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時候一樣,清亮清亮的。」63歲的任萬明在永樂店鎮小務村住了大半輩子,家門口的一條河,承載了他童年的快樂,但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這條河卻變成了臭水河。值得高興的是,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進程中,曾經讓他捂鼻皺眉的臭河重回舊時容顏,河水還清,垂柳倒映,任萬明感嘆:「好像回到了小時候,現在出門就是一景。」
讓任萬明讚不絕口就是家門前這條2000米長的小河,別看現在只有2000米,聽老人們說,這條河道有幾百年的歷史,從永定河途經涼水河、鳳河、小務永太河後入天津渤海灣。「只不過周邊的河道因為種種原因都乾涸或消失了,只有我們村裡這2000米河道一直留存到現在。」村黨支部書記閆素梅生活在小務村已經30多年了,對於這條河有著特殊的感情,「通州因水盛名,又是大運河的北起點,自古以來水文化豐富,小務村能夠保留下這段百年歷史的自然河道,非常不容易,更應該珍惜。」
建設美麗鄉村,堅持規劃先行。小務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將這條百年河道作為「重中之重」。「由於之前缺乏管理,經常有人倒入髒水、垃圾,導致河道受汙染,成了臭水河,蚊蟲也比較多,村民們意見很大,再加上這條河穿村而過,非常影響村容村貌。」閆素梅說, 「我們想通過還清河道,恢復從前的自然景觀,把小務村打造為北方水鄉。」
清理河底淤泥、兩岸美化綠化、放養觀賞魚、搭建垂釣魚塘……經過重重改造,這條河從原來的臭水河搖身變成休閒娛樂的景觀河,成了村裡一道靚麗的風景。如今,一進村,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三座白色的石拱橋橫跨河面,岸邊垂柳迎風起舞,隨手一拍仿佛到了江南一般。
任萬明家就住在河岸,他說:「我小時候就在河裡玩,那時候河水清亮清亮的,有魚有蝦,小孩在河裡捉魚摸蝦,別提多開心了。」如今經過美麗鄉村的「巧奪天工」,臭水溝重現清亮,水裡也有了觀賞魚,任萬明每天都會繞河遛上一大圈,「這都成了一景兒了,河道恢復的跟小時候一樣。如果不是美麗鄉村建設,兒時腦海裡的畫面可能再也找不回來了。」
歷時一年的河道治理中,村裡在河面上架起了三座江南水鄉氣息十足的拱橋。「一來是方便住在河兩岸的村民出行,二來也是想增加河道的觀賞性,讓咱們北方的百姓也能感受到江南小橋流水的氛圍。」閆素梅說,「村南頭還有2000畝水面,全部是淡水魚養殖,我們也想藉助這些水面,在村裡的產業發展上做好水文章。」
此外,小務村還先後栽種了梨樹、海棠樹、紅果樹等各種果樹,以及垂柳、黃楊等綠色景觀樹木。「這幾年栽了3000多棵樹,我們計劃繼續加大綠化面積,同時調配一些花卉,讓村民不僅出門見綠,還能抬眼看花,實實在在地收穫幸福感。」
鄉村美了,一大批村民也開始扮靚自家庭院。任萬明在自家小院裡種了100多種植物,其中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多肉,「村裡環境好了,家家戶戶沒有亂堆亂放了,我也要把院子弄得舒服、漂亮,真正實現裡外一致。」
下一步,小務村將以河道為中心,在兩岸建設展板,用來展示村莊發展的大事跡。閆素梅說:「小務村的好日子是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但窮苦的日子不能忘,把河兩岸變成『開放的村史館』,能讓村民牢記過去的歷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通州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田兆玉
編輯 趙琪
責任編輯 張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