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20萬的成本,拍出了最好的國產西部片,30年前的這部片堪稱驚豔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封閉的小鎮中,有來去匆匆的無名過客,有刀客的成長和蛻變。《雙旗鎮刀客》這一部風格獨樹的國產武俠電影,有寫不盡的人情冷漠,也有散發著人性光輝的社會縮影,這是屬於大西北的精神氣質。
上世紀80年代之後,隨著影視行業的開放,很多西方元素的影視劇湧入,很多的思想被借鑑。
在那個年代,國產武打片在《少林寺》轟動了國際影壇之後,武打片也遍地開花,層出不窮,然而,都未能夠達到《少林寺》的影響力。
而《雙旗鎮刀客》在上映之後,一舉獲得了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獎,1992年第3屆夕張國際驚險與科幻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雙旗鎮刀客》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雙1993年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獎。
豆瓣上,被很多的網友們認為是最好國產西部片。
01,
故事發生在中國的西部,黃沙肆虐,男主角哥(高偉飾)身穿著羊皮襖子,配著雙刀,在沙漠裡馳騁。
他遵守著父親的遺囑來到了雙旗鎮迎娶他自小訂親的好妹(趙瑪娜飾)。
到了雙旗鎮,找到了好妹家之後,幫助他父親幹活。
一位刀仙卻在鎮上殺死了前來復仇的蒙面刀客。
所謂的「刀客」,其實指的就是江湖中用刀作為武器的勇士。
這部片子是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追溯源頭記載在《陝西省志》中:
「刀客會是關中地區下層人民中特有的一種俠義組織。其成員通常攜帶一種臨潼關山鎮(關山鎮今屬閻良區)製造的『關山刀子』,刀長約3尺,寬不到2寸,制形特別,極為鋒利,故群眾稱之為刀客。」
在歷史上,刀客產生於清朝年間,成員多由破產的農民和手工藝術人組成,沒有固定的組織,但是卻有一位首領一般的靈魂人物。
電影中的雙旗鎮,只是茫茫大漠中的一個小鎮子,在外界的侵襲之下,總是處在恐慌之中。
而男孩卻做出了一件讓所有的村民震驚的事情,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子,他殺死了一刀仙的兄弟。
一刀仙來復仇,幾百個村民為了自己的生活不受到侵害,要拿他的性命給一刀仙一個交代。
男孩在沙漠中,受盡當地居民的輕視與嘲笑。
男孩覺得自己不是一刀仙的對手,決定找到外人沙裡飛來相助。
而村民們卻開始下賭注,看誰能夠勝出。
世態炎涼,人情冷漠,在茫茫的大漠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其實,電影中的武俠爭鬥,刀客廝殺都只是形式,實際上講述的一個男孩的成長。
他從一個不諳世事,單純善良的少年,在經歷了成年人強權世界的虛弱和霸道之後,最終蛻變的故事。
對於一個人來說在,真正的力量來自於自身。
02,
這部電影是國產片向好萊塢西部片模仿借鑑的一個成功案例,然而,它並沒有拘泥於亦步亦趨的學習,而是融入了中國故事。
編劇楊爭光曾經坦言,自己寫這個劇本的時候,曾經看過好幾部美國的西部片,自己對於傳奇性的東西又非常的敏感,所以這兩點也促成了自己完成這一個出色的劇本。
除了美國西部片的元素之外,這部電影還吸收了日本的武士片的悠長。
電影沒有炫酷的動作戲和大量的打鬥鏡頭,偶然出現的動作戲份也是非常簡單的手起刀落。
在「出刀——揮刀——收刀」這三個過程中收放自如,卻讓人感受到了一股隱忍和暗中發力的氣氛。
在對人物塑造的過程中,也是花費了不少的心思。
故事的主角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武力十足」,他是弱小的,被迫的,甚至唯唯諾諾的,為了逃避災難,他離開了雙旗鎮千裡走大漠。
在他戰勝了強敵之後,卻因為蒙受欺騙而黯然傷神,也許,正是這樣一個有點怯懦的小俠客,才有血有肉,獲得了觀眾的青睞。
沒有英雄氣加持,卻讓人覺得真實。
編劇和導演在塑造這個人物的同時,給予了他成長的空間和機會。
03,
除了人物和劇情之外,粗狂,荒涼的西部片氛圍也是亮點。
據了解,這部電影的中的街景都是搭建的,花費了20多萬。
最後,還比總預算的120萬多出了20萬,正因為預算超支還受到了批評。
同時,為了考察取景地,找到雙旗鎮這個場景,劇組也是付出了很多的艱辛,他們翻遍了古籍,還曾經在河西走廊走了1萬裡路,終於成就了這部電影。
一個中國邊漠的神話故事,一個小人物的成長傳奇,在躍馬揚鞭的升格鏡頭中熠熠生輝。
這個少年涉世未深,卻已決心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