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能和國安的首回合比賽出現了爭議判罰,查論文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沈寅豪提前離開賽區。到了第二回合,剛剛結束隔離的韓國人金希坤被委以重任,但奇怪的是,這場比賽還安排了一名替補裁判石禎祿,還讓馬寧來到蘇州賽區並出任本場比賽的視頻裁判。這些都讓京魯二番戰更有看點了,或許也為爭議再次爆發埋下伏筆。
京魯戰第一回合留下不少爭議,據說魯能連夜申訴,但官方並未給出回應。接著,韓國人金希坤擔任京魯二番戰主裁判,兩個奇怪的舉動隨之而來。按照慣例,第四官員就是替補裁判,但本場比賽特意安排了一名替補裁判,那就是石禎祿。還有就是馬寧從大連轉場蘇州,擔任本場比賽的視頻裁判。
可以說本場比賽的裁判配置相當豪華,這或許就是足協給魯能和廣大球迷的回應,五個字可以概括這些:足協很重視!其實,當這個裁判配置出爐後,很多人表達了擔憂,韓國主裁判金希坤能在關鍵時刻堅持自己的決定嗎?事實證明他猶豫了,金希坤聽從了視頻裁判的建議,在改判那一瞬間,爭議徹底爆發。
魯能球員金敬道在賽後表示:主裁判說不犯規,VAR提醒他犯規了。此言論一出,馬寧再次成為焦點,很多球迷表示:韓國人金希坤好像被架空了!
格德斯到底有沒有犯規?爭論仍在繼續,知名評論員姬宇陽提到了亞洲杯上阿茲蒙搶斷劉奕鳴那個球,有相似之處,牽扯的問題都是身體接觸或者叫身體對抗,更多考驗的是主裁判一念之間的判斷。從回放看,格德斯碰到了皮球,這是魯能球迷憤怒的原因之一。
其實,這還不是關鍵所在,關鍵是VAR介入時機是否正確。當時,邊裁看得比較清楚,國安球員李可也沒有投訴格德斯犯規,主裁判第一時間認為進球有效,這些因素說明此球不構成「明顯的錯漏判」,而VAR有兩個重要原則:一是裁判員必須先做出決定,二是裁判員做出的原判決不得改變,除非視頻回看清楚地顯示該判決是一個「清晰、明顯的錯誤」,這些是否可以說明視頻裁判搶戲了?
簡單來說,在處理這個爭議球上,視頻裁判好像佔據主導地位,而這又不是一個「清晰、明顯的錯誤」,這或許就是蒿俊閔等老好人生氣的真正原因。
很顯然,裁判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中超聯賽發展,我們要反思的地方實在太多了。裁判選派是否合理?足協要反思。如何真正提升裁判的業務能力,多方面都要反思。還有一點,很多球隊就裁判問題申訴,可能官方給俱樂部答覆了,但球迷不知情,類似CBA聯賽的裁判報告是否可以借鑑一下?
換句話說,裁判要接受公開、公平的監督,這就需要足協確立清晰的申訴流程並及時處理這些申訴,處理好爭議才能讓贏球一方贏得光明磊落、輸球一方輸得心服口服,而如果真的出現錯漏判,起碼相關裁判該道歉、該承擔責任。還有關鍵一點,不能讓廣大球迷濛在鼓裡,如果球迷只知道俱樂部申訴了,卻不知道申訴結果,自然會出現更多無關足球的討論。還是那句話,中國球迷不容易,該善待他們!
如果沒有爭議判罰,魯能和國安這兩場比賽稱得上經典。從技術層面看,兩隊將自身特點發揮出來了,流暢的進攻、激烈的對抗,這就是中超頂級水準的較量。如果沒有爭議判罰,現場觀戰的李鐵肯定很高興,因為張玉寧表現搶眼,具備在國家隊挑大梁的實力,老將蒿俊閔依然靈氣十足,可以帶動年輕球員成長,這些都是中國足球的希望所在。
可惜,爭議判罰搶了風頭,讓無數球迷在這個夜晚再次拷問中國足球。職業化這麼多年了,裁判問題竟然還是我們爭論的焦點,甚至還有球迷提到,職業化這麼多年了,我們竟然在為歸化球員歡呼雀躍。歸化本身是對是錯也沒必要討論,時間會給出最佳答案,但球迷的疑問其實可以匯總成一個問題:中國足球除了技術落後,還可以說思想滯後。
看看外面世界,我們離歐洲五大聯賽仍有很大差距。而在國家隊層面,我們正在苦苦追趕,歸化球員讓我們衝擊卡達世界盃的希望增大了,但近鄰日本和韓國湧現出了更多本土青年才俊,日本上一期集訓名單全是留洋球員,韓國的孫興慜在英超賽場主宰比賽,日本的久保健英在歐聯杯傳射建功。在某一瞬間,就感覺中國足球和日韓足球是兩項不同的運動,外面的足球世界很精彩,而我們不是羨慕,而是心酸。
後記:球員技術差、戰術落後確實是中國足球一直存在的大問題,但不是唯一問題,就拿當下的裁判問題來說,同樣制約中國足球發展。已經2020年了,仍在討論裁判水平低看起來不可思議,但如果不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可能再過10年,裁判還會成為主角。球迷為何憤怒?說到底都是因為熱愛中國足球,希望中國足球儘快強大起來,面對爭議,球迷希望得到一個正確的、肯定的回應,而不是被蒙在鼓裡。如果能認真處理每一個爭議並公開處理結果,裁判會進步、球員會認識到不足,而球迷也多了一個學習的機會,只有多方共同進步,中國足球才會大踏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