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
拿得起、放得下,才能辦得好
人生在世,「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智慧。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不但可以對人生道路上的鮮花、掌聲等閒視之,還可以對坎坷與泥濘以平常心待之,甚至對大挫折與大災難都可以做到冷靜處理。毫無疑問,這樣的人才能辦成事、辦大事。
1.「拿得起」是責任,是能力
從字面上來分析,「拿」是用某種方式獲得,而「起」則表明了動作的成功和延續,可以說,拿起就是我們獲得成功的一個過程。民國大學者胡適先生曾以社會為切入口來看待「拿得起」的藝術:拿起是一種勇於承擔。這是一種氣節、一種肩負、一種承諾、一種堅持。人類的發展從無到有,無論是史書或是民間故事都說明了那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同時也是不斷拿起的過程。回溯我們的發展史,看看無數肩負起歷史使命的人,艱苦奮鬥,從未言棄,他們的拿起是如此之難,卻也反映出他們的能力之強。於我們個人而言,拿起,需要多種能力。沒有勇氣,你將無法面對困難而拿起;沒有決心,你只能在是否拿起面前徘徊不定;沒有理智,你無法正確拿起所需事物;沒有奮鬥,你必將半途而廢無法拿起。
眾所周知,諾基亞是曾經的手機霸主,即便是如今蘋果、三星、HTC等其他品牌大行其道,也難以超越諾基亞曾經的單款手機的銷售記錄,而諾基亞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正是因為它具備了「拿得起」的能力,諾基亞公司起初並不是以電信產業而發家,在20世紀80年代,它的手機業務也只佔公司的百分之十四。面對市場需求的逐步擴大,諾基亞將企業的重心從原先的木漿、電纜等方面轉移到了手機通信上面,放棄了最初的優勢,如一個蹣跚的學步孩童一般,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成長,終於成為手機界霸主。
在這期間,諾基亞所使用的塞班系統一度風靡世界,其簡單、快捷、方便的優勢打倒了如摩託羅拉等老牌手機的系統,但我們大多只看到了諾基亞的風光,卻沒有意識到,諾基亞企業,拿起手機業務和手機系統開發過程中的種種辛苦和磨難。
面對不佔優勢的手機業務,諾基亞「壯士斷腕、孤注一擲」的勇氣是其他廠商所沒有的;面對複雜的市場變化,諾基亞堅定信念走直板路線,甚至一月推出一款新機以彌補市場空缺的決心是讓人欽佩的;面對老牌的手機廠商,如摩託羅拉、西門子、愛立信等企業的「圍追堵截」,諾基亞的艱難前行是讓人熱血的。這位北歐巨人的成長,豈不正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拿得起」的過程嗎?
諾基亞的企業發展歷史就是典型的「拿得起」的例子。其實,就我們常人而言,拿得起,也並不是罕有的事。比如,當我們面對轉瞬即逝的發展機遇時,準確出手,把握機會;比如,當我們面對一段真摯感情時,將對方一腔柔情地擁入懷中;比如,當我們面對即將逝去的青春時,那背上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們每個人都有「拿得起」的潛質,就看你是否能夠將體內那股潛藏的能量激發出來。「拿起」不容易,這需要我們有一往無前的氣勢,需要我們有堅定不移的決心,這需要我們有看見機會的慧眼,但說一千道一萬,「拿得起」都是我們一種能力,一種為自己、為他人負責的擔當。親愛的讀者朋友,你是否同我一樣已經準備好,願意迎接生命中的挑戰,去「拿起」?
2.「放得下」是藝術,是能力
拿得起,是難能可貴的能力;放得下,是人生處世的真諦。讓我們學會放下,放下失戀的痛楚,放下沉重的負荷,放下心中的仇恨,放下折騰的爭執,放下對權力的角逐,放下對虛名的爭奪。我們只有放得下,才能將該拿得起的東西更好地把握住,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擁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曾經四次考舉人都落第了。最後他放棄了「科考」這條可以使自己走上仕途的道路,而選擇了著書立說。他立志要寫一部「孤憤之書」,於是在壓紙的銅尺上鐫刻了一副著名的對聯,上書: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以此來自敬自勉。後來,他終於寫成了一部文學巨著——《聊齋志異》,自己也成了萬古流芳的文學家。
人的一生中最明智的往往不是拿得起,而是放得下。只有這樣,你才活得輕鬆而幸福。蒲松齡雖然科舉落第,與仕途無緣,但他找到了成就自己的另一個方向。在這條新開闢的道路上,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放不下」,則肯定會導致我們失去那些曾經擁有的美好。同之前一樣,我們不妨再來看看「拿得起」的諾基亞,如今這個曾經是北歐的霸主,卻在2006年就全面退出了日本市場,到了今天,更是已經被微軟所收購,導致它出現今天這種局面的正是因為諾基亞的「放不下」。諾基亞的塞班系統曾是智慧型手機的代表,而諾基亞也正是因為這一簡單、方便、易於上手的系統,一舉擊敗了曾經的巨頭摩託羅拉和西門子。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技術革新越來越快,人們對於手機系統的需求也逐漸增多,於是蘋果推出了ios系統,谷歌的安卓系統也大獲成功,諾基亞卻仍舊死守塞班系統,更是在2008年對塞班公司進行了收購,期望繼續開發,能夠挽回頹勢,而結果,便是跌下神壇,讓出了手機界「第一把交椅」的寶座。
如果一個企業什麼也不願意放棄,那麼它往往會失去往日的榮耀;如果一個人什麼也不願放棄,那麼他往往會失去更多、更珍貴的東西。因此,有成功潛質的人一般都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棄、需要放棄什麼以及怎樣恰當地放棄,從而使得自己擺脫煩惱和糾纏,輕裝前進,在輕鬆悠閒的寧靜之中顯得更加精明、能幹。
我想跟你分享喜樂,陪你成長,也希望你能見證我的成長。
專注於職場研究,用故事述說職場人生(請關注,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