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小妹
相信很多看過 #慶餘年#的觀眾,在看到這個標題立即就會想到他——郭寶坤。
郭寶坤從劇情一開始就是個紈絝子弟的存在,從小養尊處優,驕傲、清高、自滿快要溢出屏幕。
但同時又給人一種傻裡傻氣的感覺,且極其看重自己禮部尚書之子、太子門下和宮中編撰的身份,每次自我介紹和向人解釋自己行為的時候,都會將這三種身份一一道來。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他做的幾件蠢事。
第一,大言不慚禁《紅樓》。
為了向太子示好,在未看過範閒的《紅樓》之前,就將此書貶的一文不值,並提議將此書列為禁書,還偏偏要挑範閒也在的場合。
這就算了,結果本來就是在和範思轍理論,他卻偏偏叫手下毆打範思轍,引得範閒直接出手,不但將他懟得啞口無言,還令他在眾人面前失了風度,出了大醜。
打打不過,說說不過,你說他圖啥非要上演這一出?
第二,偏與範閒比作詩。
為了打壓範閒,他奉太子之命讓範閒身敗名裂無法求娶林婉兒,且自詡通經熟師,對自己的才能自信滿滿,在未弄清楚範閒的真實水平之前,便口出狂言:「若不敵範閒便一輩子不作詩」。
結果,不但讓自己變成靶子,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更是成就了範閒「詩仙」之名,讓範閒被京都名人所識。
一個人最蠢的行為,便是將自己看得太高,將敵人看得太輕。真不知道郭寶坤的這點自信心是誰給他的!
第三,讓人抬自己去京都府尹指認範閒行兇傷人。
從鑑查院的密檔得知自己的朋友滕梓荊的妻兒均是被郭寶坤迫害,範閒便趁夜去毆打郭寶坤,甚至留下「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詩句,讓郭寶坤知道是自己打的。
範閒此舉有兩個目的。一是為滕梓荊報仇,二是搞臭自己的名聲,好拒絕與長公主之女成婚。
此時,二皇子與皇帝已經對範閒另眼相看了,且還有個享受禁軍保護的戶部侍郎父親,郭寶坤看不清形勢,非要讓範閒受罰,並為此重傷上堂對峙。
幾個回合下來,成王、太子、二皇子均牽扯其中,最終皇帝一道旨意解決了此事:範閒無罪釋放。被包成粽子的郭寶坤只能在空空如也的大堂上吹鬍子瞪眼,七竅冒火卻又無能為力。
有了前兩次的教訓,正常人都知道第三次一定要謹慎行事。然而,郭寶坤卻越來越看不清形勢,要硬要往死裡作,何其蠢也!
除了蠢,他坑爹的操作也是耍得溜溜的。
因為前幾次和範閒博弈全部落敗,郭寶坤和他父親郭攸之與長公主密謀,利用北齊文壇大家莊墨韓在宴會上誣陷範閒的《登高》是抄襲之作。
誰知範閒會的不止這一首。宴會上,範閒當堂將現代背的詩文借著酒勁誦出幾百篇來,直接將莊墨韓氣得吐血,而郭攸之則直接被下獄。
郭攸之為何會被下獄?這要得益於自己的坑爹兒子郭寶坤。
郭寶坤在夜宴上遇到了範閒,激動之下說出「今天就讓你身敗名裂」之語。聰明如範閒,聯想前後之事,自然就能夠想到是郭家父子及長公主做的局。若非郭寶坤那句話,範閒可能還不會想通一直是郭家在陷害他,或者說不會那麼快想到。
這是郭寶坤第一次坑爹,就讓自己的爹丟官去職下了大獄。
第二次坑爹更狠,差點讓郭攸之人頭落地。
在郭寶坤想盡辦法還是無法救出父親後,他竟蠢得要僱人去殺害範閒,替父解氣。
自己的親爹還未死,他想的不是如何救出來,而是拿雞蛋碰石頭去和範閒鬥。彼時範閒已是九品高手,天下能殺他的人少之又少,況且還有五個能力非常強大的「爹」,想讓他死簡直不可能。
而郭寶坤自以為看了幾本兵書就可以當廉頗,誰知卻是個趙括。
先不論自身能力,單就機遇來說,如果郭寶坤不一小心走了狗屎運殺死了範閒,那麼結局便只有郭家被滅門;即便郭寶坤殺不了範閒,但事情敗露後若範閒再參他一軍,結局還是郭家被滅門。
怎麼說範閒的五個爹都是個個暴脾氣又護短,郭家連縫隙裡存活的可能性都不大。
這不僅是坑爹還坑了全族,《慶餘年》中既蠢又坑爹的人舍他其誰。
不過雖然他情商不高,智商又讓人著急,卻有一個優點強過很多人——孝順。這也是作為一個反派角色,最後成功洗白,讓人始終不會太討厭他的重要原因。
父親進監獄之前要和他斷絕父子關係,他怎麼也不肯;為了救父親出來,也願意給恨毒了的範閒下跪;為了父親,他甚至甘願留在北齊當暗探,生死無依。
一個養尊處優的公子哥,要一個人在陌生的土地上幹最危險的事,確實會很難。而他卻留了下來,只因為範閒答應救他父親出獄。
他就像是地主家的傻兒子,蠢不自知,鐵憨憨形象深入人心,卻俘獲了不少觀眾的心。
這部劇有了他這個人物形象,其實也算給觀眾增加了不少笑料。第一部結束時,他為了家人做了慶國在北齊的「明探」,希望第二部能看到他為了國家情懷,在北齊能夠有一番作為,不再那麼蠢憨憨了就好了。
喜歡記得點讚、評論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