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知(zhì)者樂(yuè)水,仁者樂山:知,同「智」;樂,喜愛的意思。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喜歡動,仁德的人喜好靜;明智的人樂觀,仁德的人長壽。」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與否,因心境而定,與山水無關;鬥轉星移,桑田滄海,不變的是人性。
孔子以山水的不同特性及動靜的不同狀態來概括「智者」與「仁者」的不同特徵與內心世界,實在很巧妙。
水,婉轉流動象徵著通達事理,所以,有智慧的人反應敏捷、思想活躍、通情達理,就像水不停地流動一樣,源遠流長,永不停息。
山,穩固不移象徵著義理永恆,所以,道德仁厚的人安於義理、寬容仁慈、不易衝動,就像山一樣穩重不遷,亙古不變,毅然堅定。
有智慧的人,喜歡在運動發展過程中把握時機;有仁德的人,喜歡在平靜沉默中探索真理。
有智慧的人,在活動中得到快樂;有仁德的人,在寧靜中得以長壽。知識的更新從不中斷,因此聰明的人需要不斷學習,積極進取。
品德與修養,與亙古不變的人性是相反的,因此仁德的人需要不停思索,堅定不移。
名家註解
程顥、程頤:「非體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
朱熹:「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動、靜以體言,樂、壽以效言也。動而不括故樂,靜而有常故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