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獨角獸的死亡教訓:融資3億美元後,成投資人提線木偶,營銷大於...

2021-01-19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量子位(ID: QbitAI),作者賴可等,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這樣的AR產品,是不是頗有些酷炫與實用兼具的味道?

然而,打造這款產品的AR獨角獸企業Daqri,最新的消息令人嘆息:就在最近,它最後的一點遺產,被Snap收購了。

是的,這家曾融資3億美元,滿世界收購AR初創公司,被稱作Magic Leap「頭號敵人」,還與微軟HoloLens叫板的明星AR公司,在成立十年之後,總部關閉、員工遣散、資產變賣。

2020年到來,該公司CEO Roy Ashok放言的「預計2020年出貨數萬副AR眼鏡」,沒想到卻遭遇了現實的骨感。

Snap接手了Daqri的部分資產和20餘名員工,包括CTO Daniel Wagner。雖然收購價格沒有公布,但從時間上來推斷,這筆交易與其年度報告中披露的3400萬美元收購案相吻合。

更令人慨嘆的是,更多Daqri倒下的幕後故事被一一曝光——它的倒下不是一次理想主義創業的失利,而是一次「演技派」的無以為繼。

曾經融資3億美元,引領AR熱潮

成立於2010年的Daqri,總部位於洛杉磯。作為早期的一批AR初創企業,在AR領域亦曾風頭無兩。

2013年,Daqri籌集了1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180萬元)A輪融資,由Tarsadia Investments領投。

到了2017年,其融資總額達到了2.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7億元),後來Tarsadia Investments進一步加碼,融資總額達到了3億美元。

燒錢燒得轟轟烈烈,產品方面,Daqri也吸足了眼球。

2014年,該公司便推出了一款可以用於AR顯示的智能頭盔。

這款頭盔專為工業環境設計,配備熱成像儀等一系列傳感器和攝像頭,可作為抬頭顯示器。

Daqri介紹,這款頭盔可以為工程師和藍領工人創建增強現實,包括視覺指令、實時報警和3D映射。

這款產品推出後,Daqri顯得勢頭大好。

2015年2月,收購EEG(腦電圖)追蹤頭帶公司Melon。5月,收購另一家早期AR公司ARToolworks。6月,在愛爾蘭開設歐洲總部和研發中心。

2016年,其智能頭盔在CES 2016上亮相。3月,收購知名頭戴式顯示器製造商1066 Labs,以及英國全息技術公司Two Trees Photonics。

這一年,Daqri也被CNBC納入顛覆者(Disruptor)50強公司榜單。

隨後的2017年,Daqri又發布了一款新的AR智能眼鏡。該公司CEO Roy Ashok在接受採訪時放言:預計2020年出貨數萬副AR眼鏡。

然而,伴隨著新品問世的,卻是頻繁裁員的開始。據報導,Daqri在這個階段每隔幾個月就會裁員,洛杉磯的兩層辦公室很快就清空了一層。

2017年10月,Daqri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Brian Mullins辭職。兩個月後,另一位聯合創始人Gaia Dempsey也公開宣布離開公司。

產品還在宣傳,形勢卻急轉直下。終於,到了2019年9月,Darqi倒閉了。該公司通過電子郵件宣布將進行資產出售,並於9月底關閉其雲和智能眼鏡硬體平臺。

至此,Daqri總部關閉,員工遣散,資產變賣。

死亡教訓:投資人介入過多,產品無法落地

所以是什麼原因讓Daqri淪落至此?

Protocol 的資深記者Janko Roettgers在探訪數十位前員工後,描述了這家明星公司的死亡路線,原因被劃分為這樣幾部分。

第一,投資者介入過多。

許多員工認為,Daqri的轉折點,應該是Tarsadia Investments成為投資方後。

這是一家老牌VC,中後期為主,有30多年的投資歷史,管理超過20億美元的資金,之前大部分的投資集中在生物和製藥領域,對於Daqri一樣的前沿硬體科技領域,涉足有限。

但這一次,正是看中Daqri可能帶來的交互革命,於是「冒險」加持。

出手也很大方。雖然Tarsadia Investments沒有具體披露過總投資金額,但按照消息人士的說法,前後投入了3億美元。

事情也由此變得糟糕。Tarsadia Investments加持後,或許是風格的原因,已經不再是「股權投資」、「財務投資者」,而基本將Daqri項目完全攬入囊中。

有Daqri老員工透露:沒有一個員工擁有公司的任何部分。投資者對公司無所不管,Daqri高管不是公司的主人,而成了投資人的下屬。

原本公司的高管們,變成了向投資人匯報的中層總監,並且由於投資人總是出現在公司辦公室裡,Daqri的領導層也不再開誠布公談論公司挑戰、解決公司問題。

於是這樣的創業公司,怎麼能發展得好?

而對一家產品公司而言,更致命的問題是產品無法落地。

Daqri創立、融資和打響知名度,基本靠主打產品「智能頭盔」。

然而就這個吸睛無數,承載希望的產品,卻一直處於原型研發階段。

並且朝令夕改,內部路線也不堅定。在最初主打該智能頭盔時,內部的路線是基於安卓系統開發,但就在2016年上市不久,該需求臨時變為Linux,即便在內部,也讓很多員工不開心。

更別說產品的定位和目標市場,偏差一步步顯現,一切華而不實。

當時該頭盔主打工業用途,目標定價1.5萬美元,目標市場是建築公司、重型機械製造商,甚至是美國海軍。

但Daqri從技術到市場營銷,都沒有針對性抓住痛點剛需。他們熱衷於演示花裡胡哨的炫技功能,但總不能準確抓住客戶的要求——簡單直接的功能,真正解決剛需問題,比如能不能看清楚背後的東西。

一位前員工回憶:

那些所謂的亮點,反而得到的是消極反饋。

最要命的還在後面,作為一款工業頭盔,Daqri始終沒能獲得對應的資格認證,「這是一款從未完成過大規模部署的產品。」

一位工作了4年的前員工直言,一切從未成真過。

變身「視頻」公司,營銷導向,為夢想窒息

於是產品越不行,又投資導向,只能越來越要靠演技。

自然而然,Daqri公司的核心業務,從技術產品,變成了市場營銷。

公司的大量精力,被用來製作產品視頻。效果也很好,從各種精美視頻的傳播來看,很難相信這家公司內部問題重重。你只會看見「未來正在流行」,比如一艘海軍軍艦上的落地應用,以及一個「鋼鐵俠」——只是戴的頭盔變成了Daqri「產品」。

「視頻一直在拍,純粹用於表演,還成為了公司DNA的一部分」,前資深員工形容。

有些前員工,也將公司越來越「營銷」歸結於與好萊塢離得太近,一切近水樓臺,比如Daqri的總部辦公室,就位於洛杉磯中心攝影棚。

當然,這些宣傳不僅僅是為了吸引客戶、投資者,還為了讓員工相信公司的前景。如此洗腦到什麼程度?甚至在公司內部節日聚會上,播放了一個特製的Video,內容是公司的未來高管們暢想未來、談論公司有多成功。

這個套路騙過了不少員工。雖然有些人對Daqri技術上存在懷疑,但多數人還是接受了創始人的畫餅。

前員工坦承:我們為願景和夢想窒息,甚至都不曾意識到公司就快不行了。

Daqri的喪鐘,始於2017年3月。當時Daqri被曝裁員80人,關閉兩個辦事處。

起初,大部分員工和外界,以為只是Daqri戰略收縮調整,因為在裁員同時,Daqri也調整了產品策略,宣布將要推出一款5000美元的AR眼鏡——相比頭盔,自然是降維了。

但即便是這樣的價格,也比微軟2016年發布的HoloLens還高出2000美元。

於是Daqri的創始人及CEO就此被炒,公司危機,已經再明顯不過。

Tarsadia Investments也已知道覆水難收,只能採取一切辦法減少投資虧損,於是拆分Daqri業務、獨立出售,然後一點點清盤。

最終,到了2019年9月,最後一批員工也被遣散安排了,辦公家具不久後被變賣……

曾經風光一時的AR明星公司、未來人機互動的變革者Daqri,就此停止了實際運營。

加重AR創業困境

Daqri倒下了,但AR創業的信任,正在被這些曾經的明星公司連累。

儘管AR一直被看好是下一代交互終端,目前的消息還是負面偏多。

Daqri已經謝幕,他的昔日對手Magic Leap,如今日子也艱難。Magic Leap一度從阿里、谷歌等巨頭那裡募集了26億美元,每一個「視頻」都能刷爆網際網路,但實際進展卻一而再delay,甚至到2019年底,為了籌錢還把專利都抵押給了摩根大通。

不過Magic Leap的發言人表示,已發售的產品會進入更多地區,第二代設備和Magicverse也在籌備中。

跟Daqri類似,Magic Leap早期宣傳也是過於「能演」。靠幾個特效視頻技驚四座,贏得大把投資。後來被發現,這幾個視頻是電影特效公司幫忙合成的。

目前看來,AR還是自帶用戶門檻。享受AR服務的前提條件,需要購買相應硬體,一般都價格不菲。Daqri的智能頭盔單個就賣15000美元,Magic Leap 1的價格從2295美元起,Microsoft的HoloLens2售價是3500美元。

因此不少AR公司希望,先在企業打開市場。像Daqri的頭盔一樣,Microsoft的HoloLens2頭戴耳機也僅面對企業銷售。目前的結果看來,Daqri的這條路沒有走通。

接手Daqri的Snap,堅持走個人消費品路線,一直在虧損和盈利之間掙扎。

AR眼鏡Spectacles從第一代升級到第三代,價格從150美元漲到380美元。第一代產品曾過高估計市場需求,第三代的目標受眾定為「小眾時尚前衛人群」。

公司的CEC Evan Spiegel也曾對媒體表示,距離AR眼鏡被主流消費者接受,還需要10年時間。

目前雖然進展緩慢,卻正是各家公司布局、搶佔先機的沉澱期。

蘋果已經表示,將在2022年推出AR頭顯,2023年推出AR眼鏡。最近蘋果還曝光了一項新專利,核心是實現AR眼鏡和手機的互動交互。

另外,作為底層晶片供應商,高通也表示隨著5G和AI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AR成為下一代核心交互設備的潛力會越來越大。

只是理想美好,現實骨感。一方面是業內對AR的火熱看好,但另一方面,一起起行業明星公司的倒下,不斷摧毀業外的信任。

人們甚至並非基於創業的成敗去論英雄,只是不想再容忍一次次被「演技派」騙取信任和期待。

所以AR可能會是下一個偉大的產品革命,但現在,請拿產品、落地和規模化能力來說話。

你覺得呢?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再獲12億美元融資 猿輔導將成全球最大在線教育機構
    重慶商報-上遊新聞記者 孫磊 8月31日,商報記者獲悉,在線教育品牌猿輔導即將完成新一輪12億美元融資。據悉,騰訊、高瓴和博裕資本再次參與了這一輪融資,交易將於近期完成交割。一旦本輪融資完成後,猿輔導的估值將超過130億美元,將一躍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在線教育獨角獸公司。
  • 球鞋交易平臺GOAT完成1億美元融資,估值暴漲三倍多成新晉獨角獸
    球鞋二級市場誕生了新的獨角獸。9月24日,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線球鞋交易平臺GOAT獲得D1 Capital Partners的E輪1億美元融資,估值從上一輪的5.5億暴漲三倍多達到17.5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新晉獨角獸。
  • 猿輔導完成22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155億美元 成在線教育最大獨角獸
    10月22日,猿輔導在線教育公司宣布近期已完成G1和G2輪共計22億美元融資。猿輔導方面表示,本輪融資完成後,猿輔導將繼續投入到探索教育領域科技創新,新的課程產品研發和在線教育服務體系拓展等方向。本輪融資中,G1輪由騰訊公司領投,高瓴資本、博裕資本和IDG資本等跟投。G2輪由DST Global領投,中信產業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淡馬錫、摯信資本、德弘資本(DCP)、Ocean Link、景林投資、丹合資本等基金參與了本輪融資。本輪融資後,猿輔導估值達155億美元,成為在線教育行業最大「獨角獸」。
  • 英國在線支付獨角獸Checkout融資4.5億美元 估值達150億美元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月12日晚間消息,據報導,英國在線支付公司Checkout.com今日宣布,已在C輪融資中獲得4.5億美元的投資,為公司估值150億美元。本輪融資由老虎環球管理公司領投,Greenoaks Capital、Insight Partners、Coatue Management和DST Global等現有投資者跟投。150億美元的估值較去年6月上一輪融資時獲得的55億美元估值增長近兩倍,這也使Checkout.com成為全球第四大最具價值的私人持股金融科技企業。
  • 這屆獨角獸不太行:帳上沒現金,投資人不賺錢
    老一輩風險投資人王功權說,美團點評的股價表現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2019年行將結束,這句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應驗了。從2018年開始的獨角獸破發潮、流血上市潮,在2019年進一步深化,已經是慘不忍睹。2019年5月3日,「會員制電商」雲集登陸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發行價11美元。
  • 現在,教育獨角獸真貴:估值半年漲350億
    至此,這家成立僅8年的在線教育公司,一躍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在線教育獨角獸公司。「太快了,估值真高」,這是不少投資人聽到消息的第一反應。此次融資,距離猿輔導上一輪10億美元的融資,僅僅過去了5個月。8月31日,在線教育獨角獸公司猿輔導被曝再獲12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了13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900億。據此前的報導,猿輔導的老股東騰訊、高瓴和博裕資本都參與了這一輪融資,投資界則獲悉,IDG資本也在這一輪繼續跟投。這意味,猿輔導將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在線教育獨角獸公司。
  • 在線教育公司融資密集 寒假不排除千萬級營銷投放
    一起教育股價大漲6成 最新一輪融資是一起教育,搭上了今年「上市末班車」。該股自12月4日上市登陸納斯達克的一周時間,其股價漲幅逼近100%,其最新報價為16.32美元;相比10.5美元的發行定價,大有斬獲。
  • 翼天文旅集團客鄉老街梅縣提線木偶戲的魅力在哪裡?
    早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年),提線木偶戲由江浙地區經福建上杭傳入梅縣區,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建國前有「樂天堯」、「奏吉祥」、「榮華堂」、「富天彩」、「合一聲」、「樂昇平」6個提線木偶戲班,常年活躍於城鄉各地及鄰近的閩、贛周邊地區。建國後,木偶戲班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和重視下,由專業劇團傳承並得到發展。
  • 這家旅遊網站為何能在疫情期間獲得1億美元融資?
    領英資料顯示,高崧此前在全球旅遊搜索平臺天巡Skyscanner供職7年,在天巡負責中國區的整體市場營銷,用戶增長以及合作夥伴體系的建立,針對中國出境自由行用戶和市場渠道的大數據營銷頗有研究。在其任職期間,高崧完成了Skyscanner天巡在中國區市場從0到1的建立,2017年底,攜程以14億英鎊收購天巡,而去年天巡對攜程的營收貢獻率高達10%。
  • 從估值千億到無力回天,十大獨角獸創始人的失敗經驗和教訓
    今天,一家獨角獸公司從誕生到擁有10億美元市值,比過往縮短了不少時間。而在蜂擁而至的創業大軍背後,成功者寥寥可數——許多曾一度被資本或公眾看好的優秀團隊,也已隨著一波又一波初創公司的興起而被湮沒。從擴張到收縮,從激進到蟄伏,從資本市場的寵兒到品牌瀕臨死亡……無數創業公司成了獨角獸前進中的炮灰,以血淚教訓讓我們窺見資本市場的狂熱與殘酷。
  • 球鞋交易平臺Goat完成1億美元融資,估值17.5億成新獨角獸
    據Front Office Sports報導,在線球鞋零售平臺Goat獲得D1 Capital Partners的E輪1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17.5億美元成新的獨角獸,而Goat Group的主要競爭對手Stock X去年的估值為10億美元。
  • 教育行業單筆最大融資誕生 猿輔導獲得10億美元融資
    知頓3月31日訊 知頓今日獲悉,教育行業獨角獸猿輔導近日完成了G輪10億美元融資,本次融資由高瓴資本領投,騰訊、博裕資本、IDG資本跟投,交割後猿輔導估值達到78億美元。
  • Keep 獲 3.6 億美元 F 輪融資,重新拆解這隻獨角獸的三次升級
    Keep 獲 3.6 億美元 F 輪融資,重新拆解這隻獨角獸的三次升級 1月11日,國內運動科技公司Keep宣布已於去年年底完成3.6億美元
  • 這裡有一份 670 家的獨角獸預備役名單,請查收
    同樣備受知名投資人青睞的還有德昇濟醫藥。IT 桔子數據顯示,2020 年它完成了由博裕資本、經緯中國、紅杉資本中國、Temasek 淡馬錫、藥明康德參與的 首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 10 億人民幣。在千裡馬企業列表中,我們發現一些公司的估值已經十分接近 10 億美元,他們是當前最有潛力升級為獨角獸的。
  • 獨角獸名單刷屏之後,國內應該有什麼樣的獨角獸?
    中國證券報官方微信也披露,武文生在會後接受採訪表示:「獨角獸並不是專家評出來的,也不是政府認定的,而是企業自己幹出來的、是投資人自己投出來的,我們只是做了信息挖掘、考察、統計、研究和發布,某部某中心在過程中進行把關和驗證,我們所有的工作就是信息服務。這個榜單上的企業將來有沒有政策傾斜,我們不知道,也許會是一個信息的參考。」
  • 江蘇投資人中心每日融資事件簡報(2020.12.22)
    江蘇投資人中心 每日融資事件簡報(2020.12.22) [同城貨運] 網際網路+物流企業「貨拉拉」宣布完成5.15億美元的
  • 出海創投周報|印度教育獨角獸 Byju’s 的最新估值約為82億美元;Go...
    本周出海新聞 Top 5印度教育獨角獸 Byju’s 的最新估值約為82億美元。據 Tech in Asia 報導,隨著 General Atlantic 近日為 Byju’s 注入2億美元,該公司的估值達到約82億美元。
  • 美國自動駕駛融資200億美元後進入淘汰賽
    而志在重卡自動駕駛的StarskyRobotics,則在3月份宣布停止運營,因為其在2019年11月最近一輪2000萬美元融資失敗,在累計融資2030萬美元的情況下,不得不宣布破產。進入到2020年,美國自動駕駛公司出現了裁員、賣身、倒閉的困境,同時,自動駕駛領頭羊的Waymo則高調宣布完成第一輪外部累計30億美元的融資,就單輪融資而言,創下了全球自動駕駛公司單輪融資的記錄。
  • 融資10億美元,猿輔導的8年狂奔
    最近幾天,在線教育公司猿輔導又迎來了高光時刻,今年三月中國教育行業七十多億人民幣融資總額中,猿輔導獨攬98%以上。3月31日,猿輔導宣布完成G輪10億美元融資,成為在線教育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融資。融資完成後,猿輔導估值將達78億美元,成為中國未上市教育企業中估值最高的公司。相比於2018年底,這項數據翻了一番以上。
  • 投後估值超170億美元,猿輔導為何如此吸金?
    猿輔導憑藉網際網路打法和低價補貼在兩年內衝上了在線教育的前三甲,背後的代價則是師資質量下降和營銷獲客畸高,而實現盈利仍遙遙無期,背後金主為成功退出,不得不加大了輸血的規模。12月24日,據媒體報導,在線教育頭部玩家猿輔導再獲3億美元融資,本次投資方為雲鋒基金,是馬雲與虞鋒共同成立的私募基金。就在今年3月,猿輔導剛官宣了一輪10億美元融資,當時投後估值為7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