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0餘只大天鵝飛抵「中國大天鵝之鄉」山東榮成越冬
本文轉自【中新網】; 12月8日,在山東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群結隊的大天鵝或覓食遊弋或振翅飛翔,成為冬季裡美麗的風景。記者當日從山東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目前已有5000多隻來自西伯利亞等地的大天鵝飛抵該保護區越冬,另有1000隻左右分布在榮成其餘的湖河、溼地等。
-
社會報導|「千萬級」短視頻點燃敦煌熱
2020年,很多熱愛敦煌、關心敦煌的海內外遊客和本地市民用手機記錄敦煌之美,通過短視頻向全球玩家傳播敦煌之美,用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闡述和弘揚敦煌文化,進一步提高了敦煌的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日前,敦煌市委網信辦和敦煌市融媒體中心梳理出了2020年點擊量和播放量超過千萬的12個敦煌短視頻,今天就讓我們一同盤點一下這些精彩視頻。
-
大天鵝 不孤單
今天上午接到電話,說大天鵝身邊來了好多身份不明的夥伴。趕緊驅車來到「長島天鵝灣」(我起的名字,不知道是否合適),真是挺熱鬧。大天鵝,不會孤單。接著又碰到攝影家王成軍,據他講,大天鵝只有把頭扎到水裡吃東西才感到安全。因此,玉米粒要撒到水裡。我問人家榮成的天鵝湖怎麼就是隨便拋灑著喂,他解釋說,天鵝湖的天鵝已經不怕人了。
-
今天,大天鵝吃上了愛心「大餐」!
▲為大天鵝準備的「營養餐」▲志願者將飼料撒在水面上身著藍色防護隔離服的志願者將菜葉和窩頭分撒在水面和冰面上,大天鵝們遙遙望見,竟然緩緩遊來。等拋撒完全部飼料,所有人立即「撤退」,遠遠離開,「大天鵝生性敏感,警惕性很高,離得太近,它們就不敢過來吃。」
-
青海來了一隻戴項圈的大天鵝
近日,市民趙女士在青海境內的黃河水面上拍攝到一隻戴「項圈」的大天鵝,這隻大天鵝的脖頸上為什麼戴著一隻刻有編號的「項圈」?這個「項圈」是什麼部門戴上去的?有什麼用途?市民趙女士提出疑問。對此,記者採訪了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會長王艦艇,據介紹,大天鵝脖頸上所戴的「項圈」叫國際環志。
-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現身西安灞河溼地公園
12月8日下午,西安鳥類攝影愛好者在灞河普華淺水灣溼地公園拍攝到一隻遷徙而來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雖然此前也有記錄,但大天鵝出現在灞河西安段還是十分罕見!
-
青海出現一隻戴項圈的大天鵝,竟然來自...
青海出現一隻戴項圈的大天鵝,竟然來自......【原標題:青海來了一隻戴項圈的大天鵝】近日,市民趙女士在青海境內的黃河水面上拍攝到一隻戴「項圈」的大天鵝,這隻大天鵝的脖頸上為什麼戴著一隻刻有編號的「項圈」?
-
大天鵝飛抵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12月11日,成群的大天鵝在石羊河溼地公園或棲息徘徊,或飛舞盤旋,或悠然自得地在紅崖山水庫覓食、嬉戲,在清澈泛藍的水面和白雪覆蓋的冰面上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醉人美景大天鵝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年來,隨著一批溼地保護恢復工程的實施,石羊河溼地面積不斷擴大,溼地生態系統穩定性逐年增強,溼地生態環境持續不斷改善,從每年11月開始,大批大天鵝都會從遙遠的北方遷來,在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內棲息越冬,來年3月才會遷徙北返,在溼地公園停留棲息時段長達近5個月時間。
-
大天鵝緣何每年來榮成? 《地理中國》為您解密!
大天鵝緣何每年來榮成? 《地理中國》為您解密!央視《地理中國》曾播出了《自然奇景·神湖探奇》,考察隊來到榮成天鵝湖,用不同的視角來解密:榮成天鵝湖緣何成為大天鵝生活的天堂?
-
敦煌書法之敦煌曲子詞
,又因發現在敦煌,故稱為「敦煌曲子詞」或稱「敦煌歌辭」。 敦煌曲子創作年代為唐初至於五代時期,大約在8世紀至10世紀之間。除溫庭筠、李曄、歐陽炯的五首詞有作者姓名可考外,絕大多數是無名氏的作品。這些作品的作者品流複雜,有樂工、歌伎、遊子、徵夫、思婦、僧人、道士、妓女、商人、士卒、醫生等等,涉及社會下層的各個方面。由於作者的廣泛性,極大地影響了題材內容和創作風格,使敦煌曲子的題材內容豐富多樣,藝術風格多姿多彩。
-
青海湖水位持續上升 越冬大天鵝數量逐年遞減
中新社西寧1月16日電 (李江寧)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6日表示,日前,由該局完成由中國林業和草原局部署、全國鳥類環志中心承擔的2021年中國越冬大天鵝同步調查在青海湖監測到大天鵝241隻,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切吉河口、泉灣區域。
-
《我心歸處是敦煌》看敦煌的女兒,如何在人性鬥爭中守護愛!
可是,一次實習的機緣巧合,竟然讓她戀上了為之奉獻一生的敦煌莫高窟,在那裡過起了自己把粥溫上,護衛研究敦煌藝術並守護敦煌一生的時光……《我心歸處是敦煌》,是西弗弗裡書店裡突然搶入我眼球的書。因為笑薇的介紹,因為這本書名字的吸引力,還有一種冥冥之中沉靜的力量,將我吸引進這本浩瀚卻又娓娓道來的書裡。本書是根據樊錦詩本人口述,由北大教授顧春芳歷時4年撰寫而成的寫實式人物傳紀。
-
樊錦詩:朝思暮想戀敦煌
2011年8月19日,在敦煌莫高窟舉行的文化遺產與數位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在作報告。 初見敦煌已有半個多世紀,她守住敦煌白了頭。「我白天想敦煌,晚上夢敦煌。80歲了,還能為敦煌做事,無怨無悔!」 樊錦詩祖籍杭州,上海長大。她愛逛博物館,高考報了北京大學歷史系。1963年,樊錦詩大學畢業。「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是那個時代青年的志向,樊錦詩也如此。「敦煌石窟需要我,我就到敦煌工作」,25歲的她來到大漠戈壁中的莫高窟。
-
天氣涼了,我又想去榮成拍大天鵝了!
因為,大天鵝又要來榮成了!攝影愛好者鍾愛拍天鵝,我起初只以為大家都覺得天鵝美。它們或自在遊弋,或追逐戲水,或引吭高歌,或凌空翱翔,或翩翩起舞,它們嬌媚、純潔,亭亭玉立,宛如水中的睡蓮。下雪了,「凌波仙子」便成群結隊棲息著。僅僅是因為它們長得美嗎?
-
青海湖越冬大天鵝達241隻 相比往年數量減少
新華社西寧1月16日電(記者李琳海)13日,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完成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部署、全國鳥類環志中心承擔的2021年全國越冬大天鵝同步調查工作,共監測到大天鵝241隻,其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切吉河口和泉灣區域。
-
勇士賽道上的角逐—2020敦煌哈密大海道越野耐力賽報導(一)
中國經貿雜誌訊(國家級期刊•中國經貿雜誌社副主編郝江華推薦,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記者楊晗供稿)2020敦煌—哈密大海道超級越野耐力賽即將在國慶黃金周期間舉行。該賽事將聯合社會500家國內國際媒體跟蹤報導該賽事的各環節盛況。該賽事路線由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敦煌鳴沙山腳下出發,至絲綢之路的明珠哈密大海道雅丹群結束。主賽道全長800公裡,賽道魅力和挑戰難度世界第一。
-
【致敬】他用了30年,把半數流落英國的敦煌遺書帶回國
近日,由他策劃、主編的《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1~15卷,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莫高窟第290窟菩薩-北周 敦煌研究院供圖 「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對於敦煌遺書的外流和敦煌學研究在國外如火如荼地展開,陳寅恪曾有過這樣的感慨。 百餘年前,羅振玉等先輩學者只能靠從法國人伯希和處抄錄和其贈送的少量文獻照片從事整理研究工作。
-
新疆是個好地方 | 環志大天鵝連續八年來新疆「做客」
近日,新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管護員在進行野生動物巡護監測時,再次發現國際環志編號為1T11號的大天鵝,這是該溼地公園在同一地點連續八年監測到該環志的大天鵝在溼地公園內越冬
-
社會捐資助力敦煌莫高窟「姊妹窟」榆林窟文物保護
(資料圖)甘肅省文物局供圖中新網蘭州12月12日電 (記者 馮志軍)敦煌研究院12日發布消息稱,國強公益基金會11日向敦煌研究院捐贈900萬元,用於該院榆林窟洞窟保護展示設施建設。今年5月,國強公益基金會還捐贈80萬元用於榆林窟第17窟的保護展示設施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敦煌:深化社會治理提昇平安建設水平
2020年以來,敦煌市緊緊圍繞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主線,以落實平安建設責任制全覆蓋和政法工作三年大提升行動為抓手,高站位安排部署、高強度推進落實,防範化解社會穩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