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書法寫得好,主要有三個原因

2020-12-11 有文化的小哥

說到《四庫全書》大家會被其中的內容所吸引,其實《四庫全書》中的書法造詣深厚,值得學習,那麼很多人會有疑惑,古人為什麼會把書法寫得這麼好呢?

《四庫全書》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並不是為了書法創造而生,古人之所以能夠把書法寫得如此之好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就是勤學苦練,沒有人天生就是書法家,包括古代一些大書法家,他們的刻苦程度是一般畫家所不能達到的。雖然抄寫《四庫全書》的人並不是知名書法家,甚至有些人一輩子沒有什麼名氣,但是書法造詣絲毫不遜色於名家之下。

古人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起步很早,很多人從讀書的時候就已經練習書法了,因為在當時想考取功名,書法是必備的一項基本功。比如董其昌在18歲之前,在一次考試中因書法寫得不好屈居第二,從此刻苦練習書法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在科舉的道路上,書法成為一個文人的臉面,很多文人以寫一手好書法而自豪,所以他們在書法上用工很深。

比如狀元王仁堪、劉春霖等人他們的書法是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才有的結果,練習書法成為他們的必修課,書法雖然是一瞬間的藝術,卻需要幾十年甚至一輩子才可以達到境界,在這點上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古人對待書法的心態平和。

在古代書法是實用和藝術並存的,對待書法的態度也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很多人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急於求成,正如吳玉如所說有些人一拿起毛筆就想成為書法家,所以在書法的創作過程中容易迷失方向。

古代人寫書法,有很多人達到了開宗立派的境界,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稱自己是書法家,以文人自居。這也說明古人視書法為小道,以一個平和的心態看待書法,並沒有拿起毛筆就想成為書法家。

眾所周知,學習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只是急於求成容易偏離書法的本質意義,這樣就寫不好書法。

所以古人的書法正如一個人說話,娓娓道來,充滿了文雅雋秀之氣。

古人書法造詣高第三個原因就是讀書多,有很多人說讀書和書法沒有關係,其實這是不對的。

從古至今的書法家無一不是飽讀詩書之人,書法並不是表面形式,而是一個人綜合實力的體現。俗話說字如其人,書法之中融合了書寫者的品格、學識修養和審美境界。

讀書不僅僅可以增加人的文學修養,也會改變一個人的審美高度,林散之曾說,學習書法不讀書,即使技法再好也只能算一個寫字匠。

讀書可以使書法脫離俗氣、匠氣,使書法在境界上得到升華。很多人在學習書法的時候並不注重讀書,認為讀書和書法沒有必然的關係,所以書法寫不到一定的境界。在這點上和古人相比,相差甚遠。

《四庫全書》局部

從《四庫全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書法造詣之高,古人能把書法寫到一定境界,主要是以上三個原因,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應該向古人學習。

相關焦點

  • 初學書法應選古人名帖練習,原因有這樣兩點
    對於初學毛筆書法的人來說,應當選用古人的名家名帖,這一點已經是沒有疑問的了。只有選好古人名帖才能打好書法的基本功,為練好書法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初學毛筆書法就是練習現代名家的字帖,那練習的效果就要遜色多了,難以成就書法大器。
  • 書法是寫大字好還是寫小字好
    書法是一門藝術,博大精深。趙孟頫說:「結字因時而傳,書法用筆為上」,想練一手好字,絕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苦練的結果。對初學者來說,練大字還是寫小字,都有一定的難度,不是說說而已,強調的是基本功是否紮實的問題。 寫大字,要選一支富有彈性力度的好毛筆,靠筆鋒和筆肚完成。
  • 一位喜歡寫書法的縣委書記,一筆好字直追古人,這水平能進書協了
    其實在當代社會,絕大多數的書法高手往往在「書協」當中,而一般民眾以為的民間高手,很多都是寫「江湖體」的,對於沒有接觸過書法的人而言,好字就是看起來花裡胡哨,而他們並不知道「法度」為何物,這也是當代美學教育缺失的一個原因。
  • 書法中的橫畫為什麼要向右上傾斜?主要有三大原因!
    生活中很多人知道要想將字寫好看,就得做到「橫平豎直」!但是,在書法創作時,橫畫卻不能寫得水平,經常要向右上方傾斜(一般傾斜3-5度,當橫畫與斜鉤和豎彎鉤組合式時,傾斜的角度會大到12度左右)。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從數學上來講,跟人的視覺有關。
  • 真實版一字千金,男明星書法被《筆尖上的中國》收錄,寫得好嗎?
    但寫字與書法,終究是有所不同,就像古人都用毛筆字寫字,仍然有著專業的書法家存在,因此當時井柏然的字還沒有上升到書法的高度,只是當作漂亮的字來看待,但當字庫之中,突然多了一種名為「井體」的字體時,便就有所不同了。
  • 書法知識:如何寫好「四點底」
    四點底是漢字中較為常見的偏旁部首,在現代漢語中帶有四點底的漢字多達37個,其中較為常用的就有「傑、點、熱、烈、煮、熟、焦、然、熊、煎、熬、燕」等12個漢字。因此我們在平日的學習工作中總會遇到與四點底相關的文字,很多人總說「四點底」很難寫,今天我們就從四個方面來探討,如何寫好「四點底」。
  • 寫毛筆字和書法是兩碼事
    書法和普通的寫字,完全是兩個不同概念。不懂什麼叫書法之前,往往把寫得工整,規矩,好看漂亮的字,說成是書法,把寫這些字的人,也就叫書法家,後來才明白書法和寫字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那些字寫得好的,很正規的,很好看的,還不一定能叫他為書法家,有的不過只是一個「書匠」,一個「寫字匠」,所謂「教書匠」,一樣的意思。
  • 沈鵬:大家不要笑話醜書,哪怕寫得不好,也表達了書法的個性
    他認為如今的時代之中,不是我們缺少發現好書法,而是缺少真正能欣賞書法的人。所以提高全民對書法的審美才是最重要的,沈鵬一再的強調,書法就是玩出來的,而且大家千萬不要笑話醜書大師,哪怕他們寫得不好,也表達了書法的一種個性。沈鵬:如今的書法光講究一種繁榮的假象是完全不夠的,只有全民參與進來,比多拿一些毛筆的時候更有意義。
  • 今人書法有沒有可能超越古人?回答起來恐怕不能過於草率!
    本來還打算寫點關於相聲的看法,想了想,算了,不寫了,一來閱讀量並不怎麼高,不如寫書法評論;二來容易遭雷劈——張雲雷粉絲劈頭蓋臉痛批。不兜圈子,今人書法在技法上完全有可能超越古人,但是今天這種環境下,今人書法跟古人書法相比,多少顯得刻意,做作。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書法的目的不同,一個是生活必備,日常書寫,一個是為書而書,精心安排。換句話來說,今人在書寫狀態上做不到無意於佳乃佳。
  • 演員孫儷不僅演技精湛,書法寫得也很美,有志者事竟成
    孫儷不僅刻苦臨帖,還能悟道,使她的書法功力漸漸提升,能夠寫得一手好毛筆字了。她的楷書最為精巧,她用楷書抄寫的《心經》,字體整齊,布局精妙,書法功底深,網友見了都說好。有付出就會有回報,梅花香自苦寒來。為了練習書法,她每天都起得很早,當有人還剛起床的時候,她已經寫好了一張千字文。
  • 哭笑不得,這些書法「錯別字」,今天如何向古人學習寫字
    如書法的「書」,上邊部分一共五道橫,有的寫四道、三道,好像大家也沒有什麼異議。書法的「書」的草書寫法,王羲之的時候沒有一點,後來有的書法家加了一點,漢字簡化的時候反倒加了一點,成為宋體字的一個規範了。
  • 家長抱怨,小孩在書法班能寫好字,回到作業卻一團糟!
    大家好,歡迎關注書法班裡的故事!有家長反饋說,小孩在書法班練字寫得工工整整,把作品發給老師看,老師都是誇很厲害!但在寫作業時候,卻還是很難看。這到底練字還有沒有效果?該怎麼辦?其主要原因就是練習時候方式錯了,大概有兩種錯誤方式:迷戀描紅及錯誤握筆及運筆方式。這兩個方式出錯,將會導致自己不會寫字。二、改不掉不良陋習雖然在書法班有過練字經歷,學到了書法基本知識,但離日常書寫運用還差好遠。
  • 為什麼寫書法要用繁體字,難道簡體字就不能體現書法之美嗎?
    簡繁之爭已經很久了,在書法方面其實沒必要爭論這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簡體字只是為了社會的發展,便於使用而做的改變,很多字簡化之後都失去了原有的美感。繁體字(楷書)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錘鍊,歷代書法家的書寫創作,已經日臻完美,現代書家從小就是臨摹繁體「法帖」成長起來的,就像學拳練功一樣,所有套路都是古人練過的,學起來熟悉應手,寫起來不費腦筋。所以究其根本書法寫繁體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 清華大學老師硬筆書法比賽,寫得超讚!網友:捨不得擦掉
    大學老師硬筆書法比賽,寫得超讚!網友:捨不得擦掉。書法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書法具有很多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學習書法可以寫一手好字不僅,同時它還能鍛鍊人的毅力。一方面還可以繼承和發展書法這一優秀傳統文化。
  • 自創「亂書」的王冬齡,一幅書法43萬,網友:小學生都比他寫得好
    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四大國粹」裡,書法絕對佔據極其重要的頭銜。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字藝術樣式,能像我國這樣沉澱積累千年之久。而書法在我國古代的地位,甚至一度能決定將來的仕途。在明清時期,就曾有不少科舉考生因為一手好書法而被破格錄取。
  • 清朝10位皇帝個個愛書法,看看誰寫得最好?
    ,雖然整個書壇的氣格越來越近,但是對書法重視力度絲毫不遜前朝,幾乎每個滿清皇帝都以身作則,喜愛、勤習和推廣漢字書法,且個個水平不俗。下面,請大家跟著書思捋一捋清代10位皇帝的書法風貌及代表作,看看誰寫得最好?(底部附投票)先說說滿清第一位入關的皇帝—順治帝。①順治帝自幼天資聰穎,且學漢文、抄佛經、習字帖,書法可觀,我們看到下圖順治帝書王維句《山居秋暝》,用筆縱肆直率,樸拙勁健,略得山谷筆勢。
  • 都寫得規範平正,王羲之的楷書被稱作聖書,有的卻算不上書法
    王羲之的族孫王僧虔在《筆意贊》中用這麼一段論述:「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他提出書法的妙處在於書法能表字外之意,也就是有神採。但是神採和字形都有,才可以與以往寫得好的人相提並論。讀古人書法論著的應該都注意過這樣一個現象,古人論書,包括書法鼻祖蔡邕、書聖王羲之、書聖的老師衛夫人,以及後來唐朝各大書法家對法度森嚴的唐楷的論述,無一例外地把筆畫描述的非常形象。「千裡陣雲」「萬歲枯藤」「陸斷犀象」「奔雷墜石」「鴻飛獸駭」「鸞舞蛇驚」「錐沙印泥」,如此種種,都是點畫的意外之意。也就是說,讓各種筆畫有了各種含義,成了有活力的符號,不再是單純的橫豎撇捺。
  • 曾國藩書法欣賞:瘦勁有力一般人寫不來,李鴻章稱讚內有乾坤
    曾國藩的書法比較有特點,沿襲了多位古人的傳統書法特色。但專業的書友們又形容曾國藩的書法裡面隱藏著自己的一些小心思,這也是李鴻章所認可的。徒弟李鴻章認為師傅曾國藩的書法內有乾坤,一般人模仿不了。原因也是因為曾國藩的書法有屬於他個人的獨特「人氣」,正因為他是獨一無二的能人,所以他的書法後人很難模仿。書法寫得好就是妙,見字如見人,古人可以通過一手好書法觀察到人與人的區別。而曾國藩的書法欣賞下來非常妙,而且各種書寫體也是各有特色,瘦勁的行草一般人還真行不來。
  • 書法是側鋒寫好還是中鋒寫好,為什麼
    趙孟說:「結字因時而傳,用筆千古不易」書法之美,美在筆法。書法有中鋒與偏鋒之分,中鋒取勢,偏鋒取妍,二者兼用,視為書法之美。古代書法家沒有哪一位只用中鋒或偏鋒,而是二者並用,兼取所長,做到「八面出鋒」使點畫之間氣脈貫通,顧盼有姿,生機盎然,極大地豐富了書法藝術的表現手段。什麼叫中鋒?
  • 高曉松「曉書館」三個字寫錯兩個,書法院長:沒有文化的人沒法看懂
    其中「曉書館」這三個字有兩個字的寫法就很有問題,有寫錯字的嫌疑。 「曉書館」中的「曉」字右下的「兀」被寫作了「元」多了一橫,而「館」字則被寫成了提供飲食的「館」。可高曉松對於這些錯誤卻回答道:大師的書法隨心所欲,不拘泥於傳統的筆法,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