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對比招行、微眾、錢大、京東的理財模塊,找出在流程、界面設計的優、缺點,不是為了分出誰優誰劣,在此基礎上找到開發一款理財App的一些思路。
經過多方調研和行業權威機構數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中國理財市場總規模已達百萬億元,同比增長速度超過20%。
其中,銀行業理財規模近30萬億元,佔據市場最高份額;信託、證券、保險行業的理財規模也均在15萬億以上;網際網路理財規模發展速度最快,2013~2016年三年間市場規模由3,853億激增到2.6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6.7萬億元。
(胡潤研究院 來自:胡潤百富)
從4月份的這份報告可以看出:理財規模在過去5年產生了巨大的增長,特別是網際網路理財在未來還會有不小的增幅。
為了更方便的抓住這塊巨大的市場、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獲取優質客戶,各類金融機構、平臺也紛紛加強、新增線上金融渠道,其中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含理財功能的手機App了。
分析目的由於標題所列4款比較有代表性產品中有些提供的是綜合類金融服務,本文的目的主要是對比它們的理財模塊,找出在流程、界面設計的優、缺點,不是為了分出誰優誰劣,在此基礎上找到開發一款理財App的一些思路。
App選擇1. 選擇對象簡單來說,可以將市面上涉及的理財App分為銀行系、非銀系兩大類。進一步細分的話,前者主要包括傳統銀行、新興的民營銀行,後者主要是指互金平臺(大型集團下屬子公司、廣大P2P平臺)、基金、券商、保險理財平臺。
從這中間挑選了如下4款App進行下比較:
2. 篩選理由4家平臺的背景都很雄厚,這個層面基本不存在太大的風險。其中,作為傳統銀行中走在網際網路和技術前列的招商銀行,一年多前就推出了「摩羯智投」,雖然這個目前只針對基金類產品,但也看出了對於國內龐大理財市場的肯定和重視。
近些年比較火的民營銀行概念,雖然目前都已回歸理智,但做出「微粒貸」產品的微眾銀行在理財這塊也是相對比較好的。
互金概念下的產品很多,這裡挑選了銀銀平臺基礎上發展的錢大掌柜和京東集團獨立出去的京東金融,兩者都依賴原有的平臺,獲取了不少流量,同時也提供了種類較多的理財服務。
競品對比1. 競品定位(1)總體對比
(2)活躍用戶數據比較
1)性別分布
總的特點一目了然:男性用戶更多。往前查詢了一年的數據,均是如此,說明在男性用戶還是更熱衷於財富增值。
2)年齡分布
微眾主要靠QQ、微信導流,所以年輕一代佔比相對是最高的,其他3家數據差別不大。
3)地域分布
本圖可以很直觀的看出來:在三線及以下的城市,網際網路背景強的產品依舊有不少的客戶,而招商銀行的這部分客戶加起來也沒超過10%,從上節表格中的客戶群體也不難推出這個結果,因為此類城市基本是沒有招行網點的。
錢大掌柜之所以有很多3,4線客戶,也是跟它自身有許多中小合作銀行有關。
4)消費能力
按照易觀對於消費能力的解釋:在所選時間段內,APP的用戶的收入分布(通過用戶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消費能力TGI劃分)。
高消費能力: 是指在一定時間周期內有顯著的投資性及固定資產消費偏向的人群(如:房產、汽車、投資理財、奢侈品等)。中高消費能力:是指在一定時間周期內有一定的投資性、高端商旅消費偏向的人群(如:投資理財、高端酒店、航空服務、旅遊等)。中消費能力:是指在一定時間周期內有較強的日常消費偏向的人群(如:網上購物、生活服務、出行等)。中低消費能力:是指在一定時間周期內有著一定的日常消費偏向的人群(如:網上購物、生活服務、出行等)。低消費能力:是指在一定時間周期內無顯著消費偏向的人群。按照這個說明,就感覺這張圖有問題了:微眾、錢大上面的中消費能力及以下的佔比比預想中的要高太多。不論是前者的嘿we購,還是後者的錢大影院等,都不太可能佔到這個比例。
2. 結構分析4家產品中與理財相關的結構分別如下:
(1)招商銀行
特點:從首頁和底部Tab提供理財的兩個主要入口,首頁內容不多,拉到底還能發現小彩蛋——下拉跳轉。
另外,朝朝盈作為僅在手機端提供的活期產品,只出現在九宮格中,並沒有著重去推薦,考慮到目前的千億規模,也屬於合理的設計。
(2)微眾銀行
特點:不同於傳統銀行App,業務種類較為單一,整體側重於理財產品。從分類上,將風險較低、固收的產品歸類為「理財」,風險相對較高、非固收的歸類為「投資」,這一點與其他App的區別較大。
(3)錢大掌柜
特點:主打金融超市概念,產品種類很多,幾乎每個入口都可以看到「理財超市」、「基金超市」這類功能。
雖然「掌柜錢包」作為一級入口,但是其主頁面依舊有一半以上布局了其他產品,並且還有莫名的留白,整體App從布局到色彩搭配還有較大的優化空間。
(4)京東金融
特點:理財入口默認為首頁第一個頂部Tab,主體部分按照一定規則(目測是推薦度、使用頻次、風險)依次排列各類別產品。理財作為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必備模塊,與白條、借錢比重一致,設計上並沒有特別向這塊傾斜。
流程體驗我們以在4款App上購買同種類型的理財(各自代表性的貨幣性基金)為例,來體驗下每一家的流程;
1. 購買流程圖2. 購買流程分析主要流程上基本一致,老用戶在5步以內就能完成購買操作。差別主要在一些細節處理上:
招商銀行:在「風險評估」這個步驟上,客戶可以選擇「繼續購買」,減少了在此環節上的客戶流失,不過不知道合規層面是如何解釋的。微眾銀行:選擇「轉入」後,如果客戶之前未登錄,此時聯動登錄後,可以發現:並不是預想中的繼續上一步操作,而是直接跳轉到了主頁,用戶需要重複之前操作。相比之下,其他3款App均符合此預期,此處體驗較差。錢大掌柜:在進入「掌柜錢包」頁面的時候對登錄狀態進行判斷,對於未登錄的客戶,直接顯示「登錄」按鈕,而不是在「轉入」操作時觸發檢查。京東金融:支付時需要依賴簡訊,如果由於各類原因(簡訊平臺故障、欠費等)收不到簡訊的話,客戶很有可能放棄本次交易。理財功能對比接下來,著重就理財功能的功能特點來進行對比分析。
下面這份表格,主要從客戶尋找、挑選、購買、查詢、贖回理財產品這一整套操作流程來對比各款產品的表現:
紅底:與其他家比較或者設計本身相對做得不太好。綠底:與其他家比較或者設計本身做得更合理。黃底:有疑問。橙色字體:待討論。首先,我們看下4款產品的相同點。
從上表可以看出來:每一家都有提供專門的理財入口,讓客戶能夠很直接、方便的找到各類理財產品。另外,在產品的選擇上,也都提供了熱門、明星產品,減少客戶的挑選時間。
如果專業程度較高、需求較為明確的客戶,也可以通過相應的篩選功能進行更精細化的查找,對應產品的各項信息都很完整,合規。
接下來,我們按照上面提到的操作流程來體驗下各家產品。
1. 尋找設計:簡單來說,招行進入理財的入口相對最多,而京東金融則只有首頁。微眾的理財頁有些功能重複,存款產品佔用較多空間導致精選的理財產品並不能在一屏中展示。
體驗:錢大掌柜的頁面配色很多,「金融超市」頁面沒有層次感區分,就是一個大的九宮格,所有的圖標依次排在頁面上就像記流水帳。之後如果有新增功能,是不是就這麼一直往後排下去呢?
2. 挑選設計:由於排序、篩選的可選項較多,錢大掌柜使用了大面積的彈出框,整體沒有另外3家簡潔。
體驗:在基金的篩選上,招商銀行表現得更為專業,可以按照題材進行過濾,但是基金公司的選擇方式聊勝於無。錢大掌柜提供了語音搜索的功能,算是一個小驚喜。
3. 購買設計:基本相同,主頁面是對產品介紹,操作按鈕固定在屏幕底部,支付時為彈窗。
體驗:招商銀行沒有像其他3家一樣提供收益試算功能,而這個功能能讓用戶對收益有更直觀的認識,可以補上。另外,它在金額輸入時並沒有提供數字鍵盤,而是一般輸入法鍵盤,體驗低於預期。
京東金融不同產品的體驗則很不統一,無法吐槽。支付環節上,只有京東提供了指紋支付(部分場景)。有2家支持自動提交,其它2家則還需用戶進行「二次確認」。前者當然更為快捷,而後者給用戶提供了一次「反悔」的機會。孰好孰壞,可能要訴諸於場景了。
4. 查詢設計:招行、微眾和京東金融的總資產、收益在首頁都能看到,並且都用強背景色突出。
體驗:京東金融的資產圖形化展示入口在資產總覽頁的底部,整體處於第二屏。在一開始還沒有發現這個入口,以為缺失了這塊內容,所以如果移動到上面藍色部分(空白部分還比較多),個人覺得會更為直觀。
5. 贖回設計:招行、錢大和京東金融都有通過顏色對按鈕進行區分,而微眾沒有這種處理。
體驗:只有微眾不支持一鍵全部贖回,猜測是故意設置障礙,減少全贖的可能性。
6. 其它疑問(1)招商銀行
在操作朝朝盈的轉入、轉出時,並不需要任何密碼,就可以直接完成操作。雖然確實很方便,但是一直沒有想明白這麼做的原因,不論從產品歸屬、資金流的控制上,都不足以成為不需要密碼的理由。
如圖:
總結以上我們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對4款產品進行了分析,整體來說,理財功能都能滿足絕大部分客戶的需求,可以進行方便、快捷的選擇和購買,隨時進行資產的查看,整體的差距並不是特別大。
在細節上,各家都有或多或少的可以優化的部分。未來的理財市場依然巨大,除了用收益吸引客戶,也要從整體體驗上提供更多的便利,留住客戶,所以更多的需要在細節地方下功夫。
1. 招商銀行作為傳統銀行,技術、體驗一般都走在很多同業的前面,但由於各種原因,App一般也會越做越大,越來越複雜。
(1)應用瘦身:絕大部分用戶最常用的功能無外乎是查帳、轉帳、理財。根據經驗,優化應該圍繞這些展開,這一點從最近的版本更新也能側面印證這一點。
然後我們進入底部「參考」,這裡面的回覆、關注與招行龐大的客戶群體比起來真的可以說寥寥無幾,再結合應用商店部分用戶的評價,完全可以考慮將這部分功能與「生活」合併,同時精簡很多無關內容。
(2)優化細節體驗:例如:上面提到的金額輸入時提供數字鍵盤,首頁九宮格支持自定義設置。
2. 微眾銀行新興網際網路銀行,目前App整體功能不複雜,界面清新活潑,配色符合網際網路的風格。現階段應該更注重打磨產品。
(1)提升產品穩定性:很多次都有產品內部的強升,最近出現了一大波負面評價。
對於流動性很強的網際網路用戶,這個需要引起重視。
(2)保持用戶使用過程中的流暢性:登錄後的跳轉需要符合用戶預期,避免重複操作。
3. 錢大掌柜錢大掌柜是基於原來銀銀平臺理財門戶上升級出來,從05年開始也有13年了。時間夠長,背景不差,理財產品也多,可是產品本身知名度、活躍用戶還不如剛出來微眾銀行。
加強產品運營:充分發揮平臺連接的特色,加強品牌建設推廣;提升產品體驗:從筆者體驗來說,同樣的網絡環境下,頁面加載時更容易出現進度條;從用戶評論來看,產品自身穩定程度也有待加強;優化界面設計:「一個界面中出現3種左右的配色是相對比較容易把控的,如果超過3種以上的配色,是非常考驗設計師功底的,如果顏色的處理不到位就會出現五彩斑斕的「視覺盛宴」。」(網易UEDC);特別是「金融超市」頁面顏色太多、平鋪式布局很難讓人看到重點。4. 京東金融京東金融作為典型的互金公司,活躍用戶足夠多,設計也是很炫,有各類浮動按鈕,從側面也造成了體驗上的不一致,還有某些活動頁面的卡頓。
應用瘦身:這一點跟招行有點類似,金融App本身的社交場景很弱,「談錢」這個選項卡出現很生硬。裡面閱讀、點讚最多的都是些八卦新聞,幾乎沒有什麼營養;提升產品體驗:儘量不要做「非主流」的設計,比如驗證碼很少應用到支付環節。延伸最後,我們做些適當延伸。當在設計一款理財類App的時候,可以參考這些成熟產品,找到大致的思路,不至於毫無頭緒:
1. 結構我們主要採用底部選項卡來區分主體功能,每個選項卡都有明確的作用,避免引起誤解,並且不能偏離金融產品的正常軌道。
主體結構如:
2. 功能主要如圖所示:
3. 設計流程上避免出現不符合預期的跳轉,提供合理的快捷操作(例如:返回首頁)。層次感分明,適度突出重點信息(客戶關心的操作、收益信息等),正確引導客戶操作。色彩簡明,適配公司logo、文化,不要過於花哨。PS:由於各方面原因,有些地方的體驗不一定完整,若有不足之處,歡迎交流、批評指正!
本文由@ 盜不留蘅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