她是多麼想見到外婆,陪在外婆身邊。

這幾天,一些外國警察開始收拾行囊,準備回國。按照以往規定,還有幾天,廖潔一年的維和任務期滿,也可以回來了。「但前幾天接到通知,我要延期半年。」廖潔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家人。她不知道,外婆會多麼傷心呀。只有淚水錶達思念。

廖潔說,從報名那天起,就做好了應對一切可能的準備。現在南蘇丹的疫情並未緩解,繼續留下來,她可以為防疫做更多的事,避免更多人感染,「這也不失為一件大好事。」

說起再做一件大好事,廖潔又朗朗一笑。

相關焦點

  • 枕著槍聲入睡!在維和戰場展示中國警察風採的女警廖潔
    廖潔,女,35歲,重慶市公安局兩江新區分局民警,中國第八支赴南蘇丹維和警隊隊員。2019年12月前往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先後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50餘次。提出戰區難民營工作防護計劃,得到戰區通報表彰。疫情暴發後,她第一時間收集國內抗疫經驗,和同事撰寫了《朱巴戰區新冠病毒抗疫工作指南》,在維和任務區推廣中國抗疫經驗,獲得廣泛讚譽。
  • 在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南蘇丹
    廖潔,中國第八支赴南蘇丹維和警隊隊員,重慶市公安局兩江新區分局民警。2019年12月,她主動請纓前往聯合國最危險的維和任務區之一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她先後參與維和行動50餘次,提出戰區難民營工作防護計劃,得到戰區通報表彰;精細高效的勤務管理模式,廣受各國同事認可,工作質效大幅提升;疫情發生後,她第一時間收集國內抗疫經驗,主筆撰寫《朱巴戰區新冠病毒抗疫工作指南》上報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總部獲批,向世界推廣中國抗疫經驗,廣獲讚譽。
  • 重慶女警維和日記:在南蘇丹推廣中國抗疫經驗
    5月29日是我離開祖國的第166天,也是我作為一名維和警察來到南蘇丹的第166天。我知道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維和夢,每一個維和歸來的兄弟姐妹都光芒四射。來到南蘇丹以後,我終於明白了他們的光芒來自哪裡——來自於承受住對祖國和家人的無盡思念,來自於忍耐住艱苦生活環境的嚴峻考驗,來自于堅守住遇到挫折毫不退卻的初心使命。
  • 中國南蘇丹聯合舉行記者會:中國始終與非洲兄弟同行
    來源:央視網當地時間4月22日,中國和南蘇丹聯合舉行記者會,中國駐南蘇丹大使華寧與南蘇丹民間社會聯盟主席阿庫奇、南駐華大使杜庫出席,向南蘇丹民眾分享中國抗疫經驗,介紹國際抗疫合作和非洲在華人員真實情況,呼籲各方團結抗擊疫情。
  • 中國專家5G視頻連線 助力南蘇丹疫情防控
    【解說】3月18日,中國-南蘇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交流視頻會議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網際網路醫院舉行。中國與南蘇丹兩國衛生健康系統專家利用5G網際網路技術,「面對面」就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交流討論。  【解說】視頻會議上,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梁朝朝對南蘇丹醫護人員介紹了中國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經驗,並對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病例防控措施進行了分享。
  • 中國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部隊完成第十次輪換交接
    當地時間11月30日下午,中國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部隊第十次輪換交接儀式分別在南蘇丹維和工兵、醫療兩支分隊的營區進行。中國第11批赴南蘇丹維和工兵和醫療兩支分隊正式開始履行維和使命。 中國第11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部隊第一梯隊維和官兵已於11月13日抵達南蘇丹首都朱巴,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在過渡營進行了為期15天的醫學隔離和身體健康檢查。
  • 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向南蘇丹捐贈筆記本電腦儀式在南蘇丹駐華...
    海外網11月13日電 (記者湯佳麗)11月13日,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向南蘇丹捐贈50臺筆記本電腦儀式在南蘇丹駐華大使館舉行。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執行主席龍宇翔出席儀式,並與南蘇丹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昆巴·蒙代進行深度會談,就進一步在文化藝術、經貿投資、人才培養等領域的未來合作達成共識。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南蘇丹槍聲裡的戰士
    昨天,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發布了預告片。該片歷時五年跟蹤拍攝,跨越時間和距離,從中國到非洲大陸,真實地記錄了中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故事。去年的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經緯張穎通過朋友接觸到了這部片子,並有幸私下安排了一場看片,被深深打動。
  • 中國維和警察王雅良:我在南蘇丹維和的故事
    南蘇丹,一個飽受戰亂之苦的非洲國家,一個被聯合國評估為世界上最艱苦的維和任務區之一。 一批又一批頭頂天空藍、肩扛中國紅的中國維和警察,遠離家鄉,告別親人,毅然來到這裡執行維和任務。 一年又一年,變的是歲月,不變的是初心。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南蘇丹槍聲裡的戰士 |【經緯低調出品】
    「我被這部片子打動了,我覺得這群中國維和軍人做的事有立場、有意義,我想讓這個片子被更廣泛地傳播,讓更多人看到,我也能做一些貢獻,所以就很快找到了片方,並邀請《燃點》的細藍線團隊一起,深度地參與到策劃、宣傳、破圈當中,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維和部隊在國際上做出貢獻的、有歷史意義的片段,而因此被正面影響。
  • 安徽醫院5G視頻連線助力南蘇丹抗擊「新冠」
    中國與南蘇丹兩國衛生健康系統專家利用5G網際網路技術,「面對面」就新冠疫情防治工作進行了交流討論。日前,駐南蘇丹使館提出請安徽省衛健委給予支持的建議,希望借鑑安徽抗疫工作和救治經驗,幫助南蘇丹抗擊新冠疫情。
  • 一位聽障姑娘的「戰疫」
    在麗水有一位聽障姑娘,她因為身體條件限制,無法在一線參與防疫工作。但是,她依舊利用自己的特長,通過錄製手語宣傳片、手語歌等,積極做好防疫宣傳工作,她的名字叫李盛楠。
  • 三天診治2000多人次,中國醫療隊在南蘇丹進行義診活動
    據中國駐南蘇丹使館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12月15日至17日,中國(安徽)第八批援南醫療隊來到朱巴-倫拜克道路項目沿線的拉杜縣和特裡卡卡縣,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巡迴義診,並向特裡卡卡縣醫院捐贈口罩、防護服等抗疫防疫物資。
  • 三毛票價1.8億票房,《保密局的槍聲》為何大獲成功?
    今年年初,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了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的數據:2014年全國電影總票房296.39億元,同比增長36.15%;其中國產片票房161.55億元,佔總票房的54.51%。如今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紅火,躋身「億元俱樂部」,變成了時下許多電影的「終極夢想」。
  • 曾在南蘇丹維和、俄羅斯比武!涼山貧困縣來了一位「硬核」支教老師
    視頻丨曾在南蘇丹維和、俄羅斯比武!涼山貧困縣來了一位「硬核」支教老師川報觀察記者 袁敏 王代強 視頻剪輯:郭雨荷「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Zhaojue?」「It’s rainy.」5月28日下午,陣陣清脆的英語對話從涼山州昭覺工農兵小學四年級一班的教室裡傳出。
  • 中國政府抗疫醫療專家組在南蘇丹開展分享交流活動 介紹中國疫情...
    當地時間8月21日,中國政府赴南蘇丹抗疫醫療專家組在中國駐南蘇丹大使華寧及大使館工作人員陪同下,實地走訪南蘇丹國家實驗室、加朗隔離收治中心等地,與南蘇丹醫護人員和世衛組織駐南蘇丹代表展開經驗交流分享,獲得當地醫護人員和國際組織的高度讚賞。
  • 猜猜看︱80年代一位女演員,常演性格活潑開朗的漂亮姑娘,不是...
    猜猜看︱80年代一位女演員,常演性格活潑開朗的漂亮姑娘,不是洪學敏,她是誰??正如一位網友所回答的一樣,我們給了比較明顯的提示呢。這個演員呢,她出生名門之家,從小就愛好文藝,長大後考取了上海戲劇學院,然後成了著名電影演員和配音演員。她主演的電影雖不多,但給人的印象卻很深。她在配音方面的成績更高,有「女王專業戶」之稱。那麼,她是誰呢?各位猜出來了嗎?咱們先看看大家的回答。
  • 投資南蘇丹:風險與利益並存
    人民網北京4月13日電(王欣 邢璐)4月12日,南蘇丹和中國投資論壇在京召開,該論壇旨在尋求更多有效的投資與貿易機會。南蘇丹總統顧問鄧·特瑞拉(Telar Ring Deng) 帶領企業代表在論壇上與200多家中國企業代表進行了交流。 鄧·特瑞拉感謝中方長期以來為幫助南蘇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並希望進一步發展同中國的友好務實合作。
  • 中國的「白人」民族,姑娘比歐洲美女還漂亮,卻不能與外界通婚
    「白富美」已經漸漸成為了很多女性努力的目標,不僅實現財物自由,而且外形還非常的漂亮,這種女生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她們走在路上,往往會吸引非常多的目光。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審美範圍越來越寬泛,高矮胖瘦各有所愛,但是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一白遮三醜。中國作為典型的亞洲黃種人,黃皮膚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典型外觀特徵,但這並不能一概而論,在中國白皮膚的人也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