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關注過保健品行業,那你應該對白藜蘆醇不陌生。
近年來,白藜蘆醇作為保健品開始走俏。在某知名電商平臺上,關於白藜蘆醇的「寶貝」不下400件,其中「寶貝」月成交就數千筆。雖然白藜蘆醇產品價格三位數,但眾多養生愛好者們並沒有停止腳步,甚至還有不少年輕人將其當作高檔養生禮品送給長輩和朋友。
按照國內多家經銷商的宣傳,白藜蘆醇既是抗癌神藥,又是抗衰老藥品,還對心血管方面疾病有奇效。
白藜蘆醇是什麼?
白藜蘆醇是一種天然的二苯乙烯衍生物,和植物的免疫系統有關,本身有較強的抗氧化性能,主要來源於葡萄(紅葡萄酒)、花生、桑葚、虎杖等植物。1940年日本首次從一種名為白藜蘆的植物根部得到了這種物質,並由此得名。幾十年間,關於白藜蘆醇功效的論文發表了數千篇,涉及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癌症等,可以說是神乎其神。
白藜蘆醇抗癌是真有其事還是「養生騙局」?
白藜蘆醇的抗癌功效之說,得從1976年的一個實驗說起。
萊斯特教授及其團隊給高脂肪飲食導致結腸癌的實驗小鼠注射了一定劑量的白藜蘆醇後發現,小鼠的癌細胞出現自噬和衰老現象,於是得出結論:純化的白藜蘆醇可以降低小鼠的腸癌風險。或者說,白藜蘆醇可能具有抗癌特性。
事實上,從目前已有的研究結論,到真的證明人類攝入白藜蘆醇會獲得抗癌功效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白藜蘆醇並未開展人體和臨床試驗,其產品對人體作用尚不明確。與此同時,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不等同於人體實驗,在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中有效不等同於對人體有效;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的有效劑量與人體試驗的有效劑量可能相差很大,再轉化為人類能從食物中獲得的劑量,又是另一個數字了。比如,萊斯特教授實驗中使用的低劑量白藜蘆醇,若按食物中的含量換算,大約是250ML紅酒或1KG紅葡萄的量。
其次,即便能證明人體試驗有效,且已知有效劑量,但實驗中用的是純化白藜蘆醇,與從食物中攝入是否能達到一樣的功效,又是另一個問題。換句話說,即使靠紅酒裡的花青素、白蘆藜醇抗氧化有效,舉個慄子,一個68KG的成年人要達到有效的劑量水平,每天需喝750-1500瓶紅酒,可同時,有酒精就有致癌風險,又談何防癌?世衛組織已將酒精飲料納入一級致癌物,也不建議將飲酒作為一種保健方式。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早在2010年就指出,攝入酒精類飲料會增加罹患肝癌、食道癌、乳腺癌等癌症的風險。2018年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更是發表過多篇論文,認為任何飲酒行為都會給人帶來健康隱患,而最安全的飲酒量是0。同時,酒精會增加人動脈硬化、胃和肝損傷、心律失常的風險,這是被證實認可的。
再次,萊斯特教授的實驗只測試了腸癌小鼠,若是其他癌症,白藜蘆醇還能否發揮效用,也不得而知。
再再次,白藜蘆醇未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審批,「根本不是藥」,國家食藥監局也曾發布虛假廣告提示,稱白藜蘆醇產品廣告宣傳中含有「違法宣稱功效或承諾治癒率等虛假內容」。
最後,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將白藜蘆醇推上「神壇」的Dipak Kumar Das博士,因為學術造假被所在大學開除。至於Das博士本人和白藜蘆醇生產商Longevinex 之間的關係,此處不做過多闡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問度娘。
綜上,白藜蘆醇這種成分本身的醫學治療功效尚存學術爭議,沒有研究定論(既無法保證它有益,也無法證明有害)。認為攝取白藜蘆醇就能有助於預防癌症也為時過早,自然也就沒必要當冤大頭,服用昂貴的白藜蘆醇補充劑了。與其通過保健品來追求白藜蘆醇的某些效果,還不如直接吃葡萄、桑葚,還能獲取更豐富的營養。
事實上,目前國內並沒有任何一款合法的、具有抗衰老、美容等功效的白藜蘆醇相關產品。說白了,這種看似高級的進口保健品,正在利用非法宣傳蒙蔽大眾,謀取暴利。這樣的產品在各大平臺上銷售火爆,即便我們沒被騙,我們的朋友、長輩也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了、吃了。請大家務必擦亮雙眼,提醒身邊的人,以防被坑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