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的心理博弈技巧
所謂拆屋效應,是指在談判過程中,先提出一個很大的、對方難以接受的要求,然後再降低條件,提出較小的、對方能夠接受的要求,如此一來,對方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達成目的。
魯迅先生寫於1927的《無聲的中國》一文中有著極為貼切的描述:「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我們來對比一下以下的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先提出一個對方難以接受的不合理要求,然後再提出一個相對而言比較容易達成的要求;第二種是直接提出比較容易達成的要求。對於這兩種情況,哪一種更容易被別人接受呢?心理學家們進行各類實驗,最終證明,第一種情況下,隨後提出的容易達成的那個要求更容易被人們接受,而直接提出這一要求時,人們卻不那麼容易接受。這就是拆屋效應的影響。
這一效應隱含著雙方的心理博弈。當你提出一個不合理的高要求時,對方會馬上權衡得失,進而開始調整自己的心理預期,做出最壞的打算;而此時出現一個更為合理的要求,對方為了防止更壞的情況出現,同時也因為拒絕了前一個要求而對你有所愧疚,不願意兩次連續地拒絕同一個人,會儘量滿足你的一個要求。做出適當的妥協,從而達成你最初想達成的目的。
「每個人都有折中思想,你要善於利用這種思想迫使別人讓步,繼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在現實的商界博弈中,很多談判高手就非常有效地利用了拆屋效應。
在談判的時候,要讓自己佔據比較主動的地位,善於使用拆屋效應。為了讓談判能真正有效地進行,此時要慢慢讓步,記得「開天窗」,最終逼迫對方滿足自己的預期和要求。這就是所謂的「討價還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