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實的歷史:賢德皇后抵不過青梅竹馬,成為明朝第一個廢后

2021-01-19 騰訊網

想學習明朝歷史嗎?可以從頭到尾地看一看《大明風華》。但是看完之後,一定要記住劇中的每一個關鍵人物,然後再去找真正的史料。《大明風華》真假摻半,孫若微一路成長為孫太后,指揮北京保衛戰的劇情固然看得人熱血沸騰。但是你要是真的相信那一段,編劇都能去寫史書了。

劇中,胡善祥心狠手辣,張太皇太后只管與孫若微作對,活脫脫一個昏庸老太太,看不慣兒媳的惡婆婆形象。而孫若微,先是背負著家仇國恨,又是一心一意為妹妹著想,後來還放下仇恨為朱瞻基守住他的江山,人設堅韌大氣。尤其是北京保衛戰身披戰甲策馬出城,對敵軍宣言:退出長城,保爾全屍。無比積極正面的一個人物形象在電視劇裡就出來了。

但是在真實的明朝歷史中,這些全反了。胡善祥沒有從小長在宮裡,沒有經歷過宮裡的那些爾虞我詐。張太皇太后也不是只管跟兒媳作對,張太皇太后在世時,孫氏在她面前大聲說話都不敢。孫氏更沒有電視劇裡那麼好,她也不是胡善祥的姐姐。

將兩個情敵塑造成姐妹,不得不說編劇腦洞也是挺大的。

按照明朝的祖宗制度,為防止外戚專權,皇家的媳婦不能是高門顯貴出身。這樣一來民間百姓家的女兒都有機會了,所以朱棣給朱瞻基選妃的時候,紛紛將自己的女兒送上去。胡善祥就是其中之一,她原本是濟寧人,民間女子。

而此時孫氏早已經在宮裡七年了,朱瞻基小時候就和孫氏見面了。當時是張氏的母親彭城夫人將她舉薦入宮的,孫氏和彭城夫人是老鄉。彭城夫人回老家的時候,聽說主簿孫忠任的女兒長得非常美麗,還冰雪聰明。叫過來一見果然如此,於是就帶著孫氏先見了張氏,希望讓孫氏做自己的外孫媳婦。

所以,孫氏的出身原本也是一個民間女子,只是機緣巧合,先一步進宮了。

張氏親自帶著還是小姑娘的孫氏見了朱棣,朱棣看到孫氏確實是個美人胚子,只是小姑娘和朱瞻基都還太小,所以就先將孫氏養在宮裡,張氏親自教導。孫氏與朱瞻基可謂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而且在張氏的教導下,孫氏熟知宮中禮儀,舉止落落大方,長大後更是出落的美豔傾城,與朱瞻基感情很好。

當時宮裡所有人都認為孫氏一定是未來的太孫妃,但是等朱瞻基成年選妃的時候,司天監奏報說太孫妃應該在濟寧,選來選去就選中了胡善祥。於是胡善祥就這麼從一個民間女子一步登天成了皇太孫妃,而孫氏只能為太孫嬪。

孫氏自然不樂意,朱瞻基也不樂意,但是奈何這事情是朱棣定下的。當時朱棣是唯一的權威,儘管他疼愛這個孫子,也不會為了這件事情讓步,更何況朱瞻基也不會因為這個事情忤逆朱棣。因為按照當時的形勢,如果不是朱瞻基在朱棣身邊長大,受朱棣寵愛,他爹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可能都保不住。

朱棣在位時連年徵戰,打下大片疆土。其中漢王手握重兵,立下赫赫功勞,軍中之人無人不識漢王。相對而言,朱高熾這個太子安居幕後,打理朝政,還屢次勸說朱棣不要再打仗了。朱高熾身體不好,連朱棣都親口對漢王說過:你大哥身體不好,這個位子早晚還是你來接替。

等朱瞻基成年後,太子朱高熾和漢王的鬥爭幾乎已經放到明面上,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朱棣的態度。漢王那邊是赫赫戰功和軍馬,朱高熾這邊則是多年打理朝政的辛苦和太子府能幹的幕僚,以及這個朱棣一直看好親自培養的繼承人朱瞻基。

所以在這場選妃中,即便朱瞻基不滿意,他也沒有多說什麼。張氏的母親彭城夫人三番五次進宮勸說張氏,想讓這件事情迴轉。張氏是個顧念大局的人,儘管從小看著孫氏長大,也不為所動,反而勸說母親以後不要再提這件事。

胡善祥就這樣成了太孫妃,沒有什麼幕後操作,也不是電視劇中那樣求助漢王,最後因為與漢王有染這樣的理由廢后。她什麼也沒做,只是有個賢德之名,本人自身品行也很好。之所以做太孫妃的時候沒人反對,完全是因為這些有影響的人物的政治考量。

但是朱瞻基不喜歡胡善祥,不喜歡到連表面工程都不願意做。他早許了孫氏正妻之位,所以他更加覺得愧對孫氏,此後幾乎獨寵孫氏,而胡善祥幾乎夜夜獨守空房。

八年後,朱棣和朱高熾相繼去世,朱瞻基登基。胡善祥作為太孫妃自然是皇后,孫氏受寵封貴妃,此時張氏已經是張太后。按照大明祖訓,只有皇后冊封時才有金冊金寶,皇貴妃只有銀冊,但是因為朱瞻基寵愛孫氏,特意上報了張太后,為貴妃孫氏加金冊金寶,孫氏成為大明朝第一個有金冊金寶的貴妃。

胡善祥素有賢德之名,據史書記載,朱瞻基好遊玩,他還有蛐蛐天子的稱號。胡善祥便常常勸諫朱瞻基少遊玩,勤政愛民,張太后也非常喜歡胡善祥。面對這些,年輕的天子一開始還是虛心納諫,後來就越聽越煩,自然更加冷落胡善祥。

其實想想也知道,朱瞻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養在深宮裡的帝王,他跟隨朱棣走南闖北,見多識廣,馬上屢立奇功,肯定是不會滿足於安安穩穩的待在宮裡像他父親那樣天天跟一大堆奏疏一大堆人打交道的。年輕的天子正是熱血的時候,胡善祥屢屢規勸,無疑是在給他潑冷水。

雖然孫氏在張太后身邊長大,但是這個時候張太后更喜歡胡善祥。除了胡善祥經常規勸朱瞻基外,更重要的是張太后看重胡氏的賢德,也憐惜胡善祥的委屈。更何況朱瞻基已經區別對待到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她這個太后再不表態,朝政就不安穩了。

雖然太后和大臣喜歡這個賢德的皇后,奈何朱瞻基不喜歡,朱瞻基的最愛還是孫氏,於是朱瞻基策劃著廢后。此事前無祖例可循,胡善祥也無錯處,只好拿胡善祥經常生病,沒有兒子來說事。

在此之前,胡善祥為朱瞻基生了兩個女兒,孫氏也為朱瞻基生了一個女兒,但是朱瞻基繼位不久,孫氏就生了一個兒子朱祁鎮。朱瞻基非常高興,又起了廢后的心思。他先立朱祁鎮為太子,一般來說太子都是嫡長子,這樣一來就坐實了孫氏的皇后之位。

但是大臣們一看天子不按常理出牌,咬死不能廢后不鬆口。朱瞻基在大臣這裡走不通,居然找到胡善祥,讓她主動請辭後位。胡善祥顯然明白這個天子的薄情,主動請辭。孫氏又假意推辭一番,說皇后還年輕,肯定會有嫡子的。兩人退讓一番,群臣不再出聲,朱瞻基順利立孫氏為皇后。為了顯示他不是薄待髮妻,還封了胡善祥靜慈仙師的名號,吃穿用度上比她當皇后的時候還好。

看到這些,張太后也鬆了口不再堅持。暗地裡張太后對胡善祥更好,每每宮中有宴會,張太后也特意吩咐將胡善祥的座次擺在孫氏之上。孫氏雖然不滿,但終究不敢多說什麼。

張太后去世後,胡善祥痛哭哀悼,一年後也跟著去世了。此時朱祁鎮已然繼位,不知道孫氏是為了出年輕時候的氣還是別的什麼原因,要求朱祁鎮將胡善祥以嬪御之禮下葬。胡善祥作為大明朝第一個被廢的皇后,從此人生畫上句號。

縱觀胡善祥的整個人生,其實她已經算是幸運了。一個民間女子先是因為天象之言做了太孫妃,雖然朱瞻基冷落她,但是有婆婆張氏和爺爺朱棣護著,她的生活還是很好的。後來即使被廢後,吃穿用度也更勝往昔,還掙脫了宮廷的爭鬥,留下了賢德之名。相比古代後宮裡無數個死於明爭暗鬥的女子,她已經很幸運了。

相關焦點

  • 明朝這四位皇后皆賢德,卻都無過被廢,皇帝為何要這樣做
    而遇到一位賢后,對於六宮來說,同樣是幸福的事,就連皇帝本人,都少了很多後顧之憂。很多皇帝都得到後世稱讚,但其中有部分皇帝,他們能夠獲此稱讚,全靠背後有一位賢后。 明君與賢后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所以一般皇帝仁德的話,是不可能廢掉賢后的。即使皇后不賢,要想廢后,也必須有正當的理由。然而明朝就有四位皇帝,無端端廢掉了自己的賢后。
  • 「大明風華」胡善祥:明朝第一廢后,為何被天下人同情
    這類戲碼雖然在皇家大院頻繁發生,但是胡善祥作為明朝第一個廢后,天下人紛紛表示同情,就連皇帝後來也感到抱歉,還是值得嘮嗑嘮嗑的。胡善祥的丈夫,叫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任皇帝,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孫子。直至後來,他破了明朝廢后記錄,第一次把自己皇后廢掉了,惹來不少爭議。朱瞻基為什麼要廢后呢?這還要從他爺爺朱棣說起......了解明朝歷史的,尤其是讀過《明朝那些事》的可愛人兒,對於朱棣肯定是萬分熟悉。
  • 明朝第一廢后胡善祥,為何被廢,又為何被天下人同情?
    按理說,這該是一個頗有建樹的皇帝,但是他卻在廢后一事上了犯了糊塗,也成為他一生的汙點。公元1428年,朱瞻基立後僅三年,皇后胡善祥被廢居長安宮,改立皇貴妃孫氏為皇后。胡善祥自此成為一個道姑,跟青燈古佛為伴。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之初,選擇跟功臣聯姻,之後的妃嬪大部分來自民間選秀,胡善祥也是通過民間選秀進入宮廷。
  • 明朝第一廢后胡善祥,朱瞻基為何一定要廢掉她,可以說她非常冤枉
    1426年,朱瞻基即位,當時他冊封了胡善祥為皇后。不過誰也沒想到,看似恩愛的皇帝和皇后,卻出現了很大的矛盾。1428年,胡善祥皇后的位子被廢,她也因此成為明朝第一個被廢的皇后。胡善祥被廢後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法師,得到張太后眷顧。很多人想不通胡善祥到底做了什麼,朱瞻基要廢掉她。
  • 歷史上的如懿皇后一生是怎麼樣的呢,為什麼會被乾隆廢后?
    11/25 11:30 歷史我說說《如懿傳》是根據流瀲紫小說《後宮·如懿傳》改編而來,隨著《如懿傳》的開播,劇中女主角如懿的真實身份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歷史上是如懿皇后一生是怎麼樣的呢,為什麼會被乾隆廢后呢,去世後沒有享受到皇后喪禮應有的待遇,甚至連皇貴妃的待遇都不如,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諡號的皇后,乾隆為何對其恨之入骨,對其如何絕情呢?
  • 明朝的皇后,為何大多出身平凡,徐皇后為何又例外
    如果想要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那要求就更高了。 一般來說,皇帝為了籠絡勢力,往往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親事。就好比清初的皇帝,都會與蒙古女子聯姻,目的就是籠絡蒙古勢力。孝莊為康熙選擇赫舍裡皇后,也是為了籠絡索尼一黨的勢力,共同遏制鰲拜。 但歷史上有個朝代與眾不同,這個朝代大多數的皇后,都出身平凡。那就是擁有276年歷史的明朝。
  • 探索長孫皇后的賢德一生
    探索長孫皇后的賢德一生我們在說到一個皇帝的時候,很容易就聯想到他的皇后,有的遺臭萬年,還有的卻被千古稱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一代明君李世民的妻子——長孫皇后。要說到他們的感情啊,可以稱得上是模範夫妻了。就連史學家們說起長孫皇后來,也都是連連叫好。
  • 《大明風華》中被黑化的胡善祥:皇后不過一場夢,生前身後俱寒冷
    這正是大明朝最好的時代,四海歸一,天下太平,歷史上稱之為「仁宣之治」。胡善祥皇后當得好好的,怎麼忽然要自請退位了?「多病無子」,這是什麼理由?歷朝歷代,多病無子的皇后多了,哪有一個因為這個原因就辭職?她才剛剛27歲,並非老邁不堪,也沒有得了絕症,怎麼就治不好,未來再不可能生下兒子?
  • 景致記錄:故宮之坤寧宮,明朝到清朝初年,居住過的皇后大多不幸
    在明朝時,坤寧宮一直是皇后居住的宮殿。 明朝天啟皇帝的張皇后,居住過坤寧宮。張皇后是明朝有名的美人,是從五千佳麗中,挑選出來的皇后。
  • 明朝宮廷疑案:宣宗孫皇后「盜子奪後」,明英宗的生母是誰?
    電視劇《大明風華》講述了宣宗孫皇后的一生,其實在歷史上,還真有一件疑案與孫皇后有關,這就是明英宗的生母問題。明英宗朱祁鎮作為明朝皇帝,他的生母本來不應該成為問題,然而卻因宣宗孫皇后,產生了「盜子奪後」的歷史傳聞,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歷史上恭讓章皇后胡善祥無大過,為什麼會被迫讓出皇后之位呢?
    這個皇后就是朱瞻基的第一個皇后,名叫胡善祥,她的父親是錦衣衛百戶,出生濟寧。朱瞻基對孫氏很喜歡,他說出想裡孫氏為皇后的想法,但立刻遭到了張太皇太后和大臣們的反對。最後無奈的朱瞻基只能取了胡善祥為皇后,而孫氏被封為貴妃。而按照明朝的規定,皇后是可以得到冊封詔書和皇后金印的,貴妃只有一個金冊。為了彌補孫氏,朱瞻基不顧祖制竟把金寶給了孫氏,他也是明朝皇帝中第一個做這件事,破了先例。
  • 明朝最可憐的皇后:生性善良卻被迫出家,幾百年後還被抹黑
    眾所周知,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但有多少位皇后,恐怕許多人並不知道。如果不算死後追尊的,只計算生前曾享有皇后封號的,一共是二十位。按理說,皇后母儀天下,是何等的尊貴,然而有一位皇后卻很可憐,無故被廢,還被迫出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堪稱宮鬥高手,被《大明風華》洗白
    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劇以明宣宗的皇后孫氏為主角,講述了她不平凡的一生。然而,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卻和劇中有著很大的差別,也可以說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為孫皇后「洗白」。那麼歷史上的孫皇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其實在歷史上,宣宗孫皇后的名聲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差!
  • 《大明風華》大清有孝莊文皇后,大明有誰?孫若微在她面前很渺小
    賢德的皇后不少,但賢德的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就不多了,因為年齡,皇帝的平均壽命不到40,皇后的平均壽命也差不多。 朱高熾登基後,日夜勤於政事,張氏母儀天下也有了很大的權力,但她清楚政事卻不幹政,本本分分的遵守著後宮不得幹政的規矩,她的兩個兄長張昶(官至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彭城伯)和張升(官至左都督,掌左軍都督府事,封惠安伯)也僅僅是因外戚的身份當了官,沒有對皇室造成威脅,這一點與張氏的賢德是分不開的
  • 朱瞻基之母張皇后,真實歷史中的大女主
    可在真實的歷史中,孫氏的存在感很微弱,真正的奇女子、大女主是她的婆婆,誠孝張皇后。 為了避免外戚專權亂政,朱元璋在立國之初就定下了「後宮不可幹政」的規矩,但這還不保險,他還下令皇家子弟迎娶沒有根基的小門小戶之女,使後宮和外戚不能互為援手。 這些措施很有效,明朝基本杜絕了外戚幹政的狀況。
  • 走近乾隆皇后烏拉那拉氏:清朝歷史上第一個與皇帝反目成仇的皇后
    出生滿族顯赫世家烏拉那拉是滿族八大姓氏之一,清朝的歷史上烏拉那拉氏家族的許多女子都嫁入愛新覺羅家族,這兩個滿族大族長期通婚,關係密不可分。烏拉那拉氏嫁給乾隆時乾隆還未登基,只是一個親王。當烏拉那拉氏完成皇后的冊封大典時,她一定不會想到最後會落得那般不堪的下場。烏拉那拉氏贏得皇帝好感雖然從前的乾隆對於烏拉那拉氏並不上心,但是當她在皇太后的支持下成為皇后後一直賢良淑德,將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對於先皇后富察氏留下的公主也照顧有加,這極大地贏得了乾隆對她的好感。
  • 明朝最悲催的皇后,生前不受寵史家不承認,死後墳墓被毀屍骨無存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封建統治階級政權的朝代,在文學作品及影視作品中被屢屢提及,為世人所知。說起明朝,讀者或想到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威武霸氣、或想到成祖朱棣的果敢勇毅、亦或想到末代崇禎帝的可憐可惜。巍巍大明,享國276年,歷十六帝,國祚綿長。不過子淵今天要敘說的卻不是這些皇帝們的故事,而是其中一位後宮之主——景泰帝繼後杭氏的故事。
  • 《大明風華》裡的孫皇后歷史上是怎樣的?她曾捨棄朱祁鎮另立皇帝
    尤其是朱瞻基和孫皇后的結合,成為了多年佳話,令人們津津樂道。當然也有很多人為之好奇,歷史上的二人是真的像電視劇一般情深嗎?不過要說起來,電視劇和歷史還是有一定差別的,真正的孫若微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女子。
  • 秀外慧中王皇后
    然而卻鮮有人知,這盛唐大業中,還有咱渭南人一份功勞。  這個渭南人就是唐玄宗的第一個皇后王菱。李隆基為臨淄王時,聘王菱為妃,一說王菱和李隆基是從小定下的「娃娃親」。王菱,唐時同州下邽人,先祖為冀州刺史王神念。其父王仁皎,因將帥舉薦,授甘泉府果毅,後官累至開府儀同三司,封祁國公,食戶三百。王仁皎69歲死時,官府公費安葬。
  • 蕭皇后:一生賢德卻無法改你亡國之命,這些你都知道嗎?
    曾經多少的回憶,在今天也已經成為歷史。曾幾何時,在窗臺愜意地賞花,看樹,聽雨。在今天卻不再是那樣的熟悉。文/南途北文【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相信在歷史上關於隋煬帝的蕭皇后的傳說有很多,就說她十分的美豔,讓很多的君主為她著迷,那麼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一代賢后,蕭皇后。其實蕭皇后的原本的身份就是公主,她是南北朝末期西梁孝明帝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