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發展的新徵途上,充滿機遇和挑戰。我們只有以「一覺醒來就怕落後」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超前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真正贏得未來戰場制勝的先機。南部戰區陸軍某空中突擊旅加快新質戰鬥力建設,低空作戰有了「合成鷹群」,成為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主力。這一新景觀的背後,是我軍主動重塑力量結構、邁向世界一流軍隊的跨越。
鐵翼飛旋,狂飆突起。夏日熱浪裡,南部戰區陸軍某空中突擊旅數十架戰鷹掠過「一樹之高」,展開實兵演練。
演練場上,一幅嶄新的戰鬥圖景躍入眼帘:飛抵目標空域,偵察直升機率先前出,全面偵測戰場,尋定「敵」要害;武裝直升機緊隨其後,根據共享信息對「敵」實施火力壓制,奪取制空優勢;運輸直升機隱蔽接近,利用掩護靈活調整隊形,在預定地域悄然實施機降……
「一次低空作戰,5種機型『攥指成拳』。」縱觀陸空戰場,該旅領導感言:得益於新型直升機陸續列裝,大機群、多機型戰法得到創新運用,「一樹之高」呈現體系作戰新景,「合成鷹群」列陣出擊,鋒芒初露。
以往沙場點兵,年輕的陸航部隊多以單要素、單課目、單機種參演參訓,群鷹列陣看似壯觀,實則機型單一、作用單一。
打造合成化飛行部隊,才能贏得低空戰場的制勝先機。隨著多機型組成的「合成鷹群」搏擊低空,「飛起來」的陸軍作戰半徑、能力半徑、任務半徑由地面延伸到空中。陸航兵種的戰場角色、作戰目標漸趨多樣化,成為跨越地面障礙、實現垂直打擊的拳頭力量。
「一樹之高」練合成,是艱難的「換羽」之路。組織大機群、多機型合成訓練,絕非易事。對這支成立不久的建制旅來說,更是困難重重:地域空域、航管氣象、飛行指揮、地勤保障等諸多挑戰,個個是「攔路虎」。指揮員必須熟知各種機型的戰技術性能,才能精確制訂訓練計劃;飛行員除了要熟練駕駛戰機外,還要掌握多機協同、戰鬥編隊等多種技能……
越是改革轉型越要勇於擔當,越是荊棘密布越要敢為人先。該旅黨委深知沒有捷徑可走,帶領官兵從最基礎的課目學起練起,打牢了空中突擊的戰鬥力基礎。
飛行員多機型駕駛能力是「合成鷹群」綜合作戰能力的基礎。該旅積極推進飛行員改裝訓練,由易到難,組織數十種改裝課目飛行。他們細化訓練架次、飛行時間和課目完成時限,從訓練質量、戰法運用、特情訓練等方面進行科學監控,提高改裝訓練質效。目前,該旅所有機長和飛行教員,均具備兩種以上機型駕駛能力。
「合成鷹群」呼喚合成素質。該旅積極為飛行員量身打造多兵種崗位訓練計劃,選派素質優秀的飛行員赴步兵、炮兵等專業分隊見學,加深對地面作戰形式和空地協同戰法的理解掌握,強化兵種互通的協同能力和戰術素養。飛行員艾鵬先後在裝甲步兵、自行火炮、通信導航等5個崗位進行見學鍛鍊。如今,該旅像艾鵬一樣有兩個以上兵種戰位鍛鍊經歷的飛行員已達20餘人。
晨曦微露,又一個平常的訓練日。高空區域,定速巡航、編隊飛行等基礎課目訓練輪番進行;低空區域,護航偵察、對地攻擊等戰術課目研練正酣。一天下來,按照「一日多場、一域多層」的飛行組訓新模式,該旅戰機訓練的時間和空間利用率大大提升。同時,長時間、高頻率、多機型的飛行訓練,倒逼機務、航材、油料等一系列飛行保障要素加速能力升級。
翻開該旅飛行日誌,地圖上標繪的密集飛行路線,見證著這個旅戰鬥力躍升的堅實足跡:跨區機動,8架戰鷹千裡奔襲,轉戰大半個中國;高寒山地,挑戰直升機性能極限,形成4類13項成果被上級推廣……
「起飛就是迎敵,升空就是作戰!」風雲漸起,又一批「合成鷹群」啟動引擎,掠地升空,向著藍天越飛越遠。(本報記者 陳典宏 通訊員 楊元慶)
【來源:解放軍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