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日起,南寧市開展「2020年創建文明城市百日攻堅行動」,行動「號角」吹響後,南寧市各城區、開發區及企事業單位迅速行動起來,投入到深入開展創建「弘揚時代新風行動」「公共環境公共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全民共建宣傳行動」三大攻堅行動中。近日,南國早報派出多路記者深入青秀區實地走訪,感受在「百日攻堅行動」中綠城的變化。
廣動員快部署
以制度完善提升創建水平
6月12日,南寧市召開2020年創建文明城市整改提升工作再動員大會。會議明確,創建工作要集中攻堅、精準施策、全力衝刺,不放過每一個問題,不遺漏每一個細節,從嚴從實抓好整改提升。
青秀區市政工人在園湖 路東一裡整修人行道。 南國早報記者 羅暘攝
任務目標明確後,南寧市各城區、開發區和企事業單位迅速行動。以南寧市的「首善之區」青秀區為例,城區第一時間傳達了南寧市相關會議精神,對整改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堅持高站位推進「創城」工作、儘快落實上級部署要求。
城區主要領導帶隊深入農貿市場、街道社區、城區主要道路,對環境衛生、城市秩序、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進行實地督導檢查,研究各類問題的整改舉措;相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按照定人、定責、定時間、定進度「四定」要求抓緊整改,確保「創城」迎檢不失分、得高分。
為完善制度保障,青秀區還先後印發相關文件16份、工作方案6份,進一步明確分工任務,為強化創建工作、提升創建效率打下堅實的制度基礎。
智慧化長效化
讓誠實守信文明禮讓外化於行
7月20日上午,市民林女士來到東森鳳嶺生活廣場購買了排骨、手撕雞、鱸魚等200多元菜品。離開市場前,她到市場的公平秤復稱。「全部都夠秤了,一錢也不差。」林女士說。
據了解,今年5月,南寧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廣西計量檢測研究院,在東森鳳嶺生活廣場推行誠信計量集貿市場試點建設工作,並向市場開辦方提供整套標準砝碼。經過培訓的市場工作人員,可以在市場內直接檢驗秤的準確度。該廣場也成為了南寧市首個誠信計量建設試點集貿市場。
「誠信經營在鳳嶺生活廣場得到了具體體現,市場經營4年來,幾乎沒有出現過關於短斤少兩的投訴。」青秀區市場監管局埌東工商質監所所長張偉龍說。
東森鳳嶺生活廣場是南寧市首個誠信計 量建設試點集貿市場,經營4年來,幾乎沒有收 到過關於短斤少兩的投訴。
另外,青秀區轄區的東森鳳嶺生活廣場、飛鳳市場等市場還採用了智慧天眼監控系統,對市場內的環境衛生、誠信經營等進行全面監控,以達到實時監控、長效管理、及時整改的目的。
據介紹,青秀區有40個農貿市場,如何引導市場商戶誠信經營,精準計量,是改善農貿市場面貌的首要問題。在爭先創優的創城工作中,青秀區以典型示範帶動,通過智慧化手段實現長效化管理的方式,讓「誠實守信」新風吹遍農貿市場。
垃圾分類既是新時尚,也是時代新風的重要體現。青秀區各中小學校通過開展「小手拉大手垃圾齊分類」的主題活動,讓小學生化身為垃圾分類的宣導員、行動者,從而帶動家中的大人、社區居民共同踐行垃圾分類。
濱湖路小學的自製垃圾分類垃圾桶、園湖路小學的小志願者進社區清掃、鳳翔路小學的小志願者進入菜市宣傳垃圾分類……小學生們成為了創城小隊員、環保小衛士。
在新興苑小區,小區道閘上、燈箱處、樓房外牆上、涼亭欄杆處,處處可見創城的宣傳標語。戴著紅袖章的社區工作人員、物業服務人員、志願者在小區裡進行垃圾分類宣傳。垃圾分類桶擺放在指定的投放位置,一旁還懸掛著一塊垃圾分類的宣傳海報及一塊垃圾分類公示牌,非常醒目。
禮讓斑馬線活動是南寧市的一張「文明名片」,近年來,南寧市將禮讓斑馬線活動延伸,升級為「五個禮讓」——斑馬線前講禮讓、行車會車講禮讓、有序排隊講禮讓、乘坐公交講禮讓、乘坐電梯講禮讓,讓文明禮讓新風尚更深入人心。
在民族大道濱湖路口,交警在指揮一輛壓線的電動車後退。
7月20日上午11時,記者在民族大道濱湖路口看到,交警正在指揮著一輛壓線的車輛往後退。據介紹,創城以來,青秀區聯合交警部門在民族大道各主要路口用喇叭播放「創城應知應會」等內容,提醒駕駛員、騎行者遵守交通規則,並做到行車會車講禮讓、斑馬線前講禮讓。通過播放「五個禮讓」的宣傳內容,以及交警的現場勸導,青秀區民族大道各大路口的文明行車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精細化統一化
從細處著眼改善公共環境
在開展公共環境公共秩序整治行動過程中,青秀區從細處著眼,按統一的標準要求,以精細化管理的方式推進,使城中村、農貿市場、公共區域的環境和秩序得到了明顯改善。
7月20日下午3時許,青秀區環衛站清掃保潔一隊隊長羅秀雪,帶領著4名環衛工人,正在埌東村二組開展保潔作業。「過去城中村的垃圾是『一日一清』,現在是『一日多清』,不限次數,只要桶裡垃圾多了馬上就清理。」羅秀雪說。
環衛工 人在埌東村二 組進行「精細 化」保潔作業。
同時,城中村保潔還開啟了「精細化」模式。環衛工人不間斷巡視路面,不放過一片紙屑、一個菸頭,就連垃圾桶也衝洗得乾乾淨淨。「村裡乾淨整潔了許多,住在這裡感覺不比住在一些商品房小區差。」村民杜先生感慨道。
在中山街道,津頭市場、順水灣菜市、雷屋市場、津頭街臨時菜市四個市場匯聚成一個大市場,每天人流量上萬人次。為切實提升市場及周邊環境,中山街道辦聯合市場監管、交警、城管、消防等多部門開展整改提升工作。
中山街道辦主任羅建周介紹,「創城」以來,街道辦迅速協調資金,為津頭村四組的小巷鋪設了瀝青路,解決了村巷道坑窪積水的問題。在津頭市場入口處設崗亭,嚴格控制進入市場的車輛,並引導社會車輛到指定區域停放。
2004年起在雷屋市場賣蔬菜的經營戶農春梅說,以前市場裡人車混雜,秩序有些混亂,時常有顧客抱怨;開展創城活動後,現在市場的秩序好了、更乾淨了,菜品的銷量也增加了。市政道路平整與否,直接關係到出行安全和出行舒適度。
在悅賓路,因電動車碾壓和樹根隆起,人行道坑窪不平。而南寧市老年人活動中心和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埌東分院就坐落在道路兩側,老人和病患進出有所不便。
悅賓路兩側人行道已被整修一新,還重新施劃了非機動車停車線,看起來平整又整潔。
7月21日上午,記者在悅賓路上看到,兩側人行道已被整修一新,還重新施劃了非機動車停車線。青秀區市政設施維護所工作人員介紹,據不完全統計,「百日攻堅行動」開展以來,轄區已維修破損路面上百處,市民出行更方便更安全。
廣宣傳共發力
讓創城理念深入人心
創城為民,創城惠民。全民理解創建理念,支持創建工作,文明城創建才能有效推進。記者在青秀區走訪時看到,「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居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一幅幅醒目的創城宣傳公益廣告和各類文明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在東葛路、園湖路、葛村路、醫科大一附院門口等路段的公共綠地上,青秀區城管局設置了99塊以創文明城為主題的綠化小品,讓市政道路「草常綠、景常美」,營造了很好的創建文明城市的氛圍。
在青秀區街道上,創城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在津頭街道南湖小區社區,一踏入小區就能感受到這裡濃厚的創城氛圍和文明氣息。道路兩旁顯眼的地方都張貼或懸掛了特色鮮明的公益廣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市民公約」「居民公約」「關愛未成年人」「疫情防控」「生活垃圾分類」等主題內容宣傳在小區內抬眼可見。
南湖小區社區黨委書記韋燦斌介紹,除了讓居民在社區內隨時隨地都能看到創城相關的內容,他們還會通過社區微信公眾號、居委會群、業主微信群、QQ群、黨員群等,轉發各種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宣傳相關內容,還挨家挨戶地上門宣傳創城知識。如何讓年長者也理解和支持創城工作?老年居民佔比較高的新竹街道新竹社區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會開展一些讓老年居民感興趣的活動,融入創城的宣傳,還會在社區小廣場設宣傳點,派發宣傳單和印有宣傳標語的環保袋。」新竹社區黨委副書記凌夏介紹。
為了讓全民參與創城,7月24日下午,長湖社區在中鼎溫馨家園開展「情暖萬家,你我合力,共創文明城」宣傳活動,長湖社區組織社區的小志願者們給居民發放《創文明城市民手冊》、講解創城知識。
長湖社區黨委書記雷新衛介紹,7月24日~26日,他們進入到轄區內的8個小區開展創城宣傳,宣傳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兒童創城繪畫比賽、垃圾分類情景展示、有獎問答等,營造關愛未成年人成長、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城的良好氛圍。除了線下發力,青秀區還在網絡上推出了一批以創城為主題的新媒體產品。
禮讓斑馬線是南寧市一張文明的名片。青秀區民族大道各大路口文明行車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6月25日,由青秀區委宣傳部、青秀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策劃的公益歌曲《最美斑馬線》一經推出,便立刻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同時,青秀區還開展了「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創建文明城市民樂快閃活動,走進轄區的社區、商圈等。通過民樂快閃演出的形式,把文化服務和學身邊先進、做文明市民、創文明城市的理念送到社區。同時組織拍攝製作成微視頻,廣泛宣傳。
據統計,目前青秀區轄區內共設置了創城相關主題噴繪196幅、板報2565幅、廣告牌4488份、橫幅525份,燈杆POP旗21條街道,印發宣傳資料近12萬份,LED屏循環播放創城標語、圖片和視頻23.6萬餘次。線上宣傳方面,截至7月20日,「青秀發布」微信公眾號和「手上青秀」App的創城專欄共發布約350篇稿件,微博話題#網友看創城青秀在行動#閱讀量達72.6萬次。
據了解,目前南寧市創城工作已進入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的第二階段。下一步,青秀區將繼續突出實測點及周邊整治,加強與上級行業單位對接,對標對表,查漏補缺,立行立改;集中力量解決老舊小區、無物業小區以及行業單位存在的突出問題;抓好輿論引導、公益廣告宣傳和社會教育,並及時總結經驗,推出各行業、各類型可供學習、可參觀的示範點,以點帶面,推動青秀區創城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作者丨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羅暘 雷小琴 見習記者 蘭敏 實習生 黃鈺婷/文 記者 蘇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