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足情這個詞在現在看來,應該是越來越陌生了,一場計劃生育,讓這個詞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對於60、70年代的人來說,這種情感卻是非常深厚的,一種靠血脈關聯的牽掛,關心,惦記,不管分開多久,距離多遠,永遠不會淡化。
我們家是兄弟姊妹三個,一個哥哥,一個弟弟,我一個女兒夾在中間,是當時最最理想的一個家庭模式。哥哥自幼就喜好讀書,也是我們村裡最早的大學生,在我的印象中,哥哥好像一直都在外面讀書,我們住農村時,他在外婆家讀書,等我們到了縣城,哥哥又去了省城 。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了,是乎也沒在一起呆多長時間,哥哥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們的見面機會不多,電話也比較少,偶爾聊聊,知道彼此安好,便放心了。弟弟跟我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從小帶著他滿山坡的瞎轉悠,長大後帶著他外面闖世界,吃過苦,受過累,一起哭過,笑過。最後也都因各自結婚生子,也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而今,我到時跟哥哥一起在千裡之外的杭城生活定居,只有弟弟留在老家,照顧著老媽的生活起居。
不管是否呆在一起,不管呆在一起的時間多久或者多久沒聯繫,我們心裡都時刻關心著對方,每一年,不管多忙或者多不方便,我們一定是要趕會老家去,因為有媽,有弟弟,有牽掛。哪怕一年沒見,見面時一點也不會陌生,就好像從沒分開過,弟弟會儘可能的拿出最好的東西招待我們,而我們在家裡也是非常自在,這種隨意是在任何一個朋友家感受不到的。哥哥在家就跟家長一樣,買菜燒飯上下打點,我樂享其成。老媽一年中最開心就是這個時候了,子女齊聚,兒孫滿堂。這種其樂融融的感覺,真好。
常常感嘆,我們這一代小時候雖苦,但是我們卻是幸運的,我們有單純的童年,更有最深厚也是最踏實的手足情感,這是現代的人無法奢及的,我們不管身在何方,總覺得身後有著堅強的後盾,或者有點啥事,總有個商量說話的地方,總有一個或者兩個僅憑同一血脈,為你擔心,為你祈禱,也在你有難時,第一個出現在你面前的人。不過遺憾的是,在經濟發達的一些地方,因房價等各種原因也有鬧的不可開交的兄弟姊妹,有些甚至老死不相往來。但那是少部分,不管怎樣,她們少年時都也曾有過最美好的最單純的手足情,只是後來外在因素的幹擾罷了。大多數有兄弟,有姊妹的人都是幸運的,感謝兄弟姊妹,有這份手足情讓我特滿足,特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