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國文治武功都達到鼎盛的時代。且經過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民族大融合,受胡族的影響,社會風氣開放包容,男女社交頻繁,少有禁忌。體現在詩人身上,未成功時,江湖載酒,青樓挾妓。成功後,買妓納妾,日日笙歌。縱覽唐代的詩歌史,幾乎同時是一部詩人的風流史。詩仙李白先後有四次婚史,白居易的「樊素、小蠻」、杜牧的「青樓薄倖」、元稹對鶯鶯的始亂終棄等等。在這樣的大氣候下,有這麼三對相濡以沫,恩愛始終的夫妻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第一對:杜甫與妻子楊氏,亂世流離,相濡以沫。
嫁給杜甫那年,楊氏20歲。她的父親是當朝的司農少卿,是一個四品官員。她也是一個大家閨秀。這之前她從父兄那裡聽到關於自己未來夫婿的種種傳奇:七歲就寫出《詠鳳凰》詩,九歲的時候,書法作品就裝滿一大袋子,十四五歲的時候就與當地的著名文人交遊,被認為有班超、楊雄之才。能嫁給這樣一個人,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那時,她想。
事實上,那時她的夫婿,過了十年」裘馬頗清狂「的壯遊生活,所謂壯遊就是拿著父親的錢到處旅遊。心已經有點野了。他的父親感覺自己來日無多,得趕緊找個人拴住兒子日益狂野的心,於是幫助兒子訂了這門親事。起初,杜甫還有幾分抗拒,等見到自己美麗的妻子,這顆狂野的心瞬間安穩了下來。
沒有什麼事情比新婚生活更美好了。但是好景不長。隨著他父親的去世,杜甫固定的經濟來源沒有了。只好與嬌妻分別,趕赴長安,求取功名。楊氏獨自一人撫養孩子,操持生計。她對杜甫沒有怨言,因為她知道遠在長安的杜甫日子過得比自己還要艱辛。她只盼望自己的夫婿早日求得功名,衣錦還鄉,一家人團聚。誰曾想,這一等就是十年。
終於,杜甫回來了,雖然只是一個九品小官,但是楊氏很滿足,以為從此以後一家人可以團聚在一起了。但安史之亂爆發。短暫的相聚之後,又是長達三年的分別。當杜甫再見到妻子時,他愧疚地寫到:」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一個曾經珠圓玉潤、錦衣玉食的千金小姐,到現在身穿破衣,面容憔悴。其中艱辛可想而知。經歷這麼多年艱難困苦的生活,杜甫自己也是疾病纏身。」老妻憂坐痺, 幼女問頭風「。妻子和女兒都很關心他的身體。杜甫暗暗決定,一家人再也不能分開了。於是辭掉官職,帶著一家人走上了漂泊之路。
一路上,輾轉同州、秦州,終於到達了成都,在好友嚴武的幫助下,在浣花溪畔安了家。這是杜甫與妻子最歲月靜好、琴瑟和諧的時光。」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飛蛺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雙「。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於妻子的愛,和對這種生活的滿足。
老天似乎總是在和這對苦命夫妻作對。這種閒適的田園生活,在6年後隨著好友嚴武的去世,也戛然而止。杜甫一家人再次踏上漂泊之路。這次的漂泊再也沒有歸程。公元770年,杜甫在漂泊途中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楊氏傾其所有為杜甫處理完喪事之後不久,也追隨杜甫而去。一對患難夫妻,結束了他們在人世間的憂患之旅。
第二對:韋應物與妻子元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韋應物的詩歌才華,在中唐前期,無人能出其右。是唐代詩壇由盛唐轉入中唐的代表人物。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詩人。在十八歲之前還是浪蕩子,大字不識一籮筐。
韋應物15歲時,因為出身世家,而得以入宮做了唐玄宗的近身侍衛。那時的韋應物仗著皇帝侍衛的身份簡直是無惡不作,結交一群不良少年,橫行鄉裡,家裡藏著亡命之徒,每天早上帶著賭具出門,晚上跑到人家裡偷情。官府的人不敢抓他。
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倉皇西逃,韋應物被遣散回家。這種荒唐的日子才算是告一段落。在安史之亂的第二年。他遇到了改變了他一生的愛人-妻子元蘋。
元蘋出身貴族之家,其祖上是北魏的昭成皇帝。父親是吏部員外郎元挹。從小受到很好的文化薰陶。喜歡誦讀詩書,並擅長書畫。二人在安史之亂第二年,在驪山成親。新婚的喜悅沒有衝淡韋應物對於未來的擔憂。元蘋理解韋應物的擔心,在妻子的鼓勵下,韋應物毅然棄武從文,入太學讀書。為了讓韋應物專心學業,元蘋侍奉雙親,撫養兒女,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韋應物也沒有辜負妻子的一番心意。入學之後,刻苦攻讀並學習寫詩,不久便謀得了第一份差事-高陵縣尉,官職雖然不大,但是從此走上了文官之路,也開啟了一代偉大詩人的成長之路。
此後的20年,雖然韋應物一直沉淪下僚,生活也不富裕,但是伉儷情深,家裡充滿溫馨和歡樂。這種美好的生活在公元776年秋天,隨著元蘋的去世戛然而止。妻子的去世對於韋應物無異于晴天霹靂。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韋應物都沒有從喪妻之痛中走出來。他滿懷思念和悲情寫了19首悼亡詩,來懷念愛妻。
愛妻香消玉殞之時,韋應物只有39歲,正值壯年,但再也沒有續弦。只是懷著對愛妻深深的思念,直到終老。
第三對:權德輿與妻子崔氏,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相府千金下嫁窮書生,生活困苦不改其志。窮書生日後飛黃騰達位列宰輔,仍恩愛依舊,相敬如賓。這就是唐朝詩人權德輿與妻子崔氏的真實故事。那些才子佳人的傳奇故事不過如此,只是那是虛構的,這是真實的。
權德輿還是窮書生的時候,曾與崔氏的父親,時任信州長史的崔造有過一面之緣。崔造對權德輿的才華氣度非常欣賞,便約為翁婿。崔造返回長安之後,不久升任宰相。並如約將自己的小女兒嫁給了權德輿。貴為相府千金的崔氏,沒有恃貴而驕,而是安貧樂道,跟隨權德輿過著清貧的生活。為了維持生計,權德輿告別妻子先後在杜佑、裴胄的幕府任職。夫妻間聚少離多。直到33歲那年,權德輿才被唐德宗徵召入朝任職。夫妻得以團圓。此後的權德輿仕途順暢,一直做到宰相。
·夫人崔氏為人溫良柔順,善於持家,是權德輿的賢內助。另外崔氏出身世家,自小飽讀詩書,還彈得一手好琴。所以夫妻間常有一些雅趣。因此權德輿對於妻子的初心一直沒有改,。他既不納妾,也不蓄婢。而是把自己全部的寵愛都給了妻子。這從他寫給妻子的詩中可以窺見一斑。權德輿從結婚開始,直到去世前五年陸陸續續寫給妻子的詩總共有41篇之多,算是唐代詩壇之冠。夫妻二人恩愛相守直到白頭,真算得上是一對神仙眷侶。
結語:
杜甫夫妻的相濡以沫,令人讚嘆。韋應物的長情,令人激賞。但是,沒有一對夫妻願意向他們一樣。人們更願意像權德輿夫妻,即便一起過著清貧的生活,但是能夠白頭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