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氮-碳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

2020-12-22 科學網

金屬-氮-碳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6:06:29

雪梨大學Yuan Chen團隊揭示了金屬-氮-碳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 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17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

金屬-氮-碳(M-N-C)單原子催化劑(SACs)對許多重要的化學反應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然而,由於目前的M-N-C催化劑缺乏明確的原子結構控制,對其內在催化活性的理解仍然不明確。

該文中,研究人員使用具有相同金屬配位環境的共價有機框架SACs作為模型催化劑來闡明M-N-C SACs中各種金屬中心的內在催化活性。通過六種3d過渡金屬催化過氧化來發現pH通用活性趨勢,其中Co的催化活性最高。

利用密度泛函計算方法對18種金屬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單個金屬中心上O2*和HOOH*中間體(EO2*–EHOOH*)結合能的差異是可靠熱力學描述來預測金屬中心催化活性。實驗進一步驗證了預測的Ir中心的高活性。

該文提出了一類結構明確的模型催化劑,並明確了H2O2合成中M-N-C SACs的金屬中心的機理,該成果可進一步推廣到其它反應中。

附:英文原文

Title: Intrinsic Activity of Metal Centers in Metal–Nitrogen–Carbon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Hydrogen Peroxide Synthesis

Author: Chang Liu, Hao Li, Fei Liu, Junsheng Chen, Zixun Yu, Ziwen Yuan, Chaojun Wang, Huiling Zheng, Graeme Henkelman, Li Wei, Yuan Chen

Issue&Volume: December 17, 2020

Abstract: Metal–nitrogen–carbon (M–N–C) single-atom catalysts (SACs) show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for many important chemical reactions. Howeve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ir intrinsic catalytic activity remains ambiguous because of the lack of well-defined atomic structure control in current M–N–C SACs. Here, we use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SACs with an identical met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as model catalysts to elucidate the intrinsic catalytic activity of various metal centers in M–N–C SACs. A pH-universal activity trend is discovered among six 3d transition metals for hydrogen peroxide (H2O2) synthesis, with Co having the highest catalytic activity.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calculations to access a total of 18 metal specie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binding energy of O2* and HOOH* intermediates (EO2* – EHOOH*) on single metal centers is a reliable thermodynamic descriptor to predict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metal centers. The predicted high activity of Ir centers from the descriptor is further validated experimentally. This work suggests a class of structurally defined model catalysts and clear mechanistic principles for metal centers of M–N–C SACs in H2O2 synthesis, which may be further extendable to other reactions.

DOI: 10.1021/jacs.0c10636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10636

 

相關焦點

  • Small Science:石墨烯基材料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與應用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在不摻雜元素的情況下通過控制石墨烯基材料的電學性質來增強其本徵反應活性。本文綜述了近年來對於因邊緣、缺陷和自由基等引起的石墨烯基材料的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及其在能源催化、生物醫學等應用領域的研究進展。
  • 湖南大學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碳基單原子催化材料具有高的導電性和結構明確且高效的活性中心,在諸多電化學反應體系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然而,一般傳統碳基單原子材料中同時存在雜原子摻雜缺陷、本徵缺陷等多種功能化物種和潛在活性位點,如何精確調控非金屬中心功能化物種並深入理解其催化作用機理仍然比較複雜。
  • 中科大Nature子刊:合成非晶貴金屬納米片的「萬能公式」
    【研究背景】 貴金屬納米材料被廣泛用作催化劑,其中非晶態貴金屬材料因其缺陷結構可帶來大量催化活性位點,因而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但由於金屬的各向同性,使得大多數合成的貴金屬催化劑為晶體納米結構。所以非晶貴金屬納米結構的合成始終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李亞棟院士、餘濟美、鄧德會、胡喜樂、盧思宇等催化研究最新成果...
    然而,上述催化劑在DFAFCs中表現出較低的質量活性和較差的抗中毒性,嚴重阻礙了其進一步的應用。為此,科研人員為提高Pd和Pt的電催化活性及穩定性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例如(1)引入第二種元素(Co, Cu, Ag, Bi等)修飾中心金屬(Pd或Pt);(2)將大塊金屬設計成納米顆粒;(3)調控納米顆粒的形態。然而,為了滿足DFAFCs的應用要求,開發和設計一些新型電催化劑非常關鍵。
  • 陳義旺JACS:氮磷雙配位單原子鐵催化劑高效促進ORR反應
    【研究背景】 以金屬空氣電池和燃料電池為主的可持續能源技術在發展上很大程度依賴於氧還原反應(ORR)電催化劑,它們是此類能源器件的核心。到目前為止,含有金屬/氮配位活性中心的碳材料(M-N-C,M = Fe,Co,Ni,Mn,Cu等)日益成為貴金屬基ORR催化劑最有希望的替代品。
  • 一種基於手性陰離子誘導-傳遞-萃取策略的手性金屬簇合成新方法
    清華大學化學系趙亮課題組利用金屬有機轉化構築了一系列聯芳基軸手性多負離子為中心的不對稱六核金簇。以手性抗衡陰離子為手性源,揭示了手性由外而內傳遞過程中有機骨架手性與金原子不對稱排列的調控關係,為手性金屬簇化合物的可控合成提供了新方法。
  • Suzuki反應(合成化學領域最重要發現之一)中金屬鈀的奇妙變化
    導讀:常規的鈀基催化劑在參與Suzuki反應的過程中,Pd離子很大一部分被還原成Pd納米顆粒,造成催化劑的活性降低。本文將Pd離子固定在球形硫醇化有機矽中構建固體有機金屬催化劑。這種新型催化劑可以通過浸出Pd離子並在反應後將其穿梭回去,以此獲得的優異的可重複使用性,從而均勻地催化Suzuki反應。Suzuki-Miyaura交叉偶聯反應(Suzuki反應)即在芳基滷化物和芳基硼酸之間形成C-C鍵,作為在合成化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有機合成領域。儘管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均相催化劑的回收和再利用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造成昂貴的Pd組分的損失。
  • Chem:單位點反應中心應用於電催化...
    研究背景單原子催化劑作為新興的催化劑,具有最高的原子利用率以及不飽和的配位環境。由於其獨特的電子和結構特性,單原子催化劑通常在各個化學反應中具有優異的催化性能。然而,與此同時單原子催化劑具有很高的表面能,致使其具有極易團聚的趨勢,使得合成並在反應過程中保持穩定的單原子催化劑充滿了挑戰。
  • 我開發出超穩定三維鉑銅納米線催化材料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呼和浩特6月7日電 (記者張景陽 通訊員胡紅波)記者7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勤教授團隊聯合吉林大學移動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發出一種超穩定的三維鉑銅納米線催化材料,該材料具有超細尺寸、自支撐的剛性結構並且表面富含大量銅空位缺陷
  • 貴金屬催化劑催化燃燒揮發性有機物(VOCs):活性組分、載體性質等的...
    已開展應用的VOCs處理技術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離法、生化法、低溫等離子體法、光催化氧化法、直接燃燒法和催化燃燒法等。其中,催化燃燒法可以處理中、低濃度的VOCs,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實現催化氧化,降低了能耗,減少了二次汙染物的排放,目前已成為消除VOCs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催化劑的設計合成是催化燃燒技術的關鍵。貴金屬因優異的低溫催化活性和穩定性而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
  • 科研人員發現配體場反轉可調控生物有機金屬的反應活性
    科研人員發現配體場反轉可調控生物有機金屬的反應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4 15:58:20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Hannah S.
  • 認識金屬 -地殼與人體中的金屬
    金屬鍵是金屬特有的原子化學鍵,是由規則排列成晶格狀的金屬陽離子和在其周圍運動的自由電子之間產生靜電吸引力結合而成的。金屬鍵的存在使金屬原子之間具有很強的結合力,因而金屬晶體中的原子都趨向於緊密排列。五行分別代表事物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金(代表收斂)、木(代表伸展)、水(代表潤下)、火(代表炎上)、土(代表中和)。運用以金木水火土為中心的五行特性,將自然界中的現象、特徵、形態、功能、表現等諸方面與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類似,進行分類與歸納,就能夠將各種紛繁複雜的現象歸納為五行規律,從而說明事物之間的聯繫及變化關係。
  • 金屬3D列印技術:打破常規,根本上改變傳統催化反應方式 !
    導讀:此項設計打破常規,不需要在管內裝填催化劑,反應管內壁自帶催化功能,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催化反應方式。 在金屬3D列印中,關於產品的力學性能和幾何形狀已經得到了廣泛研究。然而,金屬3D列印本身所具備的化學性質和催化功能卻很少被提及。
  • 進展|反鐵磁金屬氮化鉻超薄膜的電子態相變研究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生金橋在郭爾佳特聘研究員的指導下,與金奎娟研究員、谷林研究員、朱濤研究員以及南方科技大學的王善民助理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的楊洪新研究員組成研究團隊,利用活性氮原子源輔助的脈衝雷射沉積技術成功製備了準確化學配比的高結晶質量的CrN薄膜。
  • ...西南大學鄭鵠志:你不知道的ATP——雙酶活性催化分解H2O2幫助細…
    細胞內H2O2的過量積累會引起細胞損傷,西南大學鄭鵠志課題組通過研究證實了ATP具有pH依賴的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雙酶活性,可發揮催化作用消除過量H2O2,協助維持細胞穩態。
  • 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 PCP)作為新的導電固體材料家族展現了廣泛的應用潛力,並已經在燃料電池、電池、超級電容器、催化、傳感、電學器件、熱電器件和自旋閥等應用領域展現了誘人的潛力。