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試製,到2019年第一季度進行中批生產,最後在第二季度實現大批量產,創鑫雷射的14/250光纖光柵自製率從2.88%提升至57.88%,成本節省額達到269.9萬元。
2016-2019H1創鑫雷射主要財務指標
在核心零部件自產的加持下,創鑫雷射的營收高速增長,從2016年的4.22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7.08億元,在光纖雷射器國內市場僅次於IPG和銳科雷射。
超高功率彎道超車
儘管國內工業領域對光纖雷射器的需求依然旺盛,但隨著市場成熟度的不斷提升,競爭也逐漸加劇,逐漸走向寡頭壟斷的產業格局。根據《2019中國雷射產業發展報告》,國內市場前六大廠商的市場佔比高達96.5%,僅排名第一的IPG就佔據了50.1%。
在這樣的市場格局下,頭部廠商若想增長只能參與「存量博弈」,價格戰的大幕由此拉開。
在國內廠商的挑戰下,IPG雖然掌握技術優勢,卻沒能討到半點便宜。2019年第一季度,IPG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為1.15億元,同比下降24%,淨利潤為0.55億美元,同比下降48%。中國市場的挫折嚴重拖累了IPG整體業績,第一季度總營收為3.15億美元,同比下滑12%。
儘管如此,本土大廠亦內傷不小。國內光纖雷射器頭部廠商銳科雷射即是一例:根據2019年度業績預告,銳科雷射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滑22.32%-26.94%。同時,銳科雷射還確定了要以「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作為年度產業發展的首要目標,因此調整了產品價格,適當降低毛利率。
創鑫雷射的情況如出一轍: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達到6.96億元,同比增長35.49%;但淨利潤同比下滑15.64%,為6280.6萬元。在激烈的價格戰中,創鑫雷射的脈衝光纖雷射器和連續光纖雷射器平均價格的降幅均接近15%,不僅壓縮了創鑫雷射的盈利空間,也使其丟掉了國內脈衝光纖雷射器銷售收入第一的位置。
掌握核心光學器件自產能力的創鑫雷射,有足夠的戰略縱深,早在2016年,就開始規劃「超高功率技術彎道超車」戰略。技術優勢有望使創鑫雷射在競爭對手的環伺中脫穎而出。
2018年,創鑫雷射設計出「第三代」連續光纖雷射器技術方案,提升產品性能並降低成本。
與「第二代」雙包層連續光纖雷射器相比,「第三代」技術方案採用了能夠承受更高功率泵浦光的光纖材料,能夠提高單模塊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在新技術方案的加持下,創鑫雷射率先在國內推出4000W單模塊連續光纖雷射器和25000W多模塊連續光纖雷射器。
2019年,創鑫雷射更進一步,從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檢驗中心取得5000W單模塊連續光纖雷射器和35000W多模塊連續光纖雷射器的《檢驗報告》。除了技術上的攀登外,創鑫雷射還實現了30000W多模塊連續光纖雷射器的銷售,推進其超高功率雷射器商業化進程。
儘管價格戰能夠攪動市場格局,增加營收和佔有市場份額,但是長期來看,雷射器仍在沿著更高功率、更穩定性能的技術路徑發展。國產雷射器廠商要想立於世界雷射器市場的潮頭,必須要依靠技術優勢而不是價格優勢。
中國工業正處於用技術進步抵消成本上升的轉型期,對生產加工設備的需求也將向更高技術水平的產品轉移。創鑫雷射堅持器件先行、超高功率技術彎道超車等戰略,不只是放手一搏,更是立足市場長遠發展,想方設法為下遊創造價值的必由之路。隨著雷射器功率的技術指標逐漸逼近IPG等國際巨頭,創鑫雷射將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作者:夏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