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的羅雲鄉,地處武陵山脈,森林覆蓋率達46%,有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而作為重慶市革命老區鄉鎮之一,涪陵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留下的諸多紅色人文景觀,成為羅雲這片熱土珍貴而獨特的亮點。
烈士陵園浮雕
讓「紅配綠」成最耀眼的亮色
羅雲是四川紅軍第二路遊擊隊的誕生地,是涪陵建立的第一個中共黨支部紅色根據地;
這裡有土地革命戰爭期間羅雲革命活動中心和組建紅色遊擊隊的遺址文昌宮,
有赤衛遊擊隊和紅軍遊擊隊的練兵場——洞老虎,有紅軍遊擊隊成立誓師大會會址銅礦山山神廟;
建有羅雲紅軍烈士陵園和紀念碑,是全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還有牛來寺、銅礦山花堡洞、老龍洞、千年古柏等自然景觀。
如何讓這裡的紅色人文景觀與綠色生態資源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羅雲鄉黨委書記晏金安說,我們將充分挖掘發揮紅色資源,以建成一條紅色景觀為主線,
著力打造紅色生態旅遊和綠色產業基地,讓「紅配綠」成為這片熱土最耀眼的亮色。
銅礦山村烤菸打頂抹芽管理現場
立足長遠謀劃 確定實施目標
「紅配綠」紅色生態旅遊,該如何打造?
羅雲鄉的總體思路是:做好《總體規劃》修訂的後續工作,
實施好獅子梁、幹龍壩、銅礦山的村規劃,完成羅雲壩、文昌宮、魚亭子、池沱壩、老龍洞、石筍梁6個村的規劃編制,
對重要節點、接口、景觀等實施規劃管控及建築風貌控制。
「具體的說,羅雲作為重慶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
烈士陵園紀念碑
這條紅色主線將依託四川紅軍二路遊擊隊烈士陵園3A級建設、紅軍文化廣場建設,
實施老街、鍾善輔故居、土地會聯絡點、誓師大會場等土地革命遺址的保護與建設,
不斷培植紅色文化元素,挖掘、延伸和整合本土紅色旅遊資源,
在完成紅軍烈士陵園升級改造的基礎上,把紅軍烈士陵園建成集教育、旅遊為一體的重要紅色景點。
力爭把羅雲紅色旅遊開發、生態旅遊開發項目納入涪陵區大武陵山區旅遊開發建設。」
突出特色 破除交通瓶頸
羅雲鄉山高林密,西與江東街道辦事處毗鄰,南與焦石鎮接壤,距離涪陵城38公裡。
雖說距離並不遠,但彎道多,路況差,成了羅雲發展的瓶頸。
要破除交通這個瓶頸,該鄉在區交委、公路局的支持下,
在今年完成了羅雲場鎮全長13公裡公路的升級改造工程,以及全程長3.6公裡的村通暢工程—羅雲鄉(獅子梁村道)古雙路建設工程。
爭取涪陵支鐵辦道路維修整治資金20萬元,完成3.5公裡道路整治工程。
區政府副區長趙昌輝(左四)調研羅雲鄉場鎮綜合改造
為徹底改變場鎮面貌,該鄉投入上百萬元鋪設排水排汙管網,改造安裝了花崗巖路沿石,遷移高壓電桿、拆除場鎮轉盤並恢復公路,
對場鎮路面完成了改造油化,並將啟動鮮花小鎮創建工作,使如今的羅雲鄉,場鎮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場鎮路油化
晏金安表示,還將投資680多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86平方公裡;
治理石漠化8.65公頃,整治渠堰15處、2.6公裡,整治安全隱患5處,疏浚渠堰5條、4.5公裡,
新增自來水入戶120戶、改善375人的飲水條件,開展安全汛前、汛中檢查18次,編制預案15個;
新增蓄水1萬立方米,新增灌面500畝,恢復改善灌面1200畝。
讓紅色景觀與綠色產業基地相互輝映
「紅」色凸顯了,在「綠」方面,羅雲鄉將在鞏固糧食、榨菜生產的基礎上,
提升烤菸生產規模和品質,挖掘蔬菜、畜牧生產的潛力,
形成萬擔烤菸、萬畝蔬菜基地、萬畝核桃基地,新增採礦等特色產業。
從規劃布局、招商引資、企業培育、資源整合等方面著手,堅持「特色化、生態化、共享化」建設理念和「做專、做優、做強」工作目標,
著力推進該鄉特色產業建設,不斷增強該鄉經濟社會發展後勁。
晏金安說,他們將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烤菸生產精細化,面積穩定4000畝,產量實現一萬擔。
2016年銅礦山村雞屎尖蘿蔔產業
加快推進核桃管理規範化,力爭萬畝果園億元產值。加快推進蔬菜基地建設,建成萬畝蔬菜基地。
這樣,依託紅色景觀這條主線與建設綠色產業基地打造「紅配綠」的紅色生態旅遊,帶動周邊群眾致富。
銅礦山村引進種植大戶李小均新建蔬菜大棚44個、佔地35畝
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以上;達到5.5億元,工業增加值翻兩番,達到2.5億元,本級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達到1500萬元;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達到18000元,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
基本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鄉居民健康文明素質普遍增強,群眾安全感指數保持在95%以上。
為官一任,富民一方,羅雲新一屆黨政班子他們自我加壓,向新的目標衝刺。
文字|徐華東
圖片|羅雲鄉政府
編輯|袁 穎
責編|王玉梅
巴渝都市報全媒體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