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芨芨草
都說人到三十,是而立之年。不知道是心態的原因還是其他,現在總是覺得三十其實是一個很年輕的年齡界線,沒有像老人說得那麼「老」,因為他們總會說:你都三十了還不那啥……
好吧,我懂他們的意思。那麼,我們來理一下,人到三十,或者說過了三十,應該要做哪些事是比較重要的呢?按照老人給我說的幾條,我重新排列了一下順序,就變成以下的三個。來看看吧。
★繼續學習的信心和毅力
剛過三十的大關,似乎感覺離畢業還沒幾年。雖然是這樣,學習的信心和毅力也似乎都後退了。所以,過了三十的人,似乎要考慮的是如何延續這種學習的能力。如果放得久了,再想拾起來,就很困難。
不過這個年齡,有人已經成家了。有了家庭,負擔就重,責任也重,能夠再繼續學習的時間可能就會變少。不過,再少也不是沒有。不是都說,時間就如那個啥,擠擠總是有的。所以缺少的不是時間,是沒信心和沒毅力。
也會有人認為,在校園裡學的還不夠嗎?現在還要拿書本?這似乎不是強求的事。但是學習與不學習,或者在未來的日子裡,才能看到不同的結果。
有一位女性朋友,剛過三十,也剛生完孩子。坐月子的第十二天,她跑去考資格證。很多人說她瘋了,說月子不好好坐,是會有後遺症的。但她說,我自己是個醫生,我知道怎麼做是對的。
然後,等她出了月子,證書也考下來了。相比,同在懷孕之時,她的另一位同事就放棄了考證的事,只專心等著孩子出世。不過等到產期過完都上班的時候,她和同事的級別就差開了,工資自然也不一樣了。
所以,「在不該安逸的年齡就請別放棄努力」。這話說得真好,因為所有的努力都是有回報的。
★保持身體的健康常運動
我常常覺得,相比一切,身體的健康是第一位。不過,很多同年齡的人並不認同我的說法,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還年輕,即使不運動也不會有啥毛病。
不過,從近年的病例來看,人得病的年齡是越來越年輕化了,而且,很多的病是不挑年齡的。所以,即使在拼的年齡,也別忘了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經常做一些適量的運動是聰明的選擇。
你一定看過鍾南山院士那些在網絡流傳的運動照片。說實在的,我一點都不相信,那是一位八十多老人的體魄。據說,鍾院士年輕時就喜歡打球,遊泳,健身。這些運動,他一樣也不落下,並且一直堅持到現在。所以,好身體不是保養出來的,而是鍛鍊出來的。
如果我能活到八十多,還能有像鍾院士那樣的身體,我覺得一切就都值了。你呢?
★成家與立業
有句古訓叫:成家立業。在古代,成家是排在立業之前的。你看,男人十幾二十不成家,就會被嘲笑;女人一到及笄就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齡。所以那時,要求男人在立業之前要先結婚。但現在,時代不同了,基本會倒過來做:立業再成家。相信,這會是很多男人的想法。
但在我看來,其實這兩者並不矛盾。人到了三十,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何必執著一定要先立業再成家呢?也或者,那只是人的一個藉口罷了。
人生,難得碰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人,如果遇到了,該結就結;如果沒有碰到,那也不必去強求。所以,我的看法是,有合適的就結,不管是已經立業還是善未立業;如果沒有合適的,就先立業,感情的事嘛,該來的總會來的。
所以,人過三十,別忘了給自己在這三個方面加加油,因為我覺得這三個方面都是重要的。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