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5月5日電(記者 任瑋)五月初的寧夏銀川市,春意濃到極致,滿城綠樹紅花。「五一」長假,宅家許久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賞花觀景,親近自然,自在呼吸。
沿上海路漫步,過鳳凰街路口,走著走著不經意就會「誤入園林深處」。穿過一處仿古門洞,馬路上的喧囂聲漸小,一排排高低錯落的風景林帶映入眼帘。踏林間小路向前,紅花忍冬、菊花桃、紫葉魏櫻、西府海棠等花樹拼出一幅春色滿園;再向深處走,亭臺樓閣裡有人納涼賞景,浮雕文化牆旁有人拍照留念……行至幾百米開外,驀然回首,照壁上所題詩句「園靜花留客,亭閒鳥近人」,正是這處景色的生動寫照。
「這個園子叫上海路小微公園,你別聽它名字小,風景可好了,我覺得跟電視裡江南園林的景色也差不多。」家住附近的市民馬麗芬說,除了周邊居民閒來無事喜歡進園轉轉,路人也常被好風景吸引駐足。
出門見綠、步移景異的園林「微景觀」,是銀川市送給市民的生態禮物。自2014年銀川市啟動建設小微公園以來,每年新建一批小微公園已成為「為民辦實事」民生項目之一。星羅棋布的小微公園無門無牆、隨處可進,見縫插綠、造景添彩,不僅為市民提供了遊園賞景、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也擴大了城市綠地面積和覆蓋率。
截至目前,銀川共建成各類小微公園(街頭遊園)93處、城市綜合公園21個、國家級溼地公園6個、綠地廣場11處。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為41.68%、42.0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04平方米,初步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目標。
「城市要給老百姓提供滿意的生態產品,不只是簡單的植樹造林,更需要精細化、科學化的『繡花工夫』」。銀川市園林管理局局長孟仿英說,近年來,銀川按照「一園一品」建設思路,根據小微公園選址區域的地理、歷史、人文等因素,在園林小品中融入相關文化元素,並配置不同品種、規格的花草樹木,以體現獨特文化韻味。
寧夏氣象局附近的氣象小遊園,就是一處集合了多個主題元素的小微公園。傍晚時分,遊人在「靜謐休閒區」裡拍攝寫生、遛彎散步,老年大學舞蹈服飾隊的隊員在「文藝廣場區」排練節目,「親子遊樂區」裡滿是孩子的歡聲笑語……
高等院校的典學園、幸福安康的靜好園、運動健身的躍動園、孝老愛親的福康園……不同主題的小微公園在滿足生態功能的同時,讓綠色空間與區域環境相融合、休閒體驗與審美感知相統一,打造了不少令人身心俱悅的生態產品。
孟仿英說,今年銀川市還將全面啟動五大郊野公園建設,新建一批城市綜合公園、主題公園、小微公園,把原有綠地、湖泊水系用植被連接起來,打造「城園一體、綠軸串聯」的生態綠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